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氮平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44  
奥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系噻吩苯二氮艹卓 类五羟色胺 /多巴胺 ( 5- HT/DA)拮抗剂 ,与 5-HT2 受体的结合力强于与 D2 受体的结合力 ,且选择性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奥氮平自 1 996年临床应用以来 ,能有效改善精神病理学的各个方面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且副作用较少 ,成为治疗精神病性障碍最具有希望的药物之一。1 奥氮平的受体药理学1 .1 多巴胺受体Bymaster FP等 [1]报告 ,在体外 ,奥氮平与 D1,D2 及 D4 受体有高亲和力。且奥氮平对各种多巴胺受体没有选择性 ,与氯氮平相似。而氟哌啶醇对 D2样受体 ( D2 ,D3 ,D4 )…  相似文献   

2.
丙咪嗪的抗抑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用于抑郁性精神病的治疗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根据抑郁症发病的儿茶酚胺假说和5-羟色胺(5HT)假说,一般认为 TCA 的抗抑郁机制主要在于它们分别阻断了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末梢和5HT 能神经末梢对 NE 和5HT 的重摄取,由于 TCA 使这些单胺类中枢递质在大脑突触间隙浓度升高的作用强于其阻断突触后膜受体的补偿作用从而出现突触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提示精神症状是由于皮质中叶边缘系统(Mesolimbic system)多巴胺能过度活动所致。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作用考虑是由于阻断了皮质中叶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SPECT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的影像学变化。方法4例施行单侧STN DBS患者术前和给予电刺激后进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和SPECT测定。结果STN DBS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UPDRS运动评分缓解60%。3例改善良好的患者SPECT检查提示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含量较术前提高,另1例疗效欠佳的患者DAT含量降低,所有的患者多巴胺D2受体(D2R)检测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的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多巴胺的代谢,而这种改善可能是STN DBS缓解PD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对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只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猴及4例临床PD患者在施行单侧STN DBS手术前后给予SPECT检查,测定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含量变化。结果STN DBS电刺激后2只偏侧PD模型猴及3例疗效较好的PD患者纹状体区DAT含量明显增加,2只PD模型猴D2R含量逐渐下降,4例患者D2R检测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刺激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的代谢,这可能是STN D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巴金森氏病(PD)伴有多种精神病综合征,精神病常使PD的治疗变得复杂。减少或停服抗PD药,或常规的神经阻滞药治疗,都可改善精神症状,但都能加重PD综合征。ECT对某些病人可能有益,可减轻PD症状,但这种改善通常是暂时的。氯氮平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危险很小,使其成为治疗PD时的精神病有吸引  相似文献   

7.
分裂型人格障碍在遗传学、生物学及现象学上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分裂型人格障碍所具有的类精神病性症状(牵连观念、知觉障碍及猜疑)类似于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应用神经阻滞药(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治疗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类精神病性症状减轻。提示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类精神病性症状可能与潜在的中枢多巴胺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脑脊液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浓度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作者将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与其它人  相似文献   

8.
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滞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两种神经递质的受体而发挥药物效应,DA和5-HT受体基因的变异和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产生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DA和5-HT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反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患者长期多巴胺治疗产生运动机能的波动和不自主的异常运动,治疗相当棘手,根据基底节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已向人们提供多条新的治疗途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耗竭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核(NST)和内侧苍白球的活动过度所致,所以减低NST的过度兴奋将能改善PD的症状。NST的急性刺激可以改善人类的偏身PD的运动不能,与在猴身上注射MPTP引起的偏侧帕金森综合征时所得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金刚烷胺缓解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及运动症状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研究表明,慢性非生理性多巴胺刺激致纹状体输出神经元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功能亢进,可能是左旋多巴治疗所致运动障碍及运动症状波动的原因。新近发现金刚烷胺在治疗浓度具有拮抗中枢NMDA受体作用,因此,本文研究了金刚烷胺对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左旋多巴相关运动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SM Ⅳ中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 (generalizedanxietydis order,GAD)、惊恐障碍 (panicdisorder,PD)、社交焦虑 (socialanxietydisorder,SAD)、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OC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 ,终身患病率 3 5 %~ 13 3% ,比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而抗焦虑药发展较慢。本文对抗焦虑药作一综述。1 作用机制  精神药理研究发现 ,激动 5 HT1A受体、突触前α2 自身受体、GABA BDZ受体复合物以及阻断突触后β受体的…  相似文献   

12.
虽然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对大多数分裂症患者有效,但对于无效或部分有效的病人至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增强多巴胺能阻断剂治疗分裂症的方法之一是5-HT制剂的应用,初步实验已证实其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有效。5-HT促效药和拮抗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反映了5-HT受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直接5-HT源(5-羟色胺酸)能阻止苯丙胺引起的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进一步恶化。一项双盲研究报道芬氟拉明(可使血中5-HT含量下降)使8例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3.
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L-dopa)治疗帕金森病(PD),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症状,而且应该在PD的早期应用适量的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早期症状。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PD与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疾病导致的病死率相同。长期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PD的疗效与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相同,前者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受体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可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引起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治疗精神分裂的症状。基于这些依据提出精神分裂症多巴胺能的病因学假说———“多巴胺学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巴胺能系统的失调可能只是精神分裂症病因之一,其病理过程中还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参与。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多巴胺2受体(D2)阻滞剂都有抗精神病作用(如eticlopride);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D2受体亲和力较低,却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一样对精神症状有效;而且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需要2~4周才可观察到临床疗效。这些现象无…  相似文献   

15.
正睡眠觉醒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PD患者睡眠觉醒障碍的发生与多巴胺能和非多巴胺能系统病变导致睡眠网络异常相关,而肌张力障碍、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和常见的夜间幻觉、夜尿增多、焦虑、抑郁、疼痛等非运动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1])。此外,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等也可导致睡眠结构改变、加重失眠及日间嗜睡症状~([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治疗中晚期PD的有效方法。DBS对PD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是确切的~([4]),然而对非运动症状睡眠觉醒障碍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用于PD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或帕金森综合征(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8例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PD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组患者起始均予以一般治疗(下肢按摩、活动),并增加多巴胺剂量或调整多巴胺服药次数,结果 11例患者临床症明显改善;其余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抗癫癎药物等治疗,5例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另2例加用苯二氮(艹)/(卓)类及肌松剂症状有缓解,但2周左右后作用消失.结论 PD或PD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同时具有PD样症状及双腿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并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癫癎药物等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5-HT灌流幼年大鼠脑片,66.7%额叶后部ⅣV层神经元由刺激丘脑后腹核引起的EPSPS或EPSCs出现抑制,膜电位和膜电阻无明显改变.此抑制作用为5-HT1B受体激动剂TFMPP和CGS—12066B模拟,被5—HT1A/1B受体拮抗剂pindolol阻抑,但不受其它5-HT亚型受体拮抗剂的影响,5-HT不降低低钙高镁液中外源性谷氨酸引致的去极化反应.上述结果提示,5-HT经突触前膜1B受体抑制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18.
对巴金森氏病(PD)患者经左旋多巴制剂治疗获效后发生的运动失调(Dyskinesia)目前尚无满意治疗。作者基于提高5—HT水平有可能改善各种运动失调的认识,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的PD患者施用多巴胺激动剂阿朴吗啡激发,然后观察在运动缓慢和僵硬症状改善的同时所出现的运动失调的状况以及口服氟西丁(Fluoxetine)的疗效。 共观察7例非痴呆PD患者,平均年龄60±4  相似文献   

19.
偏侧猴帕金森病模型的脑深部电刺激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对纹状体多巴胺代谢的影响.方法 2只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猴,在电极植入术前及电刺激后1、3个月分别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测定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E-ECD)检测脑脊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和变化.结果 偏侧PD模型猴在深部脑刺激下症状明显缓解,SPECT显示在有效刺激后纹状体区DAT特异性摄取率增高,D2R特异性摄取率下降.脑脊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STN DBS可有效改善偏侧PD模型猴的症状.SPECT提示有效电刺激STN提高了纹状体区多巴胺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引起的多巴胺缺乏所致[1].目前主要是应用左旋多巴结合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初期疗效显著,但长期治疗疗效减退,还会导致症状波动、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及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非常棘手.吡贝地尔是一种非麦角类缓释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作用于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缓解PD的症状.过去在PD初期使用吡贝地尔治疗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治疗晚期并发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吡贝地尔在治疗PD晚期运动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晚期PD患者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