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长链非编码 RNA 参与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是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或公认的治疗 的疾病靶点。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调控两种效应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动脉生成和血管新生 过程参 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预后。“治疗性血管生成”作为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一种替代疗法,已被证明能显着改善 CTO 患者的预后 和生活质 量。因此,通过调节血管生成过程,长链非编码RNA有望成为CTO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 管生成相关 长链非编码RNA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它们调节血管生成在冠脉侧支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指同一或不同冠脉血管之间相互吻合的微小血管。这些微小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有重塑和扩张的潜能,为受损心肌提供了另一种血液供应来源。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有保护作用,即减小心肌坏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室扩张,减少室壁瘤的发生等。临床上发现,冠心病人群中侧支生成开放与否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冠状动脉侧支生成的机制,各因素与侧支生成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诱导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方法对严重冠心病182例给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疗效良好,副作用能够耐受而且安全。它可能为不适于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治疗的严重冠心病患者,提供一种疗效良好的心肌血管再生疗法。  相似文献   

5.
体外震波治疗终末期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具备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手术指征的终末期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非侵入性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疗法。尽管现在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手术可以用功能性的可伸缩的组织替代受损的心肌,但是通过体内诱导血管生成来恢复或增加休眠心肌的伸缩性是完全可能的。国外的实验研究表明,体外心脏的震波疗法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而无任何创伤的全新疗法,能够使活体内血管再生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有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为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结合文献对体外震波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方法、研究现状、适应证、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新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建立  成杞润 《心脏杂志》2001,13(5):411-413
目前 ,冠心病的防治研究已从单纯改变病变血管供血转向如何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血管新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的关系倍受关注 ;还发现了某些对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有影响的药物 ,作者就此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主要包括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两种方式,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单核细胞、一氧化氮(NO)等多种物质参与这一过程.慢性肾病特别是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生成不佳,这与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积蓄的各种肾毒性物质,如甲状旁腺素、白介素-6等以及各种并发症不利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这些因素主要...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为阻塞远端心肌提供重要的血液供应,因此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近年来,对影响冠脉侧支形成的临床和生化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利用增加冠脉侧支循环治疗急性或慢性冠脉阻塞的潜在临床前景。该文简要介绍冠脉侧支循环的心肌保护作用、形成机制、临床影响因素以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造成各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冠状动脉血管重建 ,使许多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也使部分病人的寿命得到延长 ,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而血管旁路手术后移植血管仍有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问题。对相当一部分不能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的病人 ,目前尚无解决办法。由此提出了促血管新生治疗的问题 ,即有无可能通过某些药物的治疗增加有功能的冠状动脉分支或侧支循环 ,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病人症状和预后的目的。1 血管新生的过程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侧支形…  相似文献   

10.
诱导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长即治疗性血管新生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冠状动脉侧支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现有的临床试验未能复制这些结果。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于对冠脉侧支生长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体外心脏震波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无任何创伤的全新疗法,能够使活体内血管再生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有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为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结合文献对体外震波治疗冠心病的原理、研究现状、适应证、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侧支循环能够在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保护心肌,保留相对更好的心肌收缩力,同时可以减轻缺血症状。当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然而,弥漫的慢性冠脉闭塞性病变或远端细小血管病变的患者通常不适合进行PCI或CABG。该组人群可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行动受限,但仍能保持较好的左心室功能,并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其关键原因是大都存在侧支循环。治疗性侧支化(therapeutic collateralization)将可能会成为辅助治疗冠心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现阶段冠状动…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性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血管生成是目前新近提出的概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血管搭桥)不同,它是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机制,达到促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的目的.文中就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移植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苏中幼猪18头,分为三组:单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两组治疗组结扎后2周抽取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结扎后4周经非梗死相关动脉注入梗死心肌(剂量5×106/ML),联合组同时注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109PFU),对照组则注入同样量的细胞培养液(IMDM);两组均在结扎后4周和8周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和心功能,并在8周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梗死周边区均可见新生血管,但两组治疗组的新生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2)门控心肌显像:治疗前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LVEF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前后LVEF无明显变化(P=0.035)。(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级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非梗死相关动脉BMMSCS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移植能够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和促进血管再生,但不能促进侧支血管的生成;同时联合治疗效果并不优于单纯干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血管生成素-2在脑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血管生成素-2的结构,在血管生成中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中的利弊影响等方面对其作一综述,同时对其应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性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血管生成是目前新近提出的概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血管搭桥)不同,它是利用成血管诱导因子或内皮祖细胞,模拟体内血管生成的机制,达到促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的目的。文中就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功能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冠状动脉的反复或慢性缺血会引发侧支循环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脉血流储备,缩小受损心肌的面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后的死亡率,这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而如何评估冠脉侧支循环的作用,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冠脉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Tie-2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上Ang的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参与血管生成的调节,促进脑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侧支循环的形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ie-2受体的结构,其在血管生成中的生物学效应,与配体及VEGF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Zu LY  Jiang J  Yang Y  Chen M  Chen L  Yu Z  Gao W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896-899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促血管生成素 1(Ang 1)基因治疗小型猪冠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在小型猪冠脉闭塞模型的心肌内注射质粒PCD2 /VEGF和 (或 )PCD2 /Ang 1,检测外源基因在心肌中的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作用。结果 逆转录 PCR及免疫组化染色均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转PCD2 /VEGF和 (或 )PCD2 /Ang 1基因治疗组毛细血管计数及小动脉计数均高于空载质粒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基因治疗组血管计数最高。冠状动脉造影证明联合基因治疗组促进闭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更为有效。结论 心肌内联合注射PCD2 /VEGF及PCD2 /Ang 1基因能够获得外源基因mRNA及蛋白的有效表达 ,与单基因治疗相比联合基因治疗能更有效地促进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 ,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已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增加血供 ,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较成熟的方法有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冠脉支架术 (coronarystenting)、冠脉搭桥术(CABG)等。但是 ,术后仍有较高的再狭窄率。一些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远端过细、多次手术的病人无法进行上述的再血管化治疗。作为对心肌缺血的适应性反应 ,机体可以通过血管新生或侧枝循环的建立 ,增加缺血区的供血。近年研究发现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血管新生 ,从而起到“自身冠脉搭桥”的目的。1 血管新生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成年人 ,一般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