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索校园控烟的措施和方法。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884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总吸烟率为35.97%(男生吸烟率为56.32%,女生吸烟率为1.82%),在312名吸烟男生中,经常吸烟的128人,占41.03%,偶尔吸烟的184人,占58.97%。结论医学生的吸烟情况不容忽视,吸烟受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周围人是否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所有医学生均都认为吸烟对健康有害,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吸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中吸烟的情况,及其对吸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行为的态度、有关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预防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吸烟率为2.88%;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升高(x2=5.195,P<0.05).宿舍有同学吸烟、学业压力大、年级的升高、父亲抽烟是影响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绝大多数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有深刻认识,对待吸烟行为有较正确的态度,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有正确了解.结论:对高校学生施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教育应在在中小学阶段即开始.此外,高校应该制定严格的禁烟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对控制吸烟的态度,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医学院一到四年级在校学生787名,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调查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吸烟相关的知识、信念、行为。结果:787名调查对象中总吸烟率为18.0%,其中男生为30.6%,女生为2.0%,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1);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呈上升趋势(P<0.05),好奇、社交需要、周围朋友是影响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在对吸烟有害健康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知晓方面有差异(P<0.01),对肺癌、高血压的知晓率有差异(P<0.05);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对于遭受被动吸烟时的态度、对不同人群吸烟的态度、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和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态度都具有差异性(P<0.001)。结论:医学生吸烟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和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长春市大学和高中在校女生的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建立适宜的在校女生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春市6所中学和1所综合性大学的1945名在校女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女生总吸烟率为2.5%;城市生源的女生吸烟率高于农村生源的女生(P〈0.01);少数民族女生吸烟率高于汉族女生(P〈0.05);职业高中女生吸烟率高于大学和其他高中女生(P〈0.01);大学和高中女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生源地为城市、每月零花钱大于400元、职业高中以及母亲吸烟。结论:学校、社会、家庭3方面应共同开展在校女生控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特别重视城市生源、少数民族生源和母亲吸烟的女生的控烟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设烟草危害专题病理切片教学对医学生短期控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在我校2010级、2009级各专业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章节中增加15分钟的烟草危害专题病理切片内容,并通过自行设计的短期控烟行为调查问卷评估此专题的开设在短期内对医学生控烟行为的影响。结果我校医学院2010级和2009级部分专业男性医学生吸烟率为43.2%;经过增设烟草危害专题病理切片内容,男性吸烟医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较开课前显著提高(P〈0.05);男性吸烟医学生短期决定戒烟的比例达到63.0%。结论烟草危害专题病理切片教学可显著增强医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并能有效改善男性吸烟医学生的短期控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5月对广州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jstic回归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1593人,大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3.98%、6.09%;吸第一口烟的行为发生在18岁以下占89.34%;平均每天吸烟量在2~5支的吸烟者比例最大,占19.32%。学校、家庭月收入、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户籍所在地、饮酒情况、饮食习惯、家人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是男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而学校、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饮酒情况则是女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多种.应综合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制烟草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影响学校学生吸烟因素的路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吸烟行为,降低学生吸烟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法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之中国“全球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YRBSS)问卷,于2003年6月对武汉市25所中学1947名初中学生调查的资料。采用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初中生吸烟率为5.38%,其中,男生吸烟率为10.39%,女生吸烟率1.18%,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对初中生吸烟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同时,吸烟和一些不良行为有明显的关联,关联强度依次为:打架、饮酒量、饮酒问题、醉酒、吸毒、逃课。结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等因素对青少年吸烟影响作用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预和预防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环境、家庭、学校的因素,同时也可以降低学校学生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保定市4所高校27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602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总吸烟率12.9%。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1)。男生的现在吸烟率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别(P<0.001),以艺术类和体育专业为高,分别为40.6%和38.3%。年级、家庭居住地、家人吸烟、父母态度、对烟草知识及对校园控烟态度等是影响男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对于烟草一般常识和吸烟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仍存在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在吸烟与多种疾病相关的知识方面,医学生知晓率高于其他专业,但在多项关于烟草的一般常识上各专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高校应加强控烟工作,强化大学生控烟健康教育以普及相关知识,并将男生作为吸烟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年务工人员吸烟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同伴和家庭因素对青年务工人员启动吸烟的影响和青年务工人员对吸烟以及戒烟的认知态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匿名式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员当场发放并收回,对600名16~30岁青年务工人员开展关于吸烟的问卷调查,回收试卷536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48.51%,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的吸烟率(x^2=45.18,P〈0.005);吸烟者父母的吸烟率高于不吸烟者父母的吸烟率(x^2=24.57,P〈0.005);吸烟的青年务工人员的周围朋友吸烟的可能性较不吸烟的高(x^2=19.53,P〈0.005)。531人了解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成功者仅为9人。结论青年务工人员吸烟者众多,且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缺乏认识,戒烟的动力不足,控烟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控烟态度现状,为实施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河南省某县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控烟现状。结果共调查374名在职员工,其中临床医生94人,医技人员43人,行政后勤人员39人,护理及其他人员198人,总吸烟率14.71%,男性吸烟率55.67%,高于女性(χ2=175.21,P〈0.001)。按性别分层分析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岗位的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中临床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工作时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156),休息时吸烟率较低(χ2=9.33,P=0.002);在室外、洗手间吸烟率较低(P〈0.05);在患者/家属面前吸烟、接受患者/家属敬烟、给别人敬烟等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事面前吸烟率较低(χ2=6.17,P=0.013)。临床医生及护士赞成医生工作时间不应吸烟的比例尚低于其他医务人员(χ2=5.38,P=0.020)。结论县级医院男性医务人员吸烟比例较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普遍不足,主动戒烟比例较低,应在加强吸烟危害宣传的同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强制戒烟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对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医生的吸烟率和提高参与控烟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牡丹江市8家医院416名一线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我市医生的总吸烟率为25.96%,影响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52.97%),其中30~40年龄组,外科医生,工作5~10 a,中级职称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医生中不吸烟者对吸烟有关问题的认识高于吸烟者(P〈0.05),68.03%的医生能常常主动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50%左右的医生能告诉病人"吸烟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害"。结论:应加强对吸烟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医院中加强控烟力度,改变医生的吸烟行为,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控烟能力,促进全社会控烟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云南省3所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现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种不同类型高校的104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吸烟率为9.1%.其中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16.3%、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5.7岁.不同学校大学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统计结果 表明按照影响大小,吸烟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吸烟的月支出、吸烟导致肺癌的认识、朋友中有人吸烟、年级、父亲是否吸烟、母亲的职业、性别.结论 虽然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吸烟率较低,但针对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不能盲目乐观,今后可重点开展医学生吸烟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民族卫校男生吸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边远落后地区学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百色市民族卫校的 31 3名男生进行不记名吸烟行为问卷调查 ,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卫校男生的吸烟率为 38.0 %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与吸咽有关联的因素为学习兴趣、纪律处分、有利交友、消愁解闷及无所谓。结论 学校应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吸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吸烟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4所非医学类大学、6所中学和6所小学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中尝试吸烟率为22.5%,现在使用卷烟制品率为8.5%,现在吸烟率为7.2%.尝试吸烟率、现在使用卷烟制品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5),在读大学生高于其他学历在读学生(P<0.05),好朋友中有人吸烟者高于好朋友中无人吸烟者(P<0.05).父母中有人吸烟的学生尝试吸烟率较高(P<0.05).18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因年纪小买烟被拒率在性别和在读学历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现在吸烟的学生更易买到香烟(P<0.05).现在吸烟的学生更认同吸烟能增加男孩和女孩的吸引力(P<0.05).结论: 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吸烟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使青少年不进入或者尽早退出吸烟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控烟干预前后吸烟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的效果,为完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在校临床专业班2136名学生中抽出。结果控烟干预前后知晓吸烟患多系统疾病、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愿意帮助吸烟学生戒烟、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的学生人数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认识吸烟的危害,帮助吸烟的同学戒烟,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信念显著提高,医学生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我院医学生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存在的现状及知晓程度,为今后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结果:被调查学生中吸过烟者41人,占13.5%,现在吸烟率为8.0%,重度吸烟率为1.9%,在吸烟者中目前打算戒烟的占61.1%,但仍有38.9%的学生不打算戒烟。医学生的酗酒率高达31.7%,对合理膳食的知晓率较高,而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我院医学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国内其他院校调查结果要高,这与所学专业有关,但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够,对酗酒、高血压、高血脂的知晓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控制学生吸烟率与饮酒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是控制和降低我院学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由于男性的高吸烟率,我国育龄期妇女正在遭受被动吸烟的严重危害,二胎的放开迎来更多妊娠期家庭,进行以妊娠期家庭为整体的控烟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妊娠期家庭各成员的吸烟状况及家庭控烟情况,分析烟草危害认知对控烟行为的影响,为探索妊娠期控烟策略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7-10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门诊孕妇或住院待产的孕产妇及配偶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孕产妇发放孕产妇版调查问卷,配偶发放配偶版调查问卷,调查孕产妇及配偶的人口学基本情况及对妊娠期控烟的认知。结果 实际发放问卷942份,回收有效问卷926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6.5±4.0)岁,配偶平均年龄为(28.1±4.5)岁。妊娠前孕产妇主动吸烟率为2.8%(26/926),妊娠期为1.4%(13/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1,P<0.05),戒烟率为50.0%(13/26)。妊娠前配偶主动吸烟率为30.7%(284/926),妊娠期为27.6%(256/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4,P<0.05),戒烟率为9.9%(28/284)。妊娠前同住者主动吸烟率为18.7%(76/407),妊娠期为16.0%(65/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77,P<0.05),戒烟率为14.5%(11/76)。妊娠前家庭吸烟率为34.2%(317/926),妊娠期为30.1%(27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3,P<0.05),戒烟率为12.0%(38/317)。妊娠期吸烟家庭控烟率为63.1%(200/317),所有家庭控烟率为86.7%(803/9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有10岁以下未成年人同住、是否为核心家庭、孕产妇了解二手烟的程度、孕产妇知道二手烟对孕产妇和胎儿危害的程度、孕产妇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孕产妇对当面吸烟者的态度、吸烟配偶对吸烟的看法及吸烟配偶知道二手烟对孕产妇和胎儿危害的程度与妊娠期家庭控烟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文化程度、是否有10岁以下未成年人同住、是否为核心家庭、孕产妇对当面吸烟者的态度、孕产妇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与妊娠期家庭控烟率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妊娠期家庭控烟率较高,但家庭吸烟成员的戒烟率较低,孕产妇的控烟认知对家庭控烟行为影响较大,改变妊娠期家庭成员的控烟认知可帮助提高妊娠期家庭控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现状,分析中学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WHO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为基础修改优化的问卷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浦东新区7所初中、4所高中和1所职校的6 0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使用的认同度、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朋友的吸烟情况以及对烟草媒体暴露的认同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学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 909份,有效率为97.7%。其中尝试吸烟者393人,尝试吸烟率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性别、年龄、每月零用钱数量、班级成绩排名、父母亲吸烟情况、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对同龄人使用烟草的态度以及好朋友吸烟情况9个因素均对尝试吸烟率有显著影响(P0.001或P0.05);有尝试吸烟行为的中学生的烟草媒体暴露和烟草使用认同度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无尝试吸烟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6岁、父母亲吸烟、好朋友大部分吸烟、每月零用钱800元、支持同龄学生吸烟以及烟草使用认同度得分高的中学生的尝试吸烟危险度高(P0.001或P0.05);父亲文化程度高和课堂吸烟危害教育经历多的中学生的尝试吸烟危险度低(P0.001和P0.05)。结论中学生尝试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好朋友吸烟、对烟草认同度高以及父母亲吸烟等;保护因素有父亲文化程度高和课堂吸烟危害教育经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状况,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医学院与辽宁何氏医学院的部分在校生1 500人,应用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of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PEI)对自我评价进行测定,应用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对自我接纳进行测定。结果:医学生在总体自我评价得分与自我接纳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自我接纳水平高于男生(P〈0.05),非特困学生自我评价高于特困学生(P〈0.05),在总体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上,城市学生高于城镇与农村学生(P〈0.01),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P分别〈0.05,〈0.01),恋爱学生高于非恋爱学生(P〈0.01)。结论:医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接纳受性别、来源地、独生与否、特困生是否处于恋爱中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2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2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随机抽取若干家庭,按照调查时间和生日最接近者的方法在每个家庭抽取1名年龄≥15岁的居民对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戒烟意愿、控烟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吸烟率达18.7%,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吸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0.5%的吸烟者曾经戒烟3次及以上,54.3%的表示有戒烟打算,但仍有45.7%吸烟者没有戒烟打算;34.4%的人群家庭中不允许吸烟,58.2%工作场所区域不允许吸烟;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3个因素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40~49岁、低学历及高学历的吸烟率较高;目前社区居民对控烟的意识和采取的控烟措施还不够理想;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综合影响吸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