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论渊源符合《素问·热论》及其五运六气思想,包括了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等。伤寒六经的传遍顺序是外感"寒邪"侵犯人体的传遍顺序,治疗遵循三阳可发汗,三阴可消泄的原则。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方法和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为总的辨证纲领,但在其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以脾胃盛衰作为疾病治疗转归的重要依据,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理法方药各方面都有着体现,该文试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浅析仲景的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5.
薛伯寿教授认为《伤寒论》一书的临床运用,因发知受理最正,审证求因大法彰,为首部外感热病专书。理解六经辨证实为八卦学说之活用、八纲辨证的典范、脏腑辨证的先导;六经病受病传变学说符合临床;理法方药一致,开创中医基本治疗八法,从而可知仲景论辨证求本,阴阳六经统之;论治病之法,八法赅之,然法中有法,当圆机活法应用。提出伤寒三阴三阳为融天道、人道、地道之复杂立体恒动思维。懂得《伤寒论》实为伤邪论,伤于六淫、疫疠之邪,内涵温病、温疫之病,为其临床治疗外感热病融汇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一部医学经典,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长期以来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成为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只有掌握《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方法,才能见病知源,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如何学好《伤寒论》呢?古今医家大多认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用药规律探讨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100029)主题词《伤寒论》,治则,中药配伍《伤寒论》创六经辨证,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首次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因证立法,以法统方,所载112方与《金匮》所载之方被后世尊为经方,...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针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学的经典。在《内经》中建立了以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后世历代医家虽各有创见,流派纷呈,而究其本源,莫不由此。东汉年间,伤寒大疫流行,医学家张仲景以悲天悯人之心、济危扶厄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该书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创立了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是仲景先师在五脏阴…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为清·吴瑭所著。该书立论新颖,条理分明,理法方药自成系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外感热病的学术成果,促进了中医温病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由于《条辨》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因而后世称此书为“温病之津梁”,“温病的传世之作”,吴氏则被奉为羽翼仲景《伤寒论》之功臣。现将其学术成就和特点略论于后。  相似文献   

13.
从广义伤寒的提出、狭义伤寒的确实存在、《伤寒论》和六经病证、如何正确理解六经辨证以及伤寒与温病的关联等方面展开议论,希望能够促进对中医热病临床证治的思考。明白伤寒含义的广义和狭义,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论,也有助于对许多学术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一体的理论及方证体系,个体化诊疗体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素,以及辨证与论治的具体内容等。同时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特色,主要有理法方药连贯、一致,丝丝入扣,方剂配伍严密精炼,方剂使用灵活,注重方药剂量、煎法、服法等。  相似文献   

15.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是分别运用于《伤寒论》和温病学说中的两种辨证体系,都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学说。学习《伤寒论》与温病学,明确两种辨证体系的相互关系,逐步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更有效地指导于临床。这对于统一《伤  相似文献   

16.
方剂辨证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素有伤寒用六经,温病宗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杂病用脏腑辨证之说,而无“方剂辨证”之言。沈自尹在《从<伤寒论>与<内经>的不同学术源渊来研究“证”的本质》一文中说:“每个汤方都有相应的证,只要有此证即可用此方,常称‘汤证’,实质是找出汤方的适应证。从广义上说,以汤辨证亦属辨证范围,故称之为方剂辨证。”方剂辨证是以方药的组合效能及适应证候(范围)选定某一特定相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就是辨证学,但《伤寒论》的辨证有两大特点:一是联系性,二是思辨性。所谓联系性,指一部《伤寒论》从体系、体例到病脉证治、理法方药包括煎服禁忌,一线相贯,紧密联系,不能割裂,从整体观上提示辨证的方法、原则、规律。所谓思辨性,指一部《伤寒论》给人们留下无数的理论,临床,方药等方面的问题,从辨证法上寓示了丰富的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特征。《伤寒论》的辨证既然具有这样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以其特有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症,外感邪气侵袭不同经络,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以六经提纲证为代表的外感辨证思想,并且,多方面通过兼证和变证分析,提出了病机相同或相似的病证均可使用<伤寒论>各经本证所提出的方药,使得<伤寒论>理法方药拓展到了杂病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病后调理思想刍议时吉萍兰医一院中医科强志鹏兰州空军门诊部《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问世以来,诸子百家阐论极多,但大多数驻笔于六经辨证理法方药,对于张仲景伤寒近愈阶段的康复调理思想探讨较少。读《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相似文献   

20.
仲景继承发展《素问.热论》以六经分证,创立《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叶天士创温病之卫气营血辨证;吴又可著《温疫论》创温疫学说;喻嘉言倡温疫分三焦施治等不断丰富扩充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内容。薛伯寿教授融合伤寒、温病学说,又博采温疫诸家之长,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尤为推崇,认为伤寒、温病皆外邪致病,邪自外入,自应因势利导达邪外出,相对而言伤寒宜辛温解表;温病宜辛凉透达。临床不可拘泥伤寒、温病方,需根据病情,寒温并用、表里分消,或融会贯通,如此珠联璧合,择优而施,能扩大其功用主治,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