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雅静  孙琪云 《人民军医》2014,(12):I0002-I0002
白血病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仅30%-40%病例能长期无病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能够治愈白皿病的有效方法,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均较高。既往各种预处理方案均以使受体获得免疫抑制为目的,移植后患者需经历长时间的免疫抑制状态,且无论何种移植预处理方案都不能完全杜绝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相关性白血病 (TRAL)是指肿瘤或非肿瘤疾病病人接受化、放疗若干年以后发生的急性白血病 ,其发病机制是因为药物或放射性作用 ,使静止期细胞内的DNA损伤 ,引起染色体畸变 ,导致白血病细胞株产生 ,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1995年 7月 1999年10月 ,我们采用HAM方案诱导治疗此类白血病 16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经临床和血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16例 ,其中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34~ 6 0岁 ,中位年龄 4 1岁。原发病为非肿瘤的 11例 ,全部患有银屑病 10~ 2 4年 ,间断服用乙双吗啉2~ 9年 ,其余 5例为恶…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放射诱导的正常组织急性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按出现症状的时间划分为 :急性反应、亚急性反应和晚期迟发反应。急性反应与晚期反应的关系一直不明确 ,有人认为 ,急性反应中发生的事件在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提出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应按照引发损伤的原始事件、正常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和组织细胞动力学划分为 :原始事件、修复稳定期和缓慢进展期[1 ] 。因此 ,研究急性反应发生机理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或延缓晚期损伤的出现就显得很有必要。1 一般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 ,介导淋巴细胞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的分子机理已经…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手段是联合化疗。通过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缓解率,延长生存期,乃至治愈急性白血病。但化疗药物又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肝脏、肾脏的损伤及感染等副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或减轻毒性反应,避免并发症,能更安全,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确保化疗的正常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原理及毒副作用,预防和减轻各种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占小儿颅脑损伤的50%以上,准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小儿颅脑的解剖特点和临床重危病例入院抢救、各种类型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及脑损伤等常见疾病,为积极、有序、规范地救治小儿中、重型颅脑损伤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急性放射病是机体受到100rad以上射线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在核战争时,可发生大量的急性放射病伤员,因此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在军事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为:根据不同病情的主要发病环节,狠抓早期治疗,以减轻损伤和控制疾病的进展;积极治疗极期并发症,扶持机体渡过极期,促进恢复,不失时机地选用适宜措施,纠正机体营养和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发病时不同证型生存率。方法以我院1995~2007年间收治确诊为APL的75例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已制定的调查表辨证分型,以患者确诊时间为随访开始至2009年12月结束,对所得资料用乘积极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至随访结束时,各组生存率分别为气虚组:0.91±0.12(x±1.96s),发病3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气血两虚组:0.92±0.16,发病1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气阴两虚组:0.78±0.27,发病2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阳盛气虚组:0.57±0.23,发病9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其他组:0.66±0.27,发病5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各组患者在1年生存曲线变化较大,死亡事件发生率高。整体比较各组生存情况,P〈0.05,有显著性差异。经组间成对比较,阳盛气虚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L患者在初发病时表现为单纯气虚证型的患者其生存时间较长,预后较好,而表现为阳盛气虚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预后偏差。对于发病时辨证为非阳盛气虚患者维持治疗一般在2~3年为宜,而阳盛气虚患者应延长维持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死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由于早期何杰金病发病年龄轻、治愈率高,因此有关其晚期复发和治疗并发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其长期的疗效、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复发原因和治疗并发症,作者对1967~1997年间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196例Ⅰ期何杰金病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男性127例、女性69例,年,16~76岁(40岁以下132例,中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病情严重者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放射性脑损伤根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1]:①急性脑损伤;②早期延迟性脑损伤;③晚期脑损伤。急性脑损伤是罕见的,早期延迟性脑损伤亦较少见且大多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临床上所观察到的多为晚期脑损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发病机理的研究目前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尚缺乏系统研究。一般认为其发生机理有以下3个方面[2]: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直接损害;②血管损伤;③自身免疫反应。由…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由于移植免疫学、组织配型技术、照射预处理方法和免疫抑制疗法等方面有了明显进展,临床上用同种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联合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和某些实体瘤等疾患日益增多。Thomas指出,在供受体之间HLA相配,骨髓移植成功的病例中约70%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Shulman报道存活时间超过150天的受体,慢性GVHD的发生率约为25%。由此可见,GVHD是影响骨髓移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之一。不论是急性或是慢性GVHD,皮肤损害常常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临床医生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病患者的放射治疗,对人体伴有两种平行的有害并发症:在照射剂量不足时,肿瘤的治疗不彻底;在超剂量照射时,周围正常的组织可能发生明显的损伤。放射治疗以后患者寿命的提高,导致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研究放射损伤的各个方面(发病机制,发生放射损伤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目的是提供文献资料的分析,并探索早期放射损伤和晚期放射损伤综合性放射生物学概念的关系。细胞和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受照射组织损伤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组织结构的所有成份:主质、神经末梢、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2.
近廿年来,由于化疗的进展,提高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生存,在完全缓解者口服氨甲喋呤(MTX)维持2(1/2)~5年乃是治疗方针的一部分。作者报告2例因长期用MTX 治疗而发生骨的严重并发症,且这种骨的改变易同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相混淆。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溃疡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多好发于严重损伤后 (如烧伤、脑外伤 )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长期低血压、休克、慢性肺功能衰竭和其他慢性重症 ,在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或严重疾病过程中 ,突然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出现急性腹痛和腹膜炎症状时 ,即应考虑为应激性溃疡。纤维光束胃镜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可确定溃疡的部位 ,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 ,有较高死亡率 (约占 5 0 % ) ,重要的是预防工作。 1997年 ,我院收治一例因多种疾病综合性因素造成的应激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的病人 ,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其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功率约有50%。对急性白血病治疗,也有缓解病例的报告。可是,在造血细胞移植治疗之前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使造血细胞能够植入而不致被排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移植治疗后发生急性免疫反应,这就使我们想到性激素类药物,它是有效的抗辐射药物,对造血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造血细胞移植中是否能产生良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本文报导了3,17-β棕榈酸雌二醇(简称“棕二”)、丙酸睾丸酮(简称“丙睾”)两类性激素对致死剂量照射Laca小鼠骨髓移植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目的在于止痛,改善患者状态及控制转移瘤发育。放疗可使80%患者解除疼痛。一般预后不良者采取小分割治疗方案,长期生存病例采用多分割治疗方案。但各种治疗方案,对最终止痛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作者治疗方案是25Gy/5次/周和30Gy/10次/2周。短期病例的止痛效果1周为42%,2周67%。急性期的副作用是发生在腰椎和骨盆,当照射面积大于100cm~2时出现消化道症状,晚期损伤发生率高。原发灶组织型不同,止痛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一般采用高能量X线或~(60)Coγ线对病灶照射,对转移率高的胸腰椎,照射野应包括上下一个椎体,从后方设野。照射野大约7~8 cm。颈椎用侧野,避免照射喉部,咽部。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78-137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揭开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小儿急淋疗效显著提高,急非淋由于异质性较强,临床表现多样化,对药物的敏感性差。所以疗效不及急淋。但整体而言,小儿白血病长期生存率在逐年提高.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研究使治疗进一步科学性。七十年代后期提出 FAB 方案后,根据细胞形态学和化学特征,白血病分型已趋完善,现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MIC)方案已成为分型的重要特点。某些白血病还可以通过染色体易位来确定。晚近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特异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化疗病人由于用药和疾病本身因素,可使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尤其口腔和肛门是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人口和出口,属最易感部位,一旦发生感染难以控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展为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以至死亡。因而保持肛周清洁、皮肤完整,直接关系到白血病病人的整个治疗的成败,因此肛周护理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是指某种疾病经化疗和(或)放疗后继发的白血病。3例银屑病患者经乙双吗啉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乙双吗啉的诱变性及致白血病性。通过其临床经过的总结,发现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原发性”急性白血病大致相同,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此类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结合乙双吗啉的致病机理,提出了继发性白血病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某一系列造血细胞的过度增生,并浸润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使这些组织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治疗白血病的化疗药物也能造成各组织器官的损害。本文就22例白血病患者在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脏损害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