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分化型早期贲门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评价ESD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的患者共计病灶135个,其中肿瘤直径≤2.0 cm的88个(65.19%),部位以后壁69个(51.11%)和小弯侧48个(35.56%)为主;分型以0~Ⅱc为主76个(56.30%);浸润深度以黏膜层为主93个(68.89%);肿瘤浸润生长模式(INF)以INFa 70个(51.85%)、INFb 59个(43.70%)为主;组织学类型中管状腺癌病灶122个(90.37%),乳头状腺癌13个(9.63%);高分化病灶98个(72.59%),低分化病灶37个(27.41%)。ESD整块切除128例(100.00%),完全切除123例(96.09%),治愈性切除106例(82.81%),11例(8.59%)出现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总体生存125例(97.66%),总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45例患者行EUS检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结果与EU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27例,准确率为87.6%,其中对黏膜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89.5%,对黏膜下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76.8%;对固有肌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5.0%.结论 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准确评估病灶内镜下切除的可能性,使内镜下黏膜切除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老年人贲门癌诊断与治疗水平,该文对1989年6月~1997年6月收治的61例60岁以上贲门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42例非老年组比较,结果如下:老年组占同期手术治疗胃癌总数的35.6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男性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多。内镜下与病理组织学特点:该组进展期癌以BormanⅠ型(46.55%)为多,大贲门癌多;分化好的腺癌多(57.38%);早期贲门癌检出率低(1.72%),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手术切除率较高。认为贲门癌患者的年龄不是手术禁忌症,应在术前充分准备并加强术后护理与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行手术治疗,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早期贲门癌的纤维内镜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琳  江双有 《内镜》1991,8(2):96-97
  相似文献   

5.
91例贲门癌内镜检查临床表现与病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恩银  王一平 《华西医学》1996,11(4):377-378
贲门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上贲门在解决生理方面的特殊性,纤维内镜下诊断早期贲门较困难。本文报导91例贲门癌首次就诊误诊率57.14%。早期仅占贲门癌的6.59%。一旦确诊已失去最佳治疗的时机,。内镜结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早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6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隆起溃疡型(52.46%)、溃疡型(22.95%)、隆起型(18.03%)、糜烂型(4.91%)、黏膜集中型(1.64%)的发生率依次降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73.77%)显著高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26.23%),Hp(-)的发生率(80.33%)显著高于Hp( )的发生率(19.67%)。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直径>2cm病灶多见,且较少受到Hp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早期贲门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299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以年龄界限为60岁分为中青年组(n=104)和老年组(n=195)。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及长期预后。结果104例中青年患者共有106个病灶,195例老年患者共有207个病灶。老年组患者年龄高于中青年组,体重指数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治愈性切除率为79.7%(165/207),较中青年组的89.6%(95/1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次研究的中位随访为42.5个月,老年组患者ESD后有13.3%(26/195)追加了切除术,较中青年组的14.4%(15/104)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总体病死...  相似文献   

8.
我市是全国贲门癌高发区之一,年平均发病率为64.55/10万人。我们从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经胃镜诊断的8例早期贲门癌进行了详细的超声观察,其中有3例是由超声常规检查贲门时疑似贲门癌而再行胃镜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单凭临床症状往往难以确定,主要依靠内镜观察和胃黏膜活检来明确有无胃炎存在,但目前内镜学诊断慢性胃炎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明确。本文对照了2 6 18例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镜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改变。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2 0 0 2年1月至2 0 0 2年8月期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2 6 18例,其中男性12 6 7例,女性135 1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4岁。1.2 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参照1996年新悉尼胃炎分类和诊断标准以及2 0 0 0年国内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 。内…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2005年3月,我院共行胃镜检查12223例,其中检出胃溃疡(含良恶性)783例,全部病例均做活检和病理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内镜诊断对贲门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13例贲门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给予胃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短期内均行ESD,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胃镜活检、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诊断效果及其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46.9%,LGIN、HGIN和ECC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45.8%、68.8%,Kappa值为0.175。术前超声内镜诊断贲门黏膜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3.5%,诊断黏膜内层和黏膜下层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和21.2%,Kappa值为0.202。术前放大内镜判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为64.6%,判断非癌性和癌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1.1%和56.6%,Kappa值为0.319。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55.8%,对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1%、53.1%和25.9%,Kappa值为0.313。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黏膜病变的可靠性欠佳,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下活检术在扁桃体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9年2月该科就诊的220例扁桃体病变患者。其中,手术治疗扁桃体肥大患者120例(Ⅱ度肥大患者80例,Ⅲ度肥大患者40例,均为单侧病变):60例行NBI下活检术,60例行常规活检术;扁桃体癌早期患者100例(均为单侧病变):50例行NBI下活检术,另50例行常规活检术。220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NBI下活检和常规活检的灵敏度分别为98.00%和84.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100.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09%和92.73%、约登指数分别为98.00%和84.00%。NBI下活检和常规活检阳性预测值为100.00%和100.00%;NBI下活检和常规活检阴性预测值为98.36%和88.24%,两种检测方法的早期扁桃体癌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8,P=0.016)。结论 NBI下活检术对扁桃体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扁桃体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行胃镜精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245例患者247处病变。记录患者内镜诊断、病变大小、形态、颜色、是否附着黏液、病变部位、靛胭脂染色情况、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BI-ME)下表现等,先用2检验分析早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层分析,同时探讨NBI-M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萎缩性胃炎、病变位于胃窦部、病变形态为凹陷型、病变 1 cm、白光下存在边界、颜色发红、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及存在边界、NBI-ME下观察可见边界、表面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均与早期胃癌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O^R=4.474,95%CI:1.576~12.701,P=0.005)、NBI-ME观察存在边界(O^R=7.608,95%CI:1.427~40.570,P=0.017)、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O^R=8.051,95%CI:1.509~42.949,P=0.015)为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NBI-ME观察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为78.3%。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78.9%。结论内镜下发现病变靛胭脂染色后不着色、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或NBI-ME观察到存在边界,提示为早期胃癌可能性较大。其中NBI-ME观察到微血管不规则联合靛胭脂染色不着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在内镜下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10年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7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布以胃窦为主,占61.5%;病变分型以型为主,约占38.5%;病变浸润深度以黏膜下癌较多占64.1%,黏膜内癌占35.9%;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占多数38.8%;胃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均见于黏膜下癌,其中以低分化腺癌占多数(57.1%)。结论:内镜检查结合病理学分析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7%,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下降,分别占40.8%和22.5%,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管状腺癌,分别占48.3%和27.5%,分化型52例,占43.3%,未分化型68例,占56.7%,淋巴结转移14例,占11.7%,黏膜内癌66例,占55.0%,黏膜下癌54例,占45.0%。内镜下表现:早期胃癌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的构成比分别为49.2%、26.7%、12.5%、11.7%,病灶直径0.5 cm、0.5~1.0 cm、1.0 cm的构成比分别为14.2%、38.3%、47.5%,大体类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和Ⅲ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0.8%、25.8%、11.7%、35.8%和15.8%。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灶直径、内镜下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早期胃癌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比例高,内镜下见胃窦部好发,直径1.0 cm以上者较多,大体类型以Ⅱ型为主,未分化型癌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D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价值.方法 169例拟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2例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者为观察组,另97例直接行ESD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经白光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的病情评估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4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白光内镜和EUS。分析早期胃癌不同形态病变的白光内镜特征,EUS和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评估情况,早期胃癌在EUS和白光内镜下的T分期情况,白光内镜联合EUS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45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白光内镜结果显示,4例为隆起性,40例为平坦性,1例为凹陷性。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US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白光内镜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低。白光内镜联合EUS诊断Tis期、T1a期和T1b期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白光内镜能够较好地评估早期胃癌患者的浸润深度,EUS可较好地评估病灶T分期情况,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部位、胃黏膜表现及内镜诊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行白光内镜检查(WLE)和Hp检测的1 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p阴性组(608例)和Hp阳性组(499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分析Hp感染对EGC及癌前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及诊断的影响。结果 Hp阳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4例,病变以胃窦(45.31%)及胃体(26.56%)多见。Hp阴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2例,病变以胃窦(37.10%)及贲门(37.10%)多见。WLE下观察,存在结节或隆起、充血、糜烂及溃疡为Hp阴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存在结节或隆起、糜烂及溃疡为Hp阳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虽溃疡为EGC及癌前病变的最强危险因素,但Hp阴性组O■值为26.86,高于Hp阳性组的14.43。进一步分析Hp感染对WLE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影响,Hp阳性组的灵敏度为78.13%,特异度为82.99%,均低于Hp阴性组的80.95%及87.91%。绘制WLE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切除 9例中 1例改手术治疗 ,1例放射治疗 ,余行微波或氩离子凝固治疗 ;重度不典型增生灶 2 1例中 ,术后病理灶性癌变 6例 (2 8.6 % ) ;中度不典型增生灶 10例 ,术后重度不典型增生 2例 (2 0 .0 % ) ,灶性癌变 1例(10 .0 % ) ;1例术中出血 ,无穿孔、狭窄发生 ;随访 5年以上 12例 ,>3~ 5年 11例 ,1~ 3年 2 3例 ,不足 1年 11例 ,1例术后复发 ,非癌死亡 3例。结论 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 ,操作较简单 ,优于其他方法 ;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应采用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治疗在食管癌防治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怀疑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2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加用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癌69例,癌检出率为32.55%;对照组检出癌72例,癌检出率为33.96%。两组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02%、82.84%、84.91%,对照组分别为82.86%、75.71%、76.89%。观察组检测方法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用于筛查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但对可疑病变患者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染色法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以提高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