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141例胃癌患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 内镜活检对胃癌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6.6%。对肠型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80.6%。而对弥漫型胃癌则分别为82.7%和80.3%,在59例术前诊断为肠型胃癌的病例中,18例(30.5%)在手术标本中呈弥漫性行生长,而在75例术前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病例中,仅6例(8.0%)术后诊断为肠型胃癌,内镜活检对胃癌WHO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87.2%,其中对乳头状/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9%。33.3%和66.7%。结论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表现无法鉴别胃癌和淋巴瘤,临床、放射学、内镜和活检检查有时难以在术前作出胃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内镜检查仅能观察胃腔表面,而内镜腔内超声扫描(EUS)则可显示肿瘤的深度、局部浸润、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这些资料皆有助于胃癌和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作者对86例内镜检查疑有胃恶性病变者作前瞻性研究。在内镜检查时均作活检,随后再作EUS检查。全部病例进行剖腹探查,作出最后的诊断、分期和治疗,将EUS结果与活检和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发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AgNOR可作为细胞增殖活力的参数,作者应用于内镜获得的活检组织以预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取76名术前内镜活检确诊的原发性胃癌病人,均进行了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均未给细胞毒性药物。取内镜活检组织和切除标本作AgNOR染色,阳性者呈黑色或深棕色小点,进行计数。测定部位均取自侵袭性肿瘤边缘。共计数100个细胞。  相似文献   

4.
最新发布的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在遵循第14版的基本原则和分期基础上,在食管胃结合部癌的诊断基准、标本的处理方法、黏膜下浸润距离测定方法、内镜切除病例记载内容、淋巴结分区图、No.6淋巴结亚分类、依据TNM分期进行肿瘤进展程度的评价法、内镜切除肿瘤残留记录内容的删减、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记载检查表、组织学分类、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组织学效果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像学改变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联合应用电子胃镜和超声内镜诊断胃癌63例,对比胃镜检查加活检与超声内镜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应用超声内镜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并与病理分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行比较。结果63例胃癌中胃镜加病理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是94%,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是92%,胃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是100%。超声内镜对胃癌侵犯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81%,其中T1期为78%、T2期为79%、T3期为82%、T4期为83%,对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3%。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其表达与EUS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胃癌术前内镜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VEGF蛋白表达与胃癌术前EUS分期呈正相关;EUS对胃癌的分期与分子生物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内镜下不同活检部位胃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率及与胃癌组织学特点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7例列入胃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浅表型胃炎患者21例列入正常胃黏膜组,入院后将内镜或手术获得的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内镜标本中不同活检部位组织的HER2阳性率和胃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HER2阳性率较胃黏膜正常组更高(17.2%和0.0%,P<0.05),内镜下肿瘤浅表弥漫部、溃疡隆起部、溃疡床及肿块突起部组织HER2阳性率分别是100%、90%、44%、100%,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癌及镜下不含印戒细胞较其他组织类型癌和镜下含印戒细胞HER2阳性率高(分别是23.0%、23.6%和3.8%、6.3%,P<0.05)。结论 胃癌HER2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相关性,镜下不含印戒细胞的胃癌组织HER2阳性率可能更高,在评估内镜活检标本HER2表达时应着重选择肿瘤浅表弥漫部和肿块突起部,可以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76例接受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全部符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种方法在胃癌的病理类型、胃癌的分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能正确评估判断胃癌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组织病理学结合基因检测诊断肾细胞癌亚型。肾切除后肿瘤行穿刺组织活检,从活检标本中提取RNA,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个基因产物来鉴别肾细胞癌亚型,另取一份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77例肾肿物中,6例无肿瘤,71例诊断肿瘤,包括65例肾细胞癌/嗜酸细胞瘤。常规组织学检查结合基因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90%(70/77)。  相似文献   

9.
胃癌侵犯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方法及其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42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电子胃镜和(或)内镜超声检查、上腹部B超和(或)螺旋CT扫描,术前检测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EA、CA19-9、CEA72-4水平。所有病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胃癌侵犯胰腺者共62例,其中行联合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37例,非根治术25例。结果:内镜超声、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84.2%、57.1%和25.8%。联合胰切除的根治手术组与非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组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超声和CT扫描对胃癌侵犯胰腺的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联合胰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可延长部分病例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局部胃切除是胃壁内肿瘤,如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标准治疗,有时也用以治疗其他的良性疾病,本文作者前瞻性的研究了局部切除和淋巴结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结果。东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在1996.9~1998.ired对8例男性单个胃癌病人作了局部切除和淋巴结切除。患者年龄26~84岁。手术指征是直径<4cm的粘膜胃癌。术前作内镜检查,在损害边缘外侧大约2cm处的胃粘膜放几个夹子,在这些位置作活检,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无癌细胞。之后作淋巴结切除。根据肿瘤部位和胃的淋巴引流确定廓清区域。将廓清区域的淋巴结作术中冰冻切片分析,对位于其他位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疑难病例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14-11-18应用传统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段及二代测序和分子进化遗传分析(MEGA)对1例胃癌术后7年发现睾丸转移性腺癌病人的病理组织及外周血进行检测及诊断。结果 病理学专家一致认为睾丸转移性腺癌来源于胃癌,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病人睾丸肿瘤可能并非7年前切除的胃癌转移。结论 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对传统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提出了挑战,有必要在临床研究中积累更多数据以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胃癌病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  40例胃癌患者分为灌注化疗组 (GAI)和栓塞化疗组 (GAE )。两组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 1,3d测定周围静脉及术中胃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血栓调节蛋白 (TM )浓度。治疗后 7~ 10d行胃癌根治术。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GAI组比较 ,GAE组各时点周围静脉和胃静脉血TNF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5 ) ,胃静脉血TM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与胃静脉血TN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r =-0 .77,P <0 .0 5 )。组织学检查发现GAE组胃癌细胞及胃脂肪淋巴组织中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 ,肿瘤血管炎症、内膜增厚、毛细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化疗 ,可能是通过TNF介导的肿瘤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内凝血 ,导致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3.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陈凛  李荣  卫勃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696-697
目的总结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临床诊治经验,分析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胃MALT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胃MALT淋巴瘤术前诊断率低于胃癌。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MALT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活检为主,多种方法联合可明显提高本病诊断率。手术为主联合辅助治疗效果最佳。肿瘤临床分期、病灶大小、是否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虽然早期胃癌的手术治愈率很高,但仍有10%左右的病人在作‘治愈性’手术后复发。为了确定粘膜下胃癌(Sm—癌)最恰当的治疗,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985~1994年间245例作胃切除和D。淋巴结切除治疗的粘膜下胃癌病人的资料。男183例,女62例,平均年龄63岁。按照日本胃癌研究会的胃癌分类作临床病理学研究。早期胃癌的肉眼特点有肿瘤部位,肉眼类型和肿瘤大小。显微镜特点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浸润形态,肿瘤生长到周围组织,侵犯深度,淋巴侵犯,静脉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粘膜下侵犯深度分为Sm1,Sm2和Sm3。结果发现,34例(14%)有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PCR SSCP方法 ,分析人脑膜瘤PTEN基因突变高发的第 5和第8外显子 ,并用基因直接测序证实检测结果 ,研究中国人脑膜瘤是否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和缺失 ,以期为脑膜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 :34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新鲜脑膜瘤组织 ,肿瘤按WHO分类 ,包括纤维型 1 1例、上皮细胞型 1 0例、血管瘤型 8例、砂粒型 5例 ,其中复发肿瘤 7例。肿瘤标本经液氮速冻 1 0min后放 - 80℃保存待测。此外 ,尚有 4例正常脑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作为正常对照。2 .基因组总DNA提取 :参照…  相似文献   

16.
θ����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正确的术前分期对指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 ,胃癌术前检查方法包括胃镜、B超、CT、超声内镜、腹腔镜和腹腔镜超声等 ,各种方法对术前分期均有一定意义。现作综述如下。1 胃镜  胃镜不但适用于判定胃粘膜病变的大小、部位 ,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组织学类型 ,但因其较难确定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 ,故多数学者认为胃镜不适于胃癌术前分期。但有学者通过大量胃镜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认为根据胃镜表现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是可能的。 1996年 ,Hideo等[1] 对 10 8例…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自从建立群众性胃癌普查以来,无症状粘膜下肿瘤(SMT)常是偶然发现的息肉样病变。若无恶变征象,病人的SMT相对较小,则通常归类在一年随访组。尽管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如深组织的内窥镜活检和内窥镜超声扫描,SMT的肯定诊断仍困难。切除整个肿瘤做组织学检查具有可靠性。Bandoh作前  相似文献   

18.
BorrmannIV型(以下简称BIV型)胃癌即硬化性或皮革样胃癌,是典型的未分化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易累及邻近脏器,确诊时多为晚期,切除后五年生存率仅10~20%。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院第二外科部对1965年至1985年期间治疗的胃癌病例进行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并探讨BIV型术后生存率较低的原因。方法与结果:收集1113例胃癌切除连续病例,均获得随访,其病理诊断和分类按日本外科学和病理学胃癌检测常规分成两组,一组为BIV型胃癌,194例(17.4%),为皮革样晚期胃癌,肿瘤扁平无火山口样隆起,已见肉眼广泛播散。另一组为其他各型胃癌919例。对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分类、浆膜浸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超声内镜胃癌分期与转移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本文应用超声内镜(EUS)对73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取内镜活检组织同步进行 p53、nm23、c-erbB2等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肿瘤浸润达浆膜层后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p53、c-erbB2及复合表达率均明显增高,nm23单独表达在胃癌各期中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胃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与术前 EUS 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与浆膜层浸润及癌转移潜能密切关系,术前 EUS 检查尤应特别注意癌浸润是否已达浆膜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超声内镜胃癌分期与转移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 本应用超声内镜(EUS)对73例胃癌患进行术前分期,取内镜活检组织同步进行p53、nm23、c-erbB32等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 肿瘤浸润达浆膜层后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53、c-erbB2及复合表达率均明显增高,nm23单独表达在胃癌各期中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提示胃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与术前EUS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与浆膜层浸润及癌转移潜能密切关系,术前EUS检查尤应特别注意癌浸润是否已达浆膜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