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滴,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推,两组均同时行激素、扩血管药物、高压氧等治疗。10 d为一疗程。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组听力提高的总有效率为85%,痊愈率为52.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痊愈率为2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鸣好转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相对于其他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86例HIE患儿,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接受黄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神经有关因子[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5 d后观察组血清MBP、NSE水平低于对照组,NT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HIE可改善神经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4例脊髓损伤病患,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78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61.1%,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病患进行治疗,比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帕司它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试验组在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结果试验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54.83%;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及病的患儿进行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22%.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9%.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提高治愈率及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PN),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mg,肌注,1次/d,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注,1次/d,疗程均为15d。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6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显著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SCV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DNP能显著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阳  杨涛  刘静 《大家健康》2014,(7):127-127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4例脊髓损伤病患,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78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61.1%,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病患进行治疗,比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陈莉峰 《湖南医学》2014,(2):278-28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效果。【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n =39)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同时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 ,连续治疗30 d。对照组( n=37),口服依帕司他每次50 mg ,3次/日,疗程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DP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常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观察其效果。方法:治疗组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并与38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缩短疗程,早日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8例老年人突聋采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首次 10BU静脉滴注 ,以后减为 5BU ,隔日一次 ,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 3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3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10次为一疗程。同时辅以ATP、VitB1及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8.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3.3% )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时对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聋安全 ,可靠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波  杨皖菁  张宇 《医学综述》2014,(3):572-574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舒血宁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98例听力曲线为平坦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和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治疗,巴曲酶治疗组仅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辅以能量合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0%和89.3%,显著优于巴曲酶治疗组的17.9%和66.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低于巴曲酶治疗组(P<0.05)。结论巴曲酶与舒血宁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60例突发性耳聋,金纳多注射液作为对照。结果: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总有效率为94.3%,其中痊愈率114%;显效率45.7%;有效率37.1%,与进口金纳多注射液无明显差别。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是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安全、经济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72例突发性聋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用山莨菪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8%,对照组为62.5%,治疗组治疗耳鸣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为56.2%,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点滴,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高压氧面罩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各连续治疗10 d后复查纯音测听,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5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泛影葡胺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 ;方法 :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分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 ,分为泛影葡胺组及常规药物组 ,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 ,泛影葡胺组在此基础上 ,应用泛影葡胺治疗 ;结果 :共收治突聋患者 72例 81耳 ,泛影葡胺组和常规药物组各 3 6例 ,泛影葡胺组总有效率为 85.4% ( 3 5 41 ) ,常规药物组为 67.5% ( 2 7 40 ) ,泛影葡胺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 (P <0 .0 5) ;结论 :突发性聋应用泛影葡胺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耳鸣残疾量表(THI),对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评估,并以健康且听力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探究突发性聋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况、产生原因,及焦虑抑郁状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7.71±4.92,8.86±7.05),与对照组(4.00±2.26,3.44±2.48)得分比较,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焦虑抑郁人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突聋严重程度、耳鸣严重程度、突聋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突聋治疗效果与焦虑抑郁发生率有关(P<0.05),眩晕、耳闷感与突聋患者焦虑抑郁率无关(P>0.05)。结论 突聋患者较正常人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耳聋与耳鸣程度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焦虑抑郁情绪越易发生,伴随症状眩晕、耳闷感不是突聋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必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管灸疗法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管灸疗法结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灸能促进突发性耳聋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和利多卡因,传统方法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经2χ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利多卡因应用是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刘媚 《中外医疗》2012,31(17):17+19-17,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对照组相应的治疗措施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人数为19(86.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人数为15(68.1%),且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有明显的作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并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