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作用下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情况。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表达非融合rhsTRAIL,进行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得到rhsTRAIL样品,纯度为97%。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TT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情况。结果: 一定浓度的TRAIL 可有效抑制LS174-T细胞、MCF-7细胞、GLC细胞、7402细胞、Jurkut T细胞生长,其生长抑制率具剂量依赖性,且各细胞对TRAIL敏感性不同,其中Jurkat T细胞最为敏感。用2 mg/L TRAIL作用Jurkat T细胞0-72 h,6 h后细胞即发生明显凋亡,其细胞凋亡率具时间依赖性。结论: 所制备的TRAIL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Jurkat 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5×109cells/L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接种于BALB/c小鼠右上肢皮下,每只接种0.2 mL(1×106个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BS 0.2 mL;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阳性药物组:环磷酰胺30.0 mg/kg。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5 d。每天小鼠称重记录,每3 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游标卡尺测定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停药后处死小鼠,取瘤进行肿瘤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hTRAIL作用后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TRAIL 2.5 mg/kg、5.0 mg/kg、10.0 mg/kg(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rhTRAIL 2.5 mg/kg、5.0 mg/kg、10.0 mg/kg(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细胞既有坏死也有凋亡样改变,肿瘤组织破坏面积大,很多区域看不到正常的肿瘤细胞,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hTRAIL蛋白可诱导D2F2细胞凋亡,0.25 mg/L、0.5 mg/L、1.0 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6%、21.37%、27.16%,凋亡率随剂量增大而升高(P<0.05 )。 结论: rhTRAIL可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凋亡并有大量的乳腺癌细胞坏死,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是否能调节由肿瘤裂解蛋白所诱发的针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将纳米铁颗粒与肿瘤裂解蛋白进行共价连接形成纳米铁-蛋白复合物,用裂解蛋白、纳米铁、纳米铁-蛋白复合物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将刺激后的PBMC与MCF-7细胞相混合,用MTS方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纳米铁能与60%的肿瘤裂解蛋白相连接,并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与单纯的肿瘤蛋白相比,纳米铁-肿瘤蛋白的复合物能够显著提升PBMC对MCF-7细胞的杀伤,而纳米铁本身对MCF-7无直接杀伤作用。结论 纳米铁-肿瘤蛋白的复合物能够显著增强PBMC在体外杀伤人乳腺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对热休克蛋白65-MUC1抗原肽融合蛋白(HSP65-MUC1)所激发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给经卡介苗免疫后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注射HSP65-MUC1融合蛋白3次,然后给小鼠接种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观察HSP65-MUC1融合蛋白对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的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HSP65-MUC1能够显著抑制MUC1阳性的B16肿瘤细胞在已产生HSP65抗体小鼠体内的生长,HSP65-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显著地低于PBS组。结论:接种卡介苗并不影响HSP65-MUC1所激发的对MUC1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HSP65-PSA融合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5(HSP6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融合蛋白在体外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以及在小鼠体内抑制PSA阳性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blot方法对融合蛋白HSP65-PSA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斑点杂交的方法对PcDNA3-GFP-PSA稳定转染的B16细胞进行鉴定;用HSP65-PSA融合蛋白刺激来自于人外周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观察融合蛋白对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活化作用;用PcDNA3-GFP-PSA稳定转染的B16细胞种植C57BL/6小鼠,继而用HSP65-PSA融合蛋白来免疫小鼠以观察融合蛋白对PSA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融合蛋白HSP65-PSA具有PSA蛋白特异性.共聚焦显微镜、FCM检测和斑点杂交结果均显示PcDNA3-GFP-PSA转染的B16细胞转染情况良好.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将HSP65-PSA融合蛋白作用于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后可以明显促进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其上调率为52.93%.动物体内实验显示,HSP65-PSA融合蛋白可以明显抑制PSA阳性B16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 μg蛋白免疫组的肿瘤体积(4.91±5.21)与对照组(10.56±6.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65-PSA融合蛋白可以在体外活化树突状细胞,在小鼠体内抑制PSA阳性B16肿瘤细胞的生长.HSP65-PSA融合蛋白可能具有应用于PSA阳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Jurkat淋巴细胞白血病裸鼠模型,观察Jurkat细胞在小鼠体内存活及增殖情况,研究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及其棕榈酰化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中的相关作用。方法将Balb/c纯系雌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Jurkat组、正常LAT转染组、突变LAT转染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连续2 d腹腔定量注射环磷酰胺后,实验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人Jurkat细胞株5×106/只,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小鼠发病一般体征、体质量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濒死小鼠处死后取病理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结果接种肿瘤细胞后,实验组小鼠逐渐出现体质量减轻、弓背、精神萎靡等症状,外周血WBC计数逐渐增高,生存时间缩短。骨髓及肝脾组织可见肿瘤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LAT转染组肿瘤细胞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成功建立人Jurkat细胞裸鼠动物模型,从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LAT棕榈酰化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而LAT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后,将阻碍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修饰的DC能否在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方法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IL-4、GM-CSF和TNF-a诱导下生成树突状细胞.将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入实验组SCID小鼠体内2次,再分别经两次DC与Ad5F35-LMP2-DC免疫SCID小鼠,然后用1×10^6的CNE-2肿瘤细胞接种SCID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Ad5F35-LMP2-DC组肿瘤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对照组和DC组小鼠1周左右就出现了肿瘤,而Ad5F35-LMP2-DC组则直到2周左右才出现肿瘤;且肿瘤体积最小,重量最轻,与DC组比Ad5F35-LMP2-DC疫苗组的肿瘤抑制率为64.75%.结论 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疫苗修饰的DC在体内可以有效的抑制NPC肿瘤细胞CNE-2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过表达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动物模型。方法 5周龄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病毒转染过表达CBP模型组,每组5只。小鼠腋窝皮下注射Jurkat细胞1×107个/0.1 m L。建模成功后取出完整瘤体组织称质量、HE染色观察小鼠皮下肿块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Jurkat细胞增殖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病毒转染过表达CBP模型组小鼠瘤体组织块体积和质量小于对照组,HE染色瘤体内有Jurkat细胞增殖,外周血Jurkat细胞增殖水平低于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和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血清中IL-2水平低于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和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了过表达CBP的Jurkat白血病细胞小鼠荷瘤模型,CBP可抑制Jurkat细胞IL-2分泌和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对凋亡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重要蛋白Bcl-XL与蛋白质转导序列(PTD)的融合蛋白,并检测重组蛋白对重金属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用Bcl-XL特异引物从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Bcl-XL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体外表达的TAT-Bcl-XL融合蛋白经镍亲和层析介质纯化后,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转导293T细胞的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经RT-PCR从MCF-7细胞总RNA中得到相应的TAT-Bcl-XL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RT7/CT-TOPO载体中,重组质粒pTBTOPO转化大肠杆菌后,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结果中出现了与预期分子量相同的蛋白条带和阳性信号,纯化的TAT-Bcl-XL重组蛋白经免疫荧光检测,主要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质中。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表达蛋白可以有效地抑制Zn2+离子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使细胞的存活率提高40%。结论:TAT-Bcl-X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初步的功能性检测表明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裸鼠模型,研究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对Jurka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neg-EGFP、Cbp-EGFP、Cbp-m-EGFP融合蛋白慢病毒载体转染的Jurkat细胞构建动物模型,24只5周龄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Cbp过表达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每组6只。接种前和接种后0、1、2、3、4、5周裸鼠称重,取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总数。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EGFP绿色荧光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Jurka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增殖情况;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在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增殖水平。结果:Cbp过表达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高于空病毒对照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和Cbp过表达组。Cbp过表达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肝脏、骨髓、外周血中Jurkat细胞增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空病毒对照组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肝脏、骨髓、外周血中Jurkat细胞增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病毒对照组和Cbp过表达组。结论:成功建立了Cbp过表达及棕榈酰化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动物模型,Cbp过表达可抑制Jurkat细胞增殖,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可促进Jurka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蚯蚓体腔液(Earthworm coelomic fluid,ECF)对肿瘤细胞株Siha,SW480,Colo205和PC1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形态学观察分析蚯蚓体腔液粗提物对肿瘤细胞株及正常细胞株(Cos7)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ECF对Siha、SW480、Colo205、PC12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敏感度不同.结论 蚯蚓体腔液粗提物在体外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烟酰胺-锌络合物(商品名:佛立沙,wuY)抗肿瘤作用。方法:在小鼠腋皮下接种H22肿瘤细胞后,每日igwUY1次,连续给药9d,第10d处死小鼠,剥取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wUY40mg·kg-1对小鼠H22抑制率为32.83%,与模型组比较,wUY有显著的抑制小鼠H22移植瘤的作用(P〈0.05),结论:wUY对小鼠H22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制备磁性吉西他滨隐形纳米脂质体(MGSL)的最佳条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以及在体外的抑瘤效应. 方法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MGSL,采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MGSL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使用专业磁性测试仪进行体外磁响应性测定.观察MGSL诱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获得MGSL作用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MGSL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 结果 MGSL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一致,其平均粒径为206.6纳米,粒度分布窄,大小均匀.MGSL载药量为(10.4±0.7)%,包封率为(81.7±5.1)%.在体外,MTT实验结果与MGSL及游离的吉西他滨相对照,MGSL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且该作用随浓度升高有上升趋势;作用2h时在相同的浓度下较裸药组的抑瘤作用低(P<0.05),但作用48h后两组的抑制率无差别(P<0.05);另外MGSL比磁性吉西他滨纳米脂质体(MGL)的抑制率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MGSL是主要作用于S期的细胞周期药物;另外流式细胞术也证实了MGSL还有促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率达到51.62%. 结论 本法制备的MGSL符合作为纳米磁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其在体外显示了较好的抑瘤效应,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相似文献   

14.
ZD6474衍生物筛选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自主研发的ZD6474衍生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改造与药理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 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以VEGFR-2、EGFR为检测靶点评价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采用SRB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移植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裸鼠模型作为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大量化合物中筛选出4个有较好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分别编号为106、113、115、116.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06对A431、H1975和A549细胞系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106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裸鼠肿瘤生长,且作用与ZD6474相当,25、75 mg/kg的106和ZD6474对H1299的相对肿瘤增殖率为57.3%、38.8%和52.5%、29.6%.结论 化合物106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Dhiman HK  Ray AR  Panda AK 《Biomaterials》2005,26(9):979-986
Three-dimensional (3D) culture of cancer cell lines has long been advocated as a better model of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that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igenicity in vivo. Moreover, new drug development requires simple in vitro models that resemble the in vivo situation more in order to select active drugs against solid tumours and to decrease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 biodegradable, biocompatible and non-toxic polymer chitosan was employed for 3D culture of MCF-7 cell lines. Cells grown on chitosan scaffold produce more lactate from glucose in comparison to that secreted by cells grown on tissue culture plate, thus indic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chitosan scaffold as an in vitro model resembling cancer tissue growth in vivo. Cytotoxic effect of tamoxife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evaluated for MCF-7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grown on tissue culture plate as well as on 3D chitosan scaffold. At a tamoxifen concentration of 10(-6) M, 50% reduction in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in tissue culture plate-grown cells where 15% reduction in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when cells were grown in chitosan scaffold. Higher tamoxifen concentrations were required to achieve comparable cytostatic action in 3D culture, supporting the fact that 3D culture is a better model for the cytotoxic evaluation of anticancer drugs in vitr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of MCF-7 cells in terms of glucose utilization and lactate production in 3D and monolayer culture were unaffected by tamoxifen treatment. Cathepsin D activity, an autocrine growth factor in breast cancer cells was monitored in all experiments. In 3D culture, addition of tamoxifen promoted cathepsin D secretion but inhibited its uptake by cells. Growth of cells in 3D chitosan scaffold indicated that action of tamoxifen on estrogen positive cancer cells is also mediated through inhibition of cathepsin D uptake from the culture medium.  相似文献   

16.
龙牙楤木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牙楤木多糖(AEPS)抗肿瘤活性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180肉瘤为肿瘤模型,检测龙牙楤木多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活性;MTT法检测龙牙楤木多糖对S180肉瘤细胞、A549肺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以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增殖影响、巨噬细胞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来评价AEPS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AEPS对S180肉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75 mg/(kg.d)剂量组抑瘤率最高达57.68%;AEPS对S180肉瘤细胞、A549肺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最高抑制率均达60%以上;AEPS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脾脏和胸腺质量以及血液淋巴细胞数量,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加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活性。结论:AEPS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能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其抑瘤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3基因在肺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裸鼠体内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野生型p53基因pAdCMV-p53(Ad-p53)感染高转移肺腺癌95D细胞系和高浸润肺腺癌L-18系,对感染前后各细胞系的细胞生长曲线、p53、p16和p21基因的表达以及调亡进行分析。此外,用Ad-p53对两细胞系进行了裸鼠体内感染实验。结果 体外实验中,导入p53基因细胞系的生长均得到抑制,并且最终都出现凋亡,感染后的细胞中p53和p21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16基因的mRNA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p53基因治疗后的裸鼠,其中95D细胞系的肿瘤全部消失;L-18细胞系的腹腔注射组肿瘤全部消失,而皮下注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p53基因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与p16基因不同。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可以有效地控制肺癌细胞的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杨军英  徐存拴 《解剖学报》2009,40(3):423-427
目的 研究比较3种新的含硒化合物在体内、外的抗癌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移植瘤生长抑制实验及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分析含硒化合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 3种含硒化合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和S180、H22移植瘤(n=10)的生长(P<0.01);使K562细胞出现体积缩小,细胞膜完整,染色质高度凝集,边集,核浓染、碎裂,伴有出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等典型的凋亡特征;对K562细胞的周期分布有明显影响,且在大剂量时出现了明显的亚二倍体峰;能够明显增加K562细胞内Ca2+、Mg2+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P<0.01),但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 结论 3种含硒化合物均有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2+、Mg2+、(活性氧ROS)、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移植人小细胞肺癌的裸鼠作为肿瘤模型,研究了碘标记单克隆抗体2F7在体内的肿瘤显fi,抗体、药物偶合物的连接,导向药物2F7-HSA-MTX的体外细胞毒及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碘标记抗体在荷瘤小鼠体内有确切的肿瘤定位作用,清晰的肿瘤显像持续到168h以后。间接连接的导向药物可携带更多的MTX分子,细胞毒作用比直接连接提高2倍。导向药物可使荷瘤小鼠的长瘤潜伏期延长,长瘤率降低,抑瘤率为84%和自然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动剂小分子(Smac)类似物LCL161联合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诱导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CF-7、MDA-MB-231细胞株。噻唑蓝(MTT)法检测2种细胞株空白对照组、Z-VAD-FMK组(10 mmol/L)、LCL161(1 μmol/L)组及LCL161+Z-VAD-FMK组存活率,并应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亚微结构。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2种细胞株空白对照组、Nec-1组(20 mmol/L),LCL161(1 μmol/L)组及LCL161+Nec-1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空白对照组、LCL161组、Z-VAD组、Nec-1组、LCL161+Z-VAD组、LCL161+Nec-1组、LCL161+Z-VAD+Nec-1组细胞凋亡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LCL161组、LCL161+Z-VAD-FMK组裸鼠活体内MCF-7细胞株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LCL161+Z-VAD-FMK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株的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到LCL161+Z-VAD-FMK组细胞具有凋亡和坏死共同存在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2)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Nec-1组相比较,LCL161组和Nec-1+LCL161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的OD值明显降低,表明其细胞存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LCL-161组与Nec-1+LCL161组比较,MDA-MB-231和MCF-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LCL161+Z-VAD-FMK组和LCL161组两种细胞株凋亡率明显增高,LCL161+Z-VAD-FMK组亦高于LCL16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15只裸鼠成功建立MCF-7细胞裸鼠成瘤模型,给药后第20天时LCL161组和LCL161+Z-VAD-FMK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LCL161组与LCL161+Z-VAD-FMK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外实验验证LCL161+Z-VAD-FMK在乳腺癌细胞中能通过诱发坏死性凋亡抑制肿瘤增殖,但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体内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