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重庆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月共2 365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比较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表现.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系.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PIV)3型与婴幼儿哮喘发作有一定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PIV3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引起有先天性心脏病、气管软化和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等基础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腺病毒(Adenovirus,ADv)可引起幼儿哮喘发作.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RSV与PIV3在7种常见病毒中是引起重庆地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除RSV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外,PIV3与婴幼儿哮喘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DV也是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无严重临床表现.ADV还可引起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李新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87-168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毒检测的临床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扶风地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512例住院患儿的血标本,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NFA/B)、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共检出病毒感染阳性病例214例,总检出率41.79%,其中RSV检出率为29.10%,ADV检出率为7.42%,INFA/B检出率为3.32%,PIV检出率为1.95%。结论①病毒病原在扶风地区ARI中占有主要地位。②本地区ARI中RSV、ADV感染占有主要地位,INF、PIV感染有散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6岁以下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6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流感病毒A、B型(Inf A、B)等7种病毒抗原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在性别、年龄和季节上面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680例患儿,232例病毒检出结果呈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1%);各种呼吸道病毒检出中,RSV阳性率最高,占16.2%.不同年龄组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不同(P<0.001),其中0~1岁组检出率最高(48.5%).同时,本研究发现不同季节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P<0.001),冬季检出率最高(42.7%);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性疾病患儿(47.4%vs 19.1%,P<0.001).结论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病毒感染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感染的主要病毒,其中,0~1岁阶段的患儿和冬季检出率较高,要注意加强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常见病毒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婴幼儿病毒性肺炎患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和副流感病毒(PIVⅠ~Ⅲ),并对比各种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303例标本中阳性92例,阳性率为30.36%,其中RSV 52例,占56.52%;ADV 14例,占15.21%;PIVⅠ6例,占6.52%;PIVⅢ9例,占9.78%;IFVB5例,占5.43%.发热多见于ADV肺炎(占92.8%),RSV肺炎少见;呼吸急促、中小湿啰音以RSV肺炎多见(分别占75.0%,80.8%),ADV、PIV肺炎少见;喘息、哮鸣音多见于RSV肺炎(分别占86.5%,76.9%),ADV、PIV及IFV肺炎少见.结论 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以单一感染为主,其中RSV居首.RSV、ADV、PIV及IFV肺炎各具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哮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珠 《中国医刊》2003,38(11):19-22
喘息是婴幼儿期患下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 ,喘息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气道炎症、粘膜水肿、痰液粘稠栓塞使气道狭窄所致 ,由于婴幼儿排痰困难 ,因此在患下呼吸道疾病时 ,咳嗽与喘息常同时存在。大多数婴幼儿喘息的发作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关。某些婴幼儿可能仅有单次 ,轻度的喘息 ,持续2~ 3天 ,常是由于首次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症。另一些婴幼儿 ,可能每次受凉后即有喘息发作 ,需每月住院 ;其中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喘息而成为婴幼儿哮喘。婴幼儿喘息伴发哮喘临床常见。由于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 ,可干扰患儿睡眠…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特应性疾病。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及呼吸系统的发育,造成以后反复喘息或持续发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有人认为RSV和MP感染更容易发生在特应性婴幼儿。本研究选择我院部分住院期间有喘息症状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RSV和MP检测,同时作常见食  相似文献   

8.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0~2岁住院呼吸道感染婴幼儿3889例,采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常见病毒检测,分析比较常见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共检出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827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1.27%,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12.45%,下呼吸道感染阳性率23.39%。检出率前三位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HV_3)、流感病毒A(IV-A)。流行季节分别为冬季、夏季、夏季。RSV常引起喘息,IV—A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常引起高热惊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CAP住院患儿273例,采集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Ig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型,副流感病毒(PIV)Ⅰ-Ⅲ型,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273例患儿中有92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33.7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MPV和PIV。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以3个月~2岁组为最高,主集中于冬春季节。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61.22%,RSV为其常见感染病毒(51.09%)。结论银川地区儿童CAP病毒感染主集中于冬春季节,多见2岁以下小儿,其中RSV和hMPV两种病毒最为常见,毛细支气管炎的主病原仍然是RS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1年02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患儿,通过对鼻咽分泌物或(和)痰液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筛选出RSV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有1118例ALRTI住院患儿检出RSV感染,冬季检出率最高(12.69%);在RSV感染高发的01-02月份,2020年检出率显著低于2019年及2021年(P<0.05)。相比于轻度感染患儿(P<0.05),中重度感染患儿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发热、喘息症状更常见,且病毒载量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喘息(OR=6.641,95% CI:4.834~9.121)、年龄越小(OR=0.971,95% CI:0.956~0.986)、病毒载量越高(OR=1.156,95% CI:1.046~1.277),都是中重度RSV感染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无喘息患儿(P<0.05),喘息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男性(OR=0.620,95% CI:0.4871~0.788)是喘息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年龄组(≤1岁)和大年龄组(>1岁),在性别比例、喘息和发热症状、病毒载量、住院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冬季好发,伴有喘息、低年龄段、高病毒载量的患儿更易进展为中重度,而喘息患儿更易见于男性,1岁以下年龄段患儿临床特点明显区别于1岁以上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几种常见致病菌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特征,为儿童CAP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并确诊为CAP患儿962例,按病原分组,其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477例(MP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riatory syncytin virus,RSV)感染262例(RSV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223例(ADV组)。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的血清呼吸道病原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并统计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MP在夏季检出率较其他季节高,RSV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ADV在冬季检出率较夏季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ADV组发热率较RSV组高(P<0.05);咳嗽率ADV组>MP组>RSV感染(P<0.05);RSV组与ADV组喘息率较MP组高(P<0.05);肺部湿性啰音率RSV组>ADV组>MP组(P<0.05)。结论 MP、RSV、ADV是儿童CAP的重要病原体,但不同季节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虽是儿童CAP常见临床症状体征,但在不同致病菌感染后,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郑琪  王阳  刘金荣  王琳琳  刘浩 《北京医学》2021,43(2):138-141
目的 研究29d至3月龄住院婴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的病原分布及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住院的29 d至3月龄诊断为ALRTI的患儿506例,总结各种病原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季节病原分布特点,比较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与RSV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357例患儿检出阳性病原,阳性率70.6%.病原检出顺序依次为RSV、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RSV为最常见病毒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细菌病原.常见病原检出率冬季最高(P<0.05),且RS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而肺炎克雷伯菌在秋季检出率最高.单纯RSV感染和RSV合并细菌感染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9d至3月龄住院婴儿ALRTI病原种类多,病原阳性率70.6%,常见病原为RSV、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RSV为主要病毒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细菌病原,病原检出率冬季最高.RSV合并细菌感染时,混合细菌可能为呼吸道定植菌,临床应结合患儿症状及疗效综合判断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桂东地区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探讨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情况,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进行检测筛查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及副流感病毒(PIV),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8份标本中有235份检出了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总检出率为25.88%,其中AD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0.26%,其次为IV(9.14%),RSV(3.63%),PIV(1.76%)。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49,P<0.001),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1,P<0.001),以夏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桂东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ADV、IV是主要病毒病原,病毒检出率以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夏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检测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246例,采集其静脉血液样本,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腺病毒(ADV)、肺炎衣原体(CP)、流感病毒A型(IVA)、流感病毒B型(IVB)、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检测,观察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情况、不同种类病毒的检出率情况以及不同季节的病毒检出率情况。结果 246例患儿中病毒总检出率为59.76%;阳性病毒患儿中ADV检出率为10.20%,CP检出率为16.33%,IVA检出率为3.40%,IVB检出率为2.04%,PIVⅢ检出率为7.48%,PIVⅠ检出率为4.08%,RSV检出率为56.46%;冬季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7.9%且多是RSV(49.2%)和PIVⅢ(38.7%)。结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为RSV,同时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5.
李奇凤  张斌  贾娜尔  余亮  孙荷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14-1515,1535
目的分析2009~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9~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73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RSV、ADV IgM抗体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对RSV、ADV感染的季节,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临床疾病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ADV和RSVIgM抗体全年都有检出,无明显季节性。ADV感染率24.5%(180/734),RSV感染率19.3%(142/734)。除1~3岁与〉3岁组相比,两组AD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ADV、RSV感染在性别、年龄、民族间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2009~2010年本地ADV和RSV感染全年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ADV和RSV感染临床表现方面无特殊,病原诊断需要实验室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和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感染患儿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32例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ragment analysis, PCR-CEFA)检测呼吸道病毒核酸。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反复喘息组与非反复喘息组的临床资料,以及RSV、HRV感染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率。结果 共检出981株病毒,以HRV 333株(33.9%)和RSV 319株(32.5%)最常见。随访成功435例,随访1年时有130例患儿(29.9%)发生反复喘息,其中,HRV组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RSV组(37.7%vs 25.5%,χ2=5.504,P=0.019)。反复喘息组中男性、既往喘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I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P〈0.01)。结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至2010 年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吸取物4种7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及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结果 4 355例患儿中有1 09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5.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17.6%,副流感病毒(PIV)-3 为2.7%,腺病毒(ADV)为2.0%,流感病毒(IV)-A1.3%,PIV-1 为0.7%,PIV-2 为0.3%,IV-B 为0.2%,混合感染0.3%.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RSV 为4个月,PIV-3 为9个月,ADV 为13 个月,PIV-1 为11 个月,IV 为13.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6,P<0.01).RSV 感染率在婴幼儿最高,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IV-3在婴幼儿感染率较高,仅次于RSV.RSV 通常在冬春季流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5%、15.6%、17.6%、31.7%.结论 病毒依然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以RSV 和PIV-3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重庆地区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共19 452例呼吸科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influenza virus A,IVA)、流感病毒B(influenza virus B,IVB)及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资料及2009年病毒致病情况。结果:(1)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RSV 29.23%、ADV 3.98%、IVA 2.54%、IVB 0.47%、PIV1 1.94%、PIV2 0.25%、PIV3 9.83%。(2)RSV感染高峰在每年12月、1月,其次为11月、2月。PIV3及ADV感染在4~7月多见。(3)不同性别(?字2=75.014,P=0.000)、年龄(?字2=1 011.396,P=0.000)及季节(?字2=1 070.282,P=0.000)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09年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炎及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中RSV、PIV3 及IVA为其病毒病原感染前3位。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居前3位的病毒病原为ADV、IVA及PIV3。(5)在4 810例肺炎中,重症肺炎268例,病毒阳性率为 60.07%;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160,P=0.000)。结论:(1)病毒仍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中RSV仍居于首位,PIV3次之,再次为ADV。(2)RSV感染秋冬季多见,ADV及PIV3以春夏季多见。(3)病毒感染与性别、年龄及季节有关。(4)在下呼吸道感染中,RSV、PIV3及IVA为主要病毒病原,在上呼吸道感染中ADV、IVA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5)重症肺炎病毒阳性率高于普通肺炎,重症肺炎组RSV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  相似文献   

20.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病毒病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趋小龄化,中、重度患儿较过去显著增多。对一些有特异体质的患儿,病毒诱发首次喘息后常可引起喘息反复多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