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液流变学与胎儿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预测胎儿宫内缺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检测4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全血比黏度高切(BVH)、全血比黏度低切(BVL)、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重度组BVH、BVL、PV、Fib、HCT大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液流变学各值与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呈正相关,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呈负相关,与胎儿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比较,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及早处理,从而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脐血流阻力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的相关性和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用粘度仪检测正常妊娠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全血比粘度高切(BVH)、全血比粘度低切(BVL)、全血还原比粘度(BRV)、血浆粘度(PV);用离心机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值与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各值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值与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各值呈正相关。子痫前期组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1)及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HCT、BVH、BVL、PV对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可能有重要影响。多项指标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可提高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及其对围产儿预后影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胆汁酸水平及羊水胎粪污染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及胆汁酸特异酶法比色测定 30例正常妊娠及 30例ICP胎儿脐动脉血的次黄嘌呤 (HX)及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1)ICP缺氧组脐血TBA水平明显高于ICP无缺氧组 ,ICP无缺氧组高于正常妊娠组 [(2 3.770 0±11.8171) μmol/L ;(14 .85 5 0± 5 .4 5 95 ) μmol/L,(9.2 76 7± 4 .3888) μmol/L,P <0 .0 1]。 (2 )ICP组脐血HX水平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0 .6 89,P <0 .0 1)。 (3)ICP组中 ,有羊水胎粪污染者的脐血TBA水平及母血TBA水平 ,高于羊水清亮者。 (4 )ICP缺氧组的羊水胎粪污染率明显高于ICP无缺氧组 ,而ICP无缺氧组又高于正常组 [80 % (8/ 10 ) ,4 0 %(8/ 2 0 ) ,13.3% (4 / 30 ) ,P <0 .0 1]。结论ICP胎儿宫内缺氧可能是在绒毛间腔狭窄致胎盘氧储备力下降的基础上 ,母体循环、胎儿循环及羊水高浓度胆汁酸刺激胎盘绒毛血管及脐静脉收缩 ,致胎儿急性血氧灌注不足发生严重缺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83名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女性患者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26例ION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ON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血黏度增高与ION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改变在ION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监测胎儿脑血流阻力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缺氧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胎儿宫内缺氧是导致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运用彩色多普勒产前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波,计测血流的S/D值、脉搏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S/D、PI、RI值简称阻力指标)。结果表明:胎儿MCA血流S/D值<4、PI值<1.6、RI值<0.06时,提示胎儿宫内缺氧。正常妊娠组胎儿宫内缺氧者14.2%,妊高征组胎儿宫内缺氧者占46.3%,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IUGR组胎儿宫内缺氧者占52.6%,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产前直接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标,厂解胎儿颅脑血循环状况,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早发现异常,及时防治胎儿窘迫,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提高围产医学质量、优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表、Berg平衡量表]、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V、LBV、PV、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表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了30例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惠儿和30例同日龄新生儿做对照。在出生24h内采静脉血做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4h内检测完毕。结果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客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和P〈0.01),且结果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重度组〉中毒组〉轻度组)。疾病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惠儿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可能参与并加重缺氧、缺血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吸入麻醉药七氟烷(益君宁)对不同年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前的患者中青年组(<65岁)33例和老年组(≥65岁)29例.诱导麻醉成功后以3%~5%益君宁、0.05~0.2 μg/(kg· min)瑞芬太尼、0.05~0.2 μg/(kg· min)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 麻醉后,2组各个血液黏度指标均下降(P<0.01或P<0.05);T1(MAC达到1~1.3并维持1 h)、T3(进入麻醉恢复室30 min)点2组血浆黏度(η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T2点(停止吸入麻醉时)2组高切变率全血度Hη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老年组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升高(P<0.05),并维持至术后;2组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都呈下降趋势.结论 围术期七氟烷麻醉能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能显著降低老年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2.
凌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8):1475-1476,148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结局。方法选择159例ICP孕妇,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型50例,重型109例,比较不同实验室指标分组及不同分型ICP的围产结局。结果甘胆酸(CG)≥64.43 pmol/L组患者较CG<64.43 pmol/L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中显著增加(P均<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0 U/L组与ALT<250 U/L且AST<250 U/L组比较及总胆汁酸(TBA)≥40μmol/L组与TBA<40μmol/L组比较,前者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轻、重型ICP不良围产结局比较后发现重型ICP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ICP患者(P均<0.05)。结论应根据ICP分型及时对症处理治疗,从而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刘华  孙华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42-43,46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72例和正常对照63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及甘油三脂,胆固醇等指标,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01;0.02).[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高血脂及血液粘度增加可能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尿液总胆汁酸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及尿液的胆汁酸水平,探讨ICP时母体胆汁酸转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ICP患者(ICP组)及正常妊娠(对照组)各20例。血清及尿液总胆汁酸测定采用速率法。结果:(1)ICP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及尿液中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对照组尿液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ICP组血清和尿液总胆汁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中血清与尿液总胆汁酸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CP患者母血中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增加,而总胆汁酸经尿液的排泄未成比例增加,这可加重胆汁淤积,引起围产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金雨慧  吕杰强 《临床荟萃》2014,(9):1005-100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及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60例ICP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思美泰合并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仅使用思美泰治疗。另取30例该期间未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ICP患者和对照组肝功能、血脂,以及思美泰联合地塞米松与单用思美泰对ICP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均显著升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相比观察组,AST、ALT、TB、TBA、TC、TG、LDL-C、apo-B下降更为显著(均P0.01或0.05)。HDL-C和apo-A上升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7%(26/30)显著高于观察组总有效率50.0%(15/30),痊愈率40.0%(12/30)同样较观察组痊愈率10.0%(3/30)高(P0.01)。结论肝内胆汁淤积会使患者血脂代谢受到影响,地塞米松联合思美泰治疗方案优于单用思美泰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萍  魏红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69-1170,1172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678例正常妊娠者及102例妊娠期ICP患者,分别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甘胆酸(C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将正常妊娠者与妊娠期ICP患者的静脉血、脐血及羊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ICP组静脉血TBA、TB、DB、CG、ALT、AST、ALP、GGT、LDH与正常妊娠者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脐血TBA、TB、DB、CG、ALT、AST、ALP、LDH与正常妊娠者静脉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羊水TBA、TB、CG、ALT、ALP、GGT、LDH与正常妊娠者静脉血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TBA、AST、ALT、ALP可作为ICP诊断可靠而实用的指标,可帮助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胆汁酸、肝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0例ICP患者,根据分娩前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ICP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四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ICP轻、中、重度三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重度组羊水粪染、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中度组也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患者肝酶指标随着胆汁酸的增高而上升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南方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脚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其中男性各48例,女性各72例,采用半自动血液黏度计、全自动血细胞、血凝和生化分析仪进行样品检测。结果血液流变学显示:全血黏度(wholebloodviscosity)、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血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总蛋白(TP)、清蛋白(A)、球蛋白(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部份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冬季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可能是由于长期消化、吸收不良而导致长期营养物质缺乏乖红细胞数量、压积偏低而引起。高凝状态是由于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和寒冷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