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心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我院201年间发生的17例恶性症状群患者的发病规律、护理体会。结果及早发现前驱症状,及时处置,14例很快康复,无后遗症。结论,只要医护人员对恶性症状群有足够的重视,平时多积累经验,对患者观察细心,排除干扰,早明确诊断、早治疗、给予科学的护理,恶性症状群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2.
姚季霄 《浙江医学》1991,13(2):59-60
在精神科治疗中,药物使用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恶性症状群(NMS),其表现为肌强直、震颤、咽下困难、发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出现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由于精神病防治机构广泛建立,抗精神病药物普遍使用,使出现恶性症状群的病例日益增多,应引起重视。现将笔者遇到的  相似文献   

3.
恶性症状群 (N·M·S)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其特点是以肌强直、高热、意识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近几年来 ,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若识别或处理不好 ,可导致死亡 ,其死亡率大约为 2 2 %。精神科护士也应高度重视 ,在护理和观察病人时 ,应注意早期识别 ,早期汇报医生 ,一旦发生NMS ,精神科护士除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外 ,还应熟知其护理对策 ,以利病人早日康复。1 恶性症状群的促发因素和临床表现1 1 恶性症状群的促发因素NMS可发生在药物治疗的任何时间 ,但多数发生于治疗开…  相似文献   

4.
5.
恶性症状群 (简称 NMS)是病人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的一种严重副作用。该症状群主要表现为发热、肌强直、意识障碍及植物神经障碍 ,严重者呈紧张木僵状态 ,如处理不当 ,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直至死亡。现将 2例恶性症状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6 0岁 ,教师。因躁狂发作于 1997年 6月 5日第 4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 5 mg,肌注 2次 / d,2天后出现癫痫大发作 1次 ,其后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紊乱 ,停用氟哌啶醇 ,给予肌注氯硝安定 4mg、肌注舒必利 0 .1g,2天后病人发热 T38.6°C,肌强直、出汗多、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所致恶性症状群的监护体会邓国秀邓仁奎(南充精神卫生中心)恶性症状群(NeuroplepticMalvynantSyndran、筒称NMS)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恶性症状群的护理报道较少,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  相似文献   

7.
蒙海工  黄玲  梁亚志  龙先强  冯昌生 《广西医学》2004,26(10):1529-1530
1 病例简介  患者 ,女 ,4 6岁 ,精神分裂症 2 3年。长期服用氯氮平治疗。入院前一周 ,因病情加重 ,家属自行加大氯氮平药量 ,患者出现沉默不语 ,不进食 ,卧床不起 ,全身肌胀力增高 ,违拗 ,于 2 0 0 3年 10月 2 0日急诊入院。入院诊断 :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即予舒必利治疗 ,渐  相似文献   

8.
9.
恶性综合征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通常可有前驱症状 ,如较明显的肌肉强直、震颤、吞咽困难、精神萎糜 ,同时体温升高。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可较快恢复 ,如处理不当病情继续发展 ,体温可高达到 40℃以上 ,出现意识障碍以至昏迷 ,伴发呼吸困难 ,周围循环衰竭 ,心律不齐 ,血压波动 ,严重导致死亡。因此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药物副作用 ,及早发现恶性综合征的前驱症状 ,对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具有决定性作用。1 典型病例患者男 ,1994年 8月入院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史 8年 ,反复住院 ,本次住院选用氯丙嗪、…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症候群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症候群由法国精神科医生1960年首先报道。最初认为其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除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本症状外,其它药物也可引起,因此又称药源性恶性症候群,其发生率在欧美国家为0.07%~1.4%[1],我国及东南亚等国家为0.12%~0.20%[2]。病死率为15%~22%[3]。由于恶性症候群起病急,症状重,进展快,早期常不易确诊。为提高对恶性症候群的认识,作者收集我院1985年到1998年诊治的11例恶性症候群患者,从诱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情况等方面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治愈,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有效的对症护理及全面的出院指导,是减少NMS发生和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是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1960年由法国医生Delay首次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可出现急性肾衰。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NMS的认识,提高诊治和护理水平,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NM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临床诊治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致恶性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女性患者,50岁,2013年2月因精神分裂症入住当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治疗,3月5日左右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转入我院治疗,当时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神志清,予对症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效果不明显。3月14日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为进一步治疗,于3月16日转入我院急诊科,入急诊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综合征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使用Levenson对恶性综合征的确认标准,系统分析36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在所有36例患者当中,超过90%的患者在服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此类药物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肌肉张力升高、意识不清、血清中肌酸磷酸酶含量增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需要对这些患者停药后,进行对症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结论:尽早发现和处理恶性综合征,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恶性症状群(NMS)是一组由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现将确诊20例患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药源性恶性症状群(DMS)起病急、症状重、发展快、病死率高,为提高对DMS的认识,我们对1991年8月~1996年7月诊治的25例DMS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为住院精神病患者,5例为在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病情突变而就诊于综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18~59岁。1.2诱发因素1.2.1药物因素均无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禁忌证,剂量未超过常规治疗量,口服为主,少数配以肌注或静滴。联合用药5例,为氯两学分别与氯氟平、氟派陡醇、氟奋p静癸酸酯、泰尔登,氟奋p静癸酸酯与氯氮平联用。单一用药有氯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致恶性综合征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的恶性综合征的5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调查和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致恶性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患者家属保管药品不当,让患者有意或无意一次性服下大量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结论要求专科护士全面掌握精神疾病知识及抗精神药物的毒副反应出现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更重要的是指导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正确对待精神患者,减轻家属的精神压力,配合好医生做好治疗及家庭护理,让患者家属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保管,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误服大量药物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