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食管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5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组织标本及其中40例淋巴结转移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R7表达.结果 CCR7在60.7%(34/56)食管组织中呈阳性表达,4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CR7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2%(33/40)、80%(32/40),两部位CCR7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浸润深度(P<0.01)、肿瘤分期(P<0.01)密切相关,但与手术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CCR7表达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3/40)、93.7%(15/16)、97.1%(33/34)、68.2%(15/22).结论 CCR7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CR7在食管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CR7表达对食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非手术治疗选择靶点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631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文娣  温登瑰  魏丽珍  王雷 《临床荟萃》2011,26(10):851-853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经手术切除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45.54%)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清除淋巴结4 063枚,转移淋巴结643枚,淋巴结转移度15.8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病变长度则影响不大.结论: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胸中段食管癌早期病变患者可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下段食管癌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即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和D2-40的表达,研究新生淋巴管的生成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2例有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34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与肝转移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5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新生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新生血管密度(F=129.83,P=0.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与合并肝转移有关;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可能是结肠癌肝转移重要的预测预后的因子。结论:在结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管生成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46例胃癌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及其引流区域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以探索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Ⅳ型胶原酶存在于正常胃小凹上皮和胃癌中,但在57%(26/46)胃癌中的表达增强(P<0.01),而且在有些胃癌组织浸润前缘其表达增强,在胃癌原发灶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一致。另外,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实验表明,Ⅳ型胶原酶可能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恶性表型的有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影像分析探讨鼻咽癌咽周间隙的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为临床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研究5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CT及MR表现,将影像检查结果按咽周间隙有无浸润分为浸润组和无浸润组,通过卡方检验法对两组病人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茎突后间隙受侵及咽后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1),茎突前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鼻咽癌原发灶中,侧壁受侵时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最高,为83.3%,其次是顶后壁,为71.9%;鼻咽癌周围组织侵犯病例中,口咽、喉咽、后组颅神经受侵时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与阴性比例差别显著。远处转移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鼻咽癌咽周间隙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雷  杜媛鲲  何明  孟宪利  白世祥  平育敏 《临床荟萃》2007,22(22):1620-1623
目的研究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食管鳞癌和83例淋巴结中生存素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癌组织中生存素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织(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素和CD44v6在淋巴结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腹腔淋巴结是胸段食管癌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的997例患者的腹腔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并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较佳诊断指标。方法选取66例乳腺癌住院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原发灶部位、大小、原发灶纵横比(L/T)、边界、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血流分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然后探测同侧腋窝淋巴结,记录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L/T、皮质最大厚径和血流分布类型,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原发灶的位置、原发灶最大径、原发灶血流丰富程度、淋巴结局部皮质最厚径、淋巴结L/T、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淋巴结局部皮质最厚径、淋巴结血流分布类型、原发灶血流丰富程度、原发灶最大径、原发灶的位置及淋巴结L/T。结论综合多项因素判别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良恶性,将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更为准确地判断腋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病例的临床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颈部淋巴结的分布,为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17例的临床特点、颈部淋巴结分布、治疗方法。结果 17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复发7例(41.4%),2例发生远处转移,5例行可疑原发灶所在部位放疗,无一例出现原发灶,未行放疗者12例中7例最终出现原发灶。结论颈部淋巴结的位置与原发肿瘤来源之间的转移规律有助于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将可疑原发灶包括在治疗中,并根据可疑原发肿瘤的类型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规律。方法对156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9.0%,转移度为13.28%,跳跃性转移率为3.8%。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上段和下段(P〈0.05);蕈伞型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其他3个类型(P〈0.05);肿瘤浸润至浅肌层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但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长径、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型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中段癌转移率较高。蕈伞型转移率较低,浸润达浅肌层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肿瘤周围区LVD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癌主要是肿瘤周围区存在着淋巴管形成,检测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术前未行化疗的食管癌组织切片中的LR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患者中43例LRP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4.13%,LRP蛋白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癌LRP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食管癌原发性多药耐药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颈根部气管食管旁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1992~1999年收治的上述食管癌患者11例,对其临床病史、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病例中,皆伴有声嘶,8例吞咽困难不明显;CT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内窥镜检查为首选查找原发灶的方法;对只有单个颈根部气管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情况尚可的胸段食管癌,建议选择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论胸段食管癌单发性颈根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认为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若能及时诊断,这类病例有可能得到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0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段食管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标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根据本组200例CT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将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分为19组。设定淋巴结的短径≥1c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标准,统计各组阳性淋巴结的出现率,观察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情况。结果:200例食管癌中,共有546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40.0%,80例)、主肺动脉窗组(34.0%,68例)、隆突下组(27.0%,54例)最多,膈上组(2.5%,5例)及脾动脉组(1.5%,3例)最少。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右下气管旁组、主肺动脉窗组及隆突下组。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癌术前CT检查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手术证实的25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总结。结果:术前CT检查25例,其中有15例无明显周围组织浸润,7例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毗邻结果的浸润表现,10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20例,有5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结论:术前CT检查能较准确、直观地反映食管癌累及长度,外浸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长径)等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为60例,转移率为4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在不同肿瘤分化组和肿瘤长径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8,P<0.001;χ2=12.06,P=0.002);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区域淋巴结微血管形成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2例食管癌标本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①原发灶和阳性淋巴结MVD分别为13.85±5.57,11.33±4.44(P<0.01);②转移组阴性淋巴结、非转移组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MVD分别是18.61±6.77,15.31±3.74和11.33±4.44,两组阴性淋巴结MVD均高于阳性淋巴结(P<0.01),两组阴性淋巴结间亦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①淋巴结内可能存在抗肿瘤血管形成因素;②癌转移可能使阴性淋巴结血管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浸润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手术后大体标本58例,检测PTEN在58例食管癌大体标本中的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PTEN蛋白在正常黏膜与浸润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蛋白表达的下降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的下降或缺损,提示食管鳞癌可能发生了浸润甚至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这可能为临床上食管鳞癌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