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对11例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置管时间〉20d,无1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合理保护静脉,为需要大量静脉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及重危患者的抢救开辟了一条简便安全的途径,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顺利完成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术在急危病人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置管术在急危病人的抢救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我科 1998年至 2 0 0 2年底实施 2 2 6例 ,现将其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并发症及其护理配合等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2 2 6例中男 14 5例 ,女 81例 ,年龄 5岁~ 83岁 ,平均年龄 4 2岁 ,抢救病种为 :多发复合外伤 98例 ,失血性休克 6 4例 ,慢性重病长期监护补液 4 1例 ,复苏抢救 2 3例 ,置管时间为 10 d~ 5 8d,平均置管时间为 36 d,穿刺置管径路为锁骨下静脉 12 8例 ,左锁骨下静脉 3例 ,右颈内静脉 93例 ,左颈内静脉 2例。1.2 方法 选用美国 Aarrow公司生产的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给药抢救,观察组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抢救,穿刺置管路径为锁骨下静脉。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早期抢救成功率及后期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提高给药效率,协同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活动不受限制、药物起效快、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特点。因此 ,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常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大手术后、完全胃肠道外营养等 ,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由于置管时间较长 ,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 40例患者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 ,年龄 2 2~ 77岁 ,平均 46岁。导管留置体内时间 2 5~ 96 d,右颈内静脉置管 38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 1例 ,股静脉置管 1例。2 并发症的预防2 .1 操作者必须熟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8例采用CB-B型深静脉穿刺套管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资料回顾分析。结果:置管时间10~90d,无1例发生感染,置管时间大大超过四肢周围静脉置管时间。结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合理保护静脉,为需要大量静脉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以及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化疗的患者、危重患者、老年患者等开辟了一个简便安全的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有利于顺利完成治疗及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疗效。方法将临床80例患者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穿刺锁骨下静脉,观察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一次性成功率97.5%,2例改为对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均获成功。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一种便捷安全的置管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股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治疗手段,并成为重危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包括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以及股静脉置管术。我院对4名特危重儿童患者进行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总计123天的置管期间,对抢救、治疗和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透患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置管因其穿刺部位开放 ,血流量充足 ,留置时间长 ,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广泛应用。但因人为破损伤口易造成皮肤感染、血行感染及栓塞 ,其预防和护理一直成为临床上探讨的话题。现就本院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2 0 0 3年 6月本院血透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 9例 ,股静脉置管2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 2例。置管时间最长30 0多天 ,最短 1 4天 ,平均 1 57天。年龄最大 77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51岁。1 .2 方法 置管后用碘酒、酒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每侧置管2次,并有计划地选择穿刺点;对照组采用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4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置管后1 d、2 d、3 d、5 d,于穿刺口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拔管前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在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为抢救危重病人及慢性病人静脉穿刺困难者建立静脉通路的重要措施。我科自1996年12月开展深静脉置管术以来,先后对37例病人给予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7例中,男13例,女24例;年龄18~76岁,留置部位颈内静脉7例,锁骨下静脉10例,股静脉20例。1.2 方法 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平卧位,将枕置于颈肩部,头偏向对侧。从锁骨下缘的外、中1/3交界处或锁骨中点外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 ,颈内静脉置管入上腔静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颈内静脉管径为 1.3cm,较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粗大 ,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 [1 ] ,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及材料不断地更新 ,减轻了病人因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文就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科共行颈内静脉置管195例 ,置管时间最长 2 7d,最短 1d,平均 14 d;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7岁 ,平均 4 7.5岁。其中发生导管感染 5例 ,占总例数 2 .6 %。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8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13例(76.1%),二次成功42例(15.0%),总穿刺成功率(91.1%),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10例(3.6%)。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5例(5.4%),其中误入颈内静脉6例,气胸4例,误穿锁骨下动脉3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急症应用2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迅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是急救处置的关键措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近年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中。现就我科实施的 2 1 8例作一分析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ICU住院患者 ,共 2 1 8例。其中男 1 1 6例 ,女1 0 2例 ;年龄 1 0~ 94岁 ,平均 48 4岁。抢救病种及实施目的为 :严重创伤及失血表 1  2 0 3例成功穿刺置管路径及并发症例 穿刺路径例数局部血肿穿刺点感染导管外脱落导管血栓高热败血症右锁骨下静脉 76 85314左锁骨下静脉 2 12 10 10右颈内静脉 52 7 114 2左颈内静脉 6 0 0 0 0 0左右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328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所选取患者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观察比较手术治疗前、后患者手术成功率。结果:所选取的328例患者经治疗后,一次性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317/328),失败率3.35%(11/328),失败患者6例改为对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其中5例获成功,1例失败;另外5例改为股静脉穿刺,均获取成功。结论:针对所选取的重症医学科患者,对其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实施治疗,可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乃是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年4月开始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至今,已完成锁骨下静脉置管术354例次,现将1例术后发现的锁骨下静脉置管逆行进入颈内静脉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患小肠系膜扭转并部分坏死、粘连性肠梗阻。在全身麻醉下行小肠系膜扭转复位 坏死小肠切除术。患者体质偏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锁骨下静脉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穿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彬  余寅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144-145
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它在抢救休克患者、胃肠外供给高营养、介入治疗、长期输液和应用抗癌药物等方面开辟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患者因其可减轻每天穿刺的痛苦而乐于接受。锁骨下静脉是颈根部最大的静脉,于该部位置管也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肺复苏和安置心脏起搏导管的理想通道。  相似文献   

19.
孙晓清 《中外医疗》2010,29(22):164-164,16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优越性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3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7%,留置时间为3~122d(平均54.13d)、33例中30例未发生导管堵塞、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加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优越性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4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留置时间为3~122d(平均54.13d)、48例中42例未发生导管堵塞、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肿瘤病人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输液途径,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