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最强(r=0.45);(3)24h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最大;(2)24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1 对象与方法1.1 对 2 17例疑诊及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 1999年 (WHO/ISH)国际统一标准 ,其中男 15 3例 ,女 6 4例 ,年龄 38岁 - 79岁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左室肥厚。1.2 采用美国SpacelabsPo2 0 7型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 ,获取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SBp)与舒张压(2 4hDBp) ,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与舒张压 (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与舒张压 (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 (主要指收缩压 )。1.3 采用PhlipSD - 8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超声探头为 2 .5MH…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 87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2 6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和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 (LVMI)的测定。结果 :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的LVMI与 2 4h平均收缩压 (2 4h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 SBP)及舒张压 (n DBP)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为r =0 .183,P <0 .0 5 ;r =0 .2 75 ,P <0 .0 1;r =0 .2 4 3,P <0 .0 5 ) ,与 2 4h收缩压变异性 (2 4h S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 (d SBPV)呈显著负相关 (分别为r =- 0 .2 5 3,P <0 .0 1;r =- 0 .186 ,P <0 .0 5 ) ;高血压病组伴左室肥厚 (LVH)者 2 4h SBPV显著低于无LVH者 ,而d SBPV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 (n SBPV)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 4h SBPV对预测高血压性LV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桂荷 《海南医学》2013,24(20):2983-298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胰岛素抵抗OR)和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LVH分为LVH组30例及非LVH组2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血压变异系数(CV);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 SBP、dSBP、nSBP变异系数均增大,尤以高血压合并LVH者更明显(LVH组P<0.01,非LVH组P<0.05);Homa-IR均显著增加(P<0.01).LVH组与非LVH组比较、非LVH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 DBP、dDBP、nDBP变异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Homa-IR均增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BPV与IR、LVH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仪 ,对 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对比 2 4h、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参数指标。结果 两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高血压LVH组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LVH密切相关 ,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虹  彭璐  冯莉  赵兴山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49-11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143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及不伴LVH(单纯高血压)组,运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技术,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计算BPV。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BPV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及不伴LVH组均显示BPV明显升高,LH组BPV较不伴LVH组明显升高。结论:EH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BPV是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不同,将其分为反勺型组(<0%,n=10)、非勺型组(0%~9%,n=21)、勺型组(10%~20%,n=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3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例,LVH14例,占58.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2例,LVH3例,占2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测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LVMI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惠玲  黄慧芳 《浙江医学》1998,20(7):401-402
通过观察39名正常血压者和8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BPDR)<10%]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检出率(36.7%)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10.3%);高血压昼夜节律减退者及倒置者LVMI与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对LVH发生、发展及LVMI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应控制血压,而且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5.
谢建洪 《浙江医学》2001,23(7):401-403
目的 了解血压变压器(BPV)和昼夜节律(CR)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 对92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M)分析及对脑、心、肾等脏器检查,另对36名健康者进行ABPM监测,以作对照。结果 EH患者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P<0.01)。CR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H并TOD时上述变化更明显。EH合并不同的TOD时BPV增大并不一致, 昼夜节律减少却相似。结论 BPV和CR是高血压TOD的预测因素;BPV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高血压肾病关系更密切,BPV增大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40例(Ⅰ组),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5例(Ⅱ组),血压正常者42例(Ⅲ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Ⅰ组与Ⅱ组24h平均血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睡眠血压下降率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作为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以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卢干平 《海南医学》2004,15(10):43-44
目的 我们研究了 3 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 (LVMI)及其与动态血压变异性 (ABPV)的关系 ,13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大于对照组 ,提示高血压病组存在左室肥厚 (LVH)。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组的LVMI主要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平均值 (ABP)呈显著正相关 ,与收缩期 2 4小时及昼间ABPV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LVH与ABPV的关系较与ABP的关系为弱。  相似文献   

18.
药物干预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用药干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用钙拮抗剂使1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恢复杓型,并以15例保持非杓型血压节律者作配对对照。经16周治疗,两组血压各参数均下降,但两组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LVM,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可促使左室肥厚逆转,这可能是通过压力感受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EH患者,根据动态血压(ABPM)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LVM),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N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NO,NO/ET明显下降,ET、IVS、LVPM、LVDd、LVM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T、IVS、LVPW、LVDd、LVM、呈显著负相关。结论: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可促进或加重LVH及NO.ET合成释放失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