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开颅术中减少脑脊液 (CSF)鼻漏产生的措施及治疗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 ,回顾性分析 2 4 0例桥小脑角区手术后CSF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 8例CSF鼻漏 ,均因颞骨气腔区骨质破坏 ,CSF经咽鼓管流出所致。结论 掌握颞骨气腔区形成的解剖特点 ,减少骨质破坏 ,加强封闭可能的漏口 ,可有效地减少鼻漏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刚  周志中 《吉林医学》2001,22(1):44-44
脑脊液鼻漏是桥小脑角区肿瘤、三叉神经痛等颅后窝病变开颅术后并发症之一 ,在听神经瘤组统计中有人报道仅次于面神经、听神经损害 [1 ] 。笔者回顾了 1985年 3月~ 1999年 5月间收治的 484例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后 12例脑脊液鼻漏的资料 ,并结合文献报告 ,分析其产生的解剖机制 ,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采用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乳突旁直切口进行桥小脑角区开颅手术 484例 ,其中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2 0 6例 ,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 12例 ,占 2 .5 %。 12例鼻漏资料如下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4岁~ 6 5…  相似文献   

3.
<正> 桥小脑角区域病变开颅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十分少见。我们自1984年以来,在枕下开颅治疗听神经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过程中,曾遇到5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郭小明 《新疆医学》2002,32(3):33-34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的CT表现。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不同的颅底骨质破坏,其中溶骨性骨质破坏31例,硬化性骨质破坏9例,混合性骨质破坏3例。颅内侵犯23例,其中海绵窦受侵17例,颞叶受侵4例,桥小脑角区,桥脑受侵各1例。颅内侵犯23例中有22例颅底溶骨性骨破坏,蝶窦,蝶骨本部受侵最常见。结论:CT在观察鼻咽癌颅底及颅内侵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轻度面瘫15例,听力下降5例。结论熟练的手术技术及合适的手术入路是保证桥小脑角区肿瘤全切除的重要因素。术中保证清晰的解剖结构及层次,减少周围神经及小脑的牵拉,对预防脑干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桥脑和小脑交界的区域称为桥小脑角区,内听道和三又神经是桥小脑角区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桥小脑角区可发生多种病变,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作者分析了39例桥小脑角区病变患者的MRI表现,并探讨MRI对桥小脑角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予病人术后良好的生存质量。方法:分析1994~1998年我科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42例的经验。结果:全切除31例(73.8%),次全切6例(14.2%),面神经保留21例(50%),死亡例(4.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改善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47例中其中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6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95.7%为脑外病变,4.3%为脑内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CT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为89.4%和72.3%。结论 桥小脑角区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CT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呼吸道监护措施进行了总结。将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依据术后后组颅神经、脑干损伤及水肿引起的不同呼吸道并发症而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47例患者无误吸发生,肺部感染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由于后组颅神经、脑干损伤所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只要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的,其对病人的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穿观察150例CT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CT检查显示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中有17例炎性病变,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CT检查用骨窗观察可准确显示鼻和副鼻窦腔软组织密度情况并进行鉴别。3.恶性肿瘤病变区软组织影膨胀性生长侵周围结构。骨质破坏范围大。  相似文献   

11.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14例,胆脂瘤12例,三叉神经瘤8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干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40%)和脑膜瘤(21.5%)。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不同特点,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桥小脑角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多数病例可根据CT所见定性,但少数也可互相混淆,甚至漏诊或出现假阳性。我们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桥小脑角肿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要点,旨在提高桥小脑角肿瘤的CT定性诊断水平。1材料和方法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其中听神经瘤40例,脑膜瘤6例,三叉神经瘤4例,胆脂瘤和脊索瘤各3例。另外还搜集邻近桥小脑角的小脑肿瘤2例和非肿瘤性病变6例(其中小脑梗死和脓肿各2例,桥小脑角池蛛网膜囊肿和基底动脉瘤各1例),以便与桥小脑角肿瘤鉴别。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骨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高分辨率轴位或冠状位CT上显示有颞骨骨质破坏或高度怀疑有骨质破坏的1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容积再现(VR)对病变区进行重建,术中观察病变范围并与重建图像比较。结果:与轴位或冠状位CT图像相比,所有重建图像均清晰地显示了骨质的破坏区域,并立体地显示了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HRCT三维容积重建对颞骨骨质破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桥小脑角肿瘤24例。结果:本组24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2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脑干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脑桥脑角颅咽管瘤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脑桥脑角颅咽管瘤的来源和临床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报道我院诊治的3例小脑桥脑角颅咽管瘤。结果均经手术基本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脑桥脑角颅咽管瘤可由蝶鞍区颅咽管瘤发展而来,亦可来源于小脑桥脑角池异位的颅咽管残余鳞状上皮细胞,临床诊断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恒  王凌雁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61-161,164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桥小脑角病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桥小脑占位病变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脑池和(或)脑室内积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腰大池外引流5~10 d,其中痊愈34例,脑脊液漏患者复发1例,皮下积液患者复发1例,脑室残留少量积血2例,无一例患者出现引流后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术后的并发症可快速缓解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胶质母细胞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非常少见,而合并转移瘤则更为下见。现将我院门诊发现的1例桥小脑角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转移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桥脑小脑角区常见肿瘤的特征性MR表现以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方法分析5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30例,三叉神经瘤12例,脑膜瘤8例,胆质瘤9例。结果发生于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听神经瘤占首位,其次为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胆质瘤等,该区肿瘤大多具有较特征性的MR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MR是检查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对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季楠  王集生 《新疆医学》1999,29(4):215-216
枕下入路是切除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常用手术入路。但是由于手术中电灼硬膜造成缝合困难、乳突及内听道后壁气房开放,术后局部缺乏颅骨支持等原因,硬膜外积液和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但通过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及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其发生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经迷路后—幕上—幕下联合入路行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7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结果。本术式可以从桥小脑角的上面前面及外后下面同时进入桥小脑角区,有利于肿瘤全切及保留面神经与听神经的功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