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寒冷性荨麻疹患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循环测定仪血液粘度计,血栓形成等仪器观察血管袢数管径,管袢的形态,血液流变学等近20项指标。结果;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血比粘度等四项指标也明显增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结论:寒冷性荨麻疹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加味四君固本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56例,口服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以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P<0.0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告290例头痛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变与475名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的微血管袢的形态、微血流流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十三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I<0.01)。 微循环的改变是一种病理现象,它与性别及头痛类型无关,其发病机理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阵发性血管机能不稳定。应用疏通微循环药物,有助于本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56例NIDDM患者血浆皮内素水平和红细胞膜微粘度。结果显示:NIDDM患者血浆内皮素及红细胞膜微粘度明显较正常人增高,并且NIDDM思考血浆内皮素(ET)与空腹血糖及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明显正相关。与血浆胰岛素呈明显负相关。说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NIDDM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增高,而引起微循环障碍,也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使ET释放增加,而内皮素引起的缩血管作用又加重微循环障碍,上述恶性循环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63例阳虚淡白舌患者进行了唾液生化,舌苔细胞学及舌尖微循环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阳虚患者舌面pH值偏碱性;唾液钠及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舌苔细胞巴氏染色见到较多过度角化的上皮细胞;PAS及酯酶染色,可见上皮细胞浆内糖原及非特异性酯酶明显高于正常人;特异性酯酶染色及脂肪染色正常人见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而阳虚患者见到较多的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阳虚患者表现舌蕈状乳头内血流充盈不足,舌血流量减少的舌尖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119例癫痫患者和9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癫痫患者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和红细胞电泳显著增高,提示癫痫患者血小扳活性亢进和红细胞聚集程度增高。作者认为癫痫患者的微循环障碍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许多心血管疾病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研究血液流变学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也有一定意义。故近几年来血液流变学受重视。作者对72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和22例正常人做为对照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50例正常人和40例肺心病患者结膜微循环的观察,发现在肺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微循环障碍,依其主要表现不同提出了充血型和缺血型两种类型并浅探其临床意义.同时也进行几项血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其心外膜动脉血流正常,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微循环血管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微循环的评估成为关键问题。近年来,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定量评估微循环功能的方法。多项研究显示IMR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预后价值,同时为心血管疾病生理机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目标。本文就IMR的测量及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11.
人体组织、细胞只有在正常微循环血流灌注条件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红细胞变形性是保证微循环灌流的重要条件,微循环毛细血管直径很小,红细胞在全身血液循环运行时,要多次经过这些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必须经过变形才能保证微循环的正常灌流,变形性较低的红细胞在通过某一条微血管时会发生堵塞,导致局部的血流停滞,出现微血管扩大、瘀血,最终组织缺血、缺氧。体内外各种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均会影响微循环的灌注。细胞变形性降低还会导致全血黏度,加大血流阻力,阻碍血液循环,对代谢活跃的器官(心、脑、肺)影响更加明显。研究红细胞的变形对微循环的影响,对揭示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川芎嗪(四甲吡嗪 Tetramethyl Pyra-zine)系川芎中的一种有效生物碱,药理研究证明它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上使用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的疗效。至今尚未见到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使用川芎嗪治疗后甲皱微循环的观察报告。为了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对比偏瘫病人健、瘫侧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以及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甲皱微循环检查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28例川芎嗪治疗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的双侧甲皱微循环,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J H Qin  B Liu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0):606-8, 581
Observations of tongue tip microcirculation were made on 104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mptom-complex [5 groups: Yin deficiency, Yang deficiency, Qi.blood deficiency,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damp-heat] in view of TCM, and on 100 healthy persons. 10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transverse diameter of the fungiform papillae, morphology of microvascular clumps in the tongue papillae, congestion of the top of microvascular loop, loop dilation, blood color, hemodynamics in microvascular loop, exudation, hemorrhage and loop morphology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were: patients of each group were found to have to different degree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every group differed with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group of being most different. The numbers of abnormal indicators: Qi stagnation-blood stasis group had all 10; Yang deficiency group 9; Yin deficiency and Qi-blood deficiency group 8, 8 respectively; damp-heat group 7.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gue tip microcirculation of each group and the changes of tongue picture and typ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view of T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治疗重度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微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1、IL-6、IL-8、微血管流动率、灌注血管比重、PT、APTT、Fib、PLT、APACHEⅡ评分、体温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1、IL-6、IL-8、PT、APTT、APACHEⅡ评分和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动率和灌注血管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全身炎症状况、微循环功能及凝血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报告2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甲皱微循环改变与288名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的十二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有微血管的排列、袢顶宽度、微血流流速及出血等四项指标的异常率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增的趋势(P<0.05)。正常人,慢支、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袢数目、管袢长度、管袢顶宽及动静脉管径等五项指标,经相关分析,均值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研究中评价该药物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活素注射液1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共14天.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测定甲襞微循环(包括输入输出枝长度、管径、流速、袢顶面积)和血液流变学(包括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结果血活素治疗组病例在改善微血管状态和流态、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结论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缺血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病情的好转和微循环-血流变指标的改善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疏血通脉胶囊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制备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采用血清药理学和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法,观察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对去甲肾上腺素(NA)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小鼠的肠系膜微血管管径和肠系膜微血管血液恢复流动的影响。结果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能扩张小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缩短微循环障碍模型小鼠肠系膜血流恢复时间。结论疏血通脉胶囊具有改善小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 90天后与对照组进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比较。结果 治疗组改善循环的有效率为 80 .2 %,显效率 77.5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司匹林可显著改善患者甲襞微循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58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甲襞微循环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血压病人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血压病人的畸形管袢数明显增多,血液流速明显咸慢,以慢粒流为多见。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相比,高血压病组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的积分值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因此,在高血压病的诊疗中,正确使用降压、扩管药物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积极改善微循环功能,对良好地控制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使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观察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微循环明显改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滞性、聚集性及凝固性 ,改善微循环 ,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