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本文对148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加重: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进行研究,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且病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不同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和对照组(血糖正常),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9.77±2.1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2±0.5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30.11±1.32)分低于对照组的(36.77±2.47)分, Barthel指数(42.12±2.33)分高于对照组的(31.02±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并应激性高血糖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入院24小时空腹检查血糖增高62例同血糖正常60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结果 血糖增高组其神经功能缺损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多。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糖增高时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差,应尽量避免使用诱发血糖增高的药物,将血糖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俊  杨玉红 《安徽医药》2005,9(11):852-852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临床观察发现,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急性期血糖高而不予控制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清远市人民医院历年接诊的34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伴应激性高血糖病294例为治疗组,无伴应激性高血糖病52例为对照组;同时,对治疗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A组血糖≤10.0mmol/L;B组血糖≥10.0mmol/L,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A组危重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C组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不利,且高血糖程度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38例无糖尿病史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血糖范围分为3组,第1组血糖>7.0mmol/L,第2组6.1~7.0mmol/L,第3组<6.1mmol/L,对其进行χ2检验。结果:第1组患者有126例,神经缺损程度评分ADL≤20分9例,21~60分46例,>60分71例;第2组有患者89例,ADL≤20分17例,21~60分33例,>60分39例;第3组有患者23例,ADL≤20分13例,21~60分8例,>60分2例。神经缺损程度分布情况,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预后有正相关性,血糖越高,致残率、病死率越高。应激性高血糖明显影响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非高血糖患者286例,根据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实验组(高血糖组)130例和对照组(血糖正常组)156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与神经缺损程度(NIHSS)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72.09%)、腔隙性梗死型(LACI)发生率43.48%、后循环梗死型(POCI)发生率34.48%、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发生率24.3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0d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的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神经缺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激性高血糖的程度影响预后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效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脑生物电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8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生物电治疗:主电极放置于双侧乳突区,辅电极放置于瘫痪侧肢体伸面,电刺激每次持续30~40min,2次/d,连续10d。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两组病例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30d时CNDS、ADL均显著改善(P<0·01~0·001),而且加小脑生物电的治疗组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更有效(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小脑生物电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减轻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及基础用药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蕲蛇酶0.75u,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7~14d;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TCD参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头颅CT变化及用药副作用。结果治疗组血浆Fb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D明显改善(P<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P<0.001);头颅CT示脑梗死面积缩小,脑水肿减轻(P<0.01);无明显出血事件等副作用发生。结论蕲蛇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5例和注射用血塞通对照组38例,治疗14 d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低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入院24h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把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I指数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4周和24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和凝血常规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14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余秀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93-29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银杏达莫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浆D 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通心络胶囊 3粒 ,po ,tid ;对照组 37例 ,给予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含维脑路通 4 0 0mg) 2 5 0mL ,ivdqd。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 ,15d为 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血浆D 二聚体含量和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5 4 .7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1.6 2 % (P <0 .0 1) ;D 二聚体含量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少 ,治疗后通心络组较对照组减少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好 ,可降低血浆D 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降压、吸氧、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奥扎格雷钠针治疗。采用Ess评分在治疗后3、7、14、30d各进行一次评价,同时采用Ba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7、14、30d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athel指数也是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在对急性脑梗死中效果显著,两组有协同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