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小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脑变性疾病的提供新的措施。方法:实验于2001-12/2003-03在锦州医学院科技楼实验室完成。以原代培养的新生SD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谷氨酸(500μmol/L)作用5min可诱导小脑神经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受损细胞在G1峰前出现一个G1亚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50.2%及45.7%,通过荧光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细胞核出现染色体聚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亦有明显差异,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外源性NGF能够减轻大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技实验中心细胞培养实验室进行。将原代培养7d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模型组:换含0.5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继续培养48h,建立了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⑧神经生长因子5,50,100μg/L组:提前24h加入5,50,100μg/L的神经生长因子,同前造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损害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7.08&;#177;13.27)%,(39.01&;#177;11.08)%。(4.08&;#177;2.45)%,P〈0.01]。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低于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15.09&;#177;5.68)%,(10.56&;#177;4.72)%,P〈0.01]。②细胞形态:模型组TUNEL染色发现大量阳性细胞,细胞形态亦有明显损伤变化。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减轻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缺氧缺糖造成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对缺氧缺糖引起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10在锦州医学院科技实验中心细胞培养实验室进行。将原代培养7d的大鼠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模型组:换含0.5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继续培养48h,建立了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③神经生长因子5,50,100μg/L组:提前24h加入5,50,100μg/L的神经生长因子,同前造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损害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高于正常对照组([47.08±13.27)%,(39.01±11.08)%,(4.08±2.45)%,P<0.01]。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低于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5μg/L组([15.09±5.68)%,(10.56±4.72)%,P<0.01]。②细胞形态:模型组TUNEL染色发现大量阳性细胞,细胞形态亦有明显损伤变化。神经生长因子50,100μg/L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减轻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缺氧/缺糖造成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对缺氧/缺糖引起的小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TUNEL方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脑室内注射NGF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使用NGF后3日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为锥体细胞总数的13.9%±11.6%,与缺血对照组(21.3%±13.7%)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外源性NGF对脑缺血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
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人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人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氮气),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72只)。②将其余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亦不作低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缺氧缺血+针刺Ⅰ组、缺氧缺血+针刺Ⅱ组、模型组,每组24只。选用大鼠百会、患侧颞Ⅰ针、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缺氧缺血+针刺Ⅰ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8天开始加针头部穴位。缺氧缺血+针刺Ⅱ组造模后第8天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两组均以针灸针先在内关、涌泉速刺微出血,不留针,然后针头部及曲池、足三里。百会、颞Ⅰ针及曲池、足三里接G6805-Ⅱ电针仪,连续波,频率5-10 Hz,持续10 min,1次/d,缺氧缺血+针刺Ⅰ组连续针刺20 d,缺氧缺血+针刺Ⅱ组连续针刺13 d。假手术组针刺方法与缺氧缺血+针刺Ⅰ组相同;模型组只造模,不予以任何治疗。⑧于术后第7,14,21天,将胶布粘于大鼠两前爪腹侧面后,记录其撕去胶布所用时间。④术后第21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以下检测: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额页皮质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及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215;400)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⑤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多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q检验)。
结果:纳入大鼠109只,因造模失败脱失13只,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造模后7 d,缺氧缺血+针刺≈组、缺氧缺血+针刺Ⅱ组、模型组分别死亡2,5,3只;造模后7-14 d,上述3组分别死亡2,2,4只;造模后14—21 d,上述3组分别死亡0,0,2只。①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2个电针治疗组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内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缺氧缺血十电针Ⅰ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低于缺氧缺血十电针Ⅱ组(P〈0.05)。②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2个电针治疗组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数量和强度方面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1),缺氧缺血+针刺Ⅰ组明显多于或高于缺氧缺血+针刺Ⅱ组(P〈0.01)。⑧术后第7天,缺氧缺血+针刺Ⅰ组鼠撕去胶布所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术后第14天,模型组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0.01);术后第21天,2个针刺组和模型组鼠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缺氧缺血+针刺Ⅰ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模型组仍明显长于缺氧缺血+针刺Ⅰ组和假手术组(P〈0.01)。
结论:电针可抑制脑缺氧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强缺氧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肢体功能,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氮气),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72只)。②将其余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亦不作低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缺氧缺血 针刺Ⅱ组、模型组,每组24只。选用大鼠百会、患侧颞Ⅰ针、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位,第8天开始加针头部(位。缺氧缺血 针刺Ⅱ组造模后第8天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两组均以针灸针先在内关、涌泉速刺微出血,不留针,然后针头部及曲池、足三里。百会、颞Ⅰ针及曲池、足三里接G6805-Ⅱ电针仪,连续波,频率5~10Hz,持续10min。1次/d,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连续针刺20d,缺氧缺血 针刺Ⅱ组连续针刺13d。假手术组针刺方法与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相同;模型组只造模,不予以任何治疗。③于术后第7,14,21天,将胶布粘于大鼠两前爪腹侧面后,记录其撕去胶布所用时间。④术后第21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以下检测: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额页皮质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及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400)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多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q检验)。结果:纳入大鼠109只,因造模失败脱失13只,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造模后7d,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缺氧缺血 针刺Ⅱ组、模型组分别死亡2,5,3只;造模后7~14d,上述3组分别死亡2,2,4只;造模后14~21d,上述3组分别死亡0,0,2只。①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2个电针治疗组大鼠海马和大脑额叶皮质内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缺氧缺血十电针Ⅰ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低于缺氧缺血十电针Ⅱ组(P<0.05)。②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2个电针治疗组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数量和强度方面均明显多于或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1),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明显多于或高于缺氧缺血 针刺Ⅱ组(P<0.01)。③术后第7天,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鼠撕去胶布所用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术后第14天,模型组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0.01);术后第21天,2个针刺组和模型组鼠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模型组仍明显长于缺氧缺血 针刺Ⅰ组和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脑缺氧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强缺氧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肢体功能,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穴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影响,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电针组,每组8只。用凝闭-侧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脑缺血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TUNEL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SO-P法进行观察。结果:缺血组及缺血+电针组中每个脑片1000个神经细胞中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676&;#177;12及326&;#177;15,缺血+电针组中,大脑皮质梗死区内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缺血组显著减少(P&;lt;0.01);缺血+电针组中NGF、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均较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lt;0.01)。结论:电针能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可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NGF受体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背景:细胞凋亡是脑缺氧缺血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体外试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zowth factor,NGF)缺乏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7dSD大鼠40只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约14~18g,雌雄不拘,饲养于屏障环境的SPF级实验动物。干预:4JD只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NGF治疗组在大鼠缺氧缺血后即刻腹腔注射NGF。主要观察指标:观察NGF对HIBD模型的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质量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in situ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N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质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质量[(0.57&;#177;0.02)g]明显重与对照组[(0.42&;#177;0.1)g,P&;lt;0.01];治疗组左右脑质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TU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细胞凋亡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只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35只。模型组、干预组大鼠1 h内腹腔注射剂量为100μg/g的胆红素溶液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0. 5 ml的生理盐水。通过腹腔注射100μg/g的胆红素溶液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后,按50μg/kg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持续给药3 d。造模后12 h、24 h、36 h、48 h、72 h,观察三组大鼠神经行为的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NF-κB、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出现翻滚、抽搐、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等神经异常行为,细胞的凋亡率和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 05),NF-κB水平显著增加(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干扰组大鼠活动增加,神经异常状况显著减轻,细胞的凋亡率、Caspase-3和NF-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和NF-κB蛋白水平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保护高胆红素血症大鼠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与美多巴台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一03/2004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8只。7-8周龄。将其中40只大鼠用于制备帕金森病模型(以6-羟基多巴胺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10d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s/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以开始旋转至30min内旋转圈数平均每分钟超过7次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18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中西药治疗组,每组9只;另纳入9其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只固定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9只大鼠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造模手术相同大鼠)为假手术组。②然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中西药治疗组:灌胃中西药混悬液2mL[滋补肝肾、通络解毒巾药:汤药内含熟地、桑寄生、拘杞予、天麻、钩藤、僵蚕、丹参、莪术、白芍、生南星,按既定工艺煎煮成汤药,每毫升含原药材2.961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制剂室制备;蝎蜈胶囊内音全蝎、蜈蚣,0.3S/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提供,批号;010813。按比例将胶囊混匀于汤药中,使浓度为3.006S/mL;含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52000,250mg/片)135mg/kg),1次/d,共45d。③实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大鼠,处死,取出中脑组织,甲醛固定,梯度脱水,常规白蜡包埋,冠状切片,每块脑组织5张切片;每组取3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同定,后分离中脑黑质,制作电镜标本。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透射电镜(&;#215;9000)的方法观察中西药合用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④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造模失败22只,由于造模失败脱失22只,进入结果分析36只。每组9只。①模型组标本中均能检测到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核,细胞核呈棕褐色。但主要集中在损毁侧黑质区内,细胞核体积缩小。或明显皱缩,形态呈圆形或不规整。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中西药治疗组[(37.83&;#177;6.46),(1.67&;#177;1.9),(1.83&;#177;1.92),(1.28&;#177;4.75)个,P〈0.01]。中西药治疗组也能检测到凋亡细胞核,但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数较少,单个散在分布。②电镜检查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组神经细胞病理变化明显比模型组轻,细胞膜稍有皱缩,细胞体积略缩小,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态正常,细胞核稍呈皱缩状态,染色质有轻度凝聚成块并有边聚倾向,核膜基本完整。
结论: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犬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细胞百分率,同时,测定细胞LDH的释放。结果:神经细胞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3h时,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高,为19.06%(P&;lt;0.01),细胞坏死百分率为6.83%(P&;lt;0.01),细胞内Ca^2+浓度为169.32nmol/L Ca^2+浓度(P&;lt;0.01),LDH的释放率为27.63%(P&;lt;0.01);神经细胞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24h时.细胞凋亡百分率为49.85%(P&;lt;0.01),细胞坏死百分率为11.49%(P&;lt;0.01),细胞内Ca^2+浓度为298.11nmol/L(P&;lt;0.01),LDH的释放率为60.35%(P&;lt;0.01)。三七总皂甙(25,50mg/L)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减少LDH的释放,三七总皂甙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加。结论:三七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培养新生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改良Goldberg方法建立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损伤模型。②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之间(正常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以神经生长因子-80μg/L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改变。③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细胞色素C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与正常组及缺氧缺血组进行比较。
结果:①光镜测量缺氧缺血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7.591&;#177;1.354),(23.7595&;#177;0.945),(23.466&;#177;1.005)μm],而其细胞色素C阳性率及AIF mRNA表达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另两组[(69.318&;#177;6.646)%,(41.193&;#177;4.472)%,(41.817&;#177;4.364)%,P〈0.05]。上述测值正常组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缺氧缺血对照组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块,核周间隙明显增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正常组神经元细胞及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均匀分布,可见明显的核仁,胞浆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清晰,核糖体丰富。
结论: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剥夺氧及糖6h后能够模拟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血模型组光镜及电镜示凋亡小体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色素C细胞免疫化学示阳性率明显增加。②适宜浓度(80μg/L)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修复,保护线粒体。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穴对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影响,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电针组,每组
8只.用凝闭一侧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脑缺血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 TUNEL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
S0-P法进行观察. 结果缺血组及缺血+电针组中每个脑片 1000个神经细胞中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
676± 12及 326± 15,缺血+电针组中,大脑皮质梗死区内 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缺血组显著减少(
P< 0.01);缺血+电针组中 NGF受体免疫阳性表达在细胞数量上及强度上均较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强(
P< 0.01). 结论电针能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可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
NGF受体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umn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孕18d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中加入NGF,通过培养细胞并计数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集落数,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m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丙二醛的含量,并观察NGF对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NGF可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当NGF为10.0~100.0μg/L时SOD活力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NGF为1.0~1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当NGF浓度为2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为(1.33&;#177;0.05)μmol/g与对照组(0.98&;#177;0.01)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89,P&;lt;0.05),不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培养14d后脊髓神经细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脊髓神经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高。结论:NGF能促进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增加脊髓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长度,增强脊髓神经细胞内SOD活力,丙二醛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神经元样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诱导分化4 d的神经元样PCI2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C组),加入20 mM谷氨酸(G组),加人20 mM谷氨酸和10 uM咪唑安定(M组),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的活力(MTY法)及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联合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结果:与C组比较,G组细胞活力度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G组比较,M组细胞活力度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抑制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样PC12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urongrowthfactor,NGF)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孕18d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中加入NGF,通过培养细胞并计数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集落数,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力、丙二醛的含量,并观察NGF对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NGF可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当NGF为10.0~100.0μg/L时SOD活力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GF为1.0~1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当NGF浓度为2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为(1.33±0.05)μmol/g,与对照组(0.98±0.01)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89,P<0.05),不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培养14d后脊髓神经细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脊髓神经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高。结论:NGF能促进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增加脊髓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长度,增强脊髓神经细胞内SOD活力,丙二醛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致痫大鼠脑组织中Fas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干预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癫痫发作后大鼠脑组织中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干预性作用。方法:采用LiCL-Pilocarpin致痫的Wister大鼠模型,通过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Fas的表达、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癫痫后1hFas表达开始增加,12h达高峰,持续1周,Fas的高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分布一致。NGF组Fas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均致痫组有显的减少(P〈0.01),结论:癫痫发作可引起Fas表达和细胞凋亡增加,NGF有抑制Fas表达和细胞凋亡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海马、隔区细胞凋亡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损伤给药组和损伤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Feenev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损伤给药组和损伤对照组于创伤后即时及第2和第4天从侧脑室分别灌注5μL神经生长因子和人工脑脊液,各组的一半动物于伤后第5天取脑切片,行Nissl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组化染色及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隔区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的变化。另一半动物于伤后30d时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分别记录两组大鼠探索次数、滞留时间以及跳台试验的主动和总回避阳性率。结果:各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损伤对照组(11.33&;#177;1.97)比较,损伤给药组损伤侧时海马凋亡细胞(0.83&;#177;0.75)减少(t=16.9590,P&;lt;0.05),脑隔区未观察到凋亡细胞,脑海马及隔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分别为80.83&;#177;3.19和50.50&;#177;3.62)数量较损伤对照组(分别为126.00&;#177;3.37和58.25&;#177;5.38)明显减少(t=23.860,2.927;P均&;lt;0.05),脑隔区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63.50&;#177;1.06)较损伤对照组(53.83&;#177;1.87)丢失不明显(t=3.73l,P&;lt;0.05);损伤给药组避暗回避试验探索次数(2.67&;#177;1.22)较损伤对照组(11.50&;#177;2.07)减少(t=12.562,P&;lt;0.05)、滞留时间[(95.67&;#177;14.92)s]较损伤对照组[(14.83&;#177;7.86)s]延长(t=13.790,P&;lt;0.05),跳台试验主动回避阳性率(76.42%)较损伤对照组(13.9l%)增高(r=40.601,P&;lt;0.05)。结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损伤大鼠脑隔区细胞凋亡明显减少,隔区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推测凋亡的细胞可能是胆碱能神经元。给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后减少了脑海马区细胞凋亡,从而对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隔区及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与美多巴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8只,7~8周龄。将其中40只大鼠用于制备帕金森病模型(以6-羟基多巴胺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10d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g/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以开始旋转至30min内旋转圈数平均每分钟超过7次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18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中西药治疗组,每组9只;另纳入9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只固定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9只大鼠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造模手术相同大鼠)为假手术组。②然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中西药治疗组:灌胃中西药混悬液2mL[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汤药内含熟地、桑寄生、枸杞子、天麻、钩藤、僵蚕、丹参、莪术、白芍、生南星,按既定工艺煎煮成汤药,每毫升含原药材2.961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制剂室制备;蝎蜈胶囊内含全蝎、蜈蚣,0.3g/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提供,批号:010813。按比例将胶囊混匀于汤药中,使浓度为3.006g/mL;含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52000,250mg/片)135mg/kg),1次/d,共45d。③实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大鼠,处死,取出中脑组织,甲醛固定,梯度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冠状切片,每块脑组织5张切片;每组取3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后分离中脑黑质,制作电镜标本。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透射电镜(×9000)的方法观察中西药合用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④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造模失败22只,由于造模失败脱失22只,进入结果分析36只,每组9只。①模型组标本中均能检测到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核,细胞核呈棕褐色,但主要集中在损毁侧黑质区内,细胞核体积缩小,或明显皱缩,形态呈圆形或不规整。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中西药治疗组[(37.83±6.46),(1.67±1.9),(1.83±1.92),(1.28±4.75)个,P<0.01]。中西药治疗组也能检测到凋亡细胞核,但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数较少,单个散在分布。②电镜检查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组神经细胞病理变化明显比模型组轻,细胞膜稍有皱缩,细胞体积略缩小,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态正常,细胞核稍呈皱缩状态,染色质有轻度凝聚成块并有边聚倾向,核膜基本完整。结论: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以缺氧/缺糖再给氧为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 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缺氧/缺糖5h后再给氧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并显著增加细胞内Ca^2 浓度和LDH的释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考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降低细胞内Ca^2 浓度,减少LDH的释放,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参麦注射液只有拮抗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细胞内Ca^2 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