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PEs)是一类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类似于雌激素的天然非甾体类化合物,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内源性雌激素起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可以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且不会引起子宫内膜的复杂型增生及癌变;植物雌激素还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抗癌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通过其弱的雌激素活性,既能抑制体内异位病灶的生长又能避免发生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将会给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增殖症可视为无排卵型的子宫内膜变化。这些粘膜上皮的变化,从单纯的一时性无排卵所引起的增殖变化至有时难以与浸润性内膜腺癌鉴别。子宫内膜增殖症和连续运用非对抗性雌激素刺激(内源或外源性)的内膜需加以分辨。这些子宫内膜病变也出现在女性化卵巢肿瘤,卵巢多囊性综合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增殖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和(或)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抵抗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风险因素,其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子宫内膜增殖症目前主要根据病理结果分类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需结合病史、影像学、细胞学,以组织学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和患者的生育要求。本文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概念、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增殖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和(或)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抵抗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风险因素,其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子宫内膜增殖症目前主要根据病理结果分类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需结合病史、影像学、细胞学,以组织学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和患者的生育要求。本文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概念、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在子宫癌中体癌的比例逐渐增加,至今一直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过多或内分泌失调有关。对绝经后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过多的因子中,以内源性及外源性雌酮引人注目。关于内源性雌酮的来源,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75%发生于绝经后,故对该年龄组的内分泌环境,特别是雌激素的来源作了探讨。 Longcope和Gordin指出,绝经妇女的雌激素是雄激素通过末梢器官转变(基本上是从雄甾烯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增殖症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正常增殖期、增殖症及癌变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凋亡细胞,应用组免法检测Bcl 2、P53、Fas及Fas L抗原。结果:(1)与正常增殖期相比,增殖症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 蛋白含量高,Fas、Fas L蛋白含量低下;(2)内膜癌癌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高,Bcl 2蛋白含量低,1/3标本中Fas、Fas L蛋白含量丰富;(3)P53 仅存在于12% 的内膜癌细胞核内。结论:增殖症内膜凋亡细胞增多显示了良性病变内膜中细胞凋亡对过度增生的抑制。内膜癌细胞凋亡增多则与Bcl 2 低表达,Fas、Fas L高表达及P53部分表达相伴,表明癌变内膜中细胞凋亡调控受多种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芳香化酶能催化C(19)甾体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表达于卵巢、胎盘及腺外器官脂肪、脑、骨组织等。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异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并受PGE2的调控,且异位内膜缺乏孕激素诱导的羟甾类脱氢酶(17βHSD2)表达,局部E2合成增加,反过来又刺激PGE2合成增加,形成一个正反馈环。于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可作为Ems的初步筛查,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治疗绝经后Ems。  相似文献   

9.
芳香化酶能催化C19甾体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表达于卵巢,胎盘及腺外器官脂肪,脑,骨组织等,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异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并受PGE2的调控,且异位内膜缺乏孕激素诱导的羟甾类脱氢酶(17βHSD2)表达,局部E2合成增加,反过来刺激PGE2合成增加,形成一个正反馈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异常表达芳香化酶,可作为EMs的初步筛查,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治疗绝经后EM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评价不同保守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CH)及非典型增生(AH)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可接受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0岁以下、病理结果证实为CH的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A组)、口服避孕药(B组)或LNG-IUS(C组)治疗;AH的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口服孕激素或GnRH-a治疗。每3个月取子宫内膜行病理检查,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C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口服避孕药治疗组、LNGIUS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7.5%、73.7%和94.7%(P=0.039),治疗期间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依次为42.5%、7.9%和2.6%(P=0.001),突破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0%、5.2%和26.3%(P=0.023),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5%、5.2%和2.6%(P=0.624)。(2)AH患者:治疗6个月时,口服孕激素治疗组、GnRH-a治疗组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70.5%和60.9%(P=0.197)。口服孕激素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59.1%)、突破性出血(22.7%)、恶心呕吐(13.6%)及头晕乏力(6.8%)。GnRH-a治疗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67.4%)、阴道干燥(34.8%)、精神状态改变(32.6%)、头痛乏力(10.9%)。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形成及肝酶升高。结论:对50岁以下的CH患者,可首选宫腔内置入LNG-IUS系统。对AH患者,若无生育要求或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对于50岁以下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口服孕激素和GnRH-a治疗的疗效相当。保守治疗需在严格监测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癌变。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于育龄妇女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源于雌激素暴露。促进内异症易感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就雌激素代谢与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应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0mol/L,10-14mol/L,10-12mol/L,10-10mol/L,10-8mol/L,10-6mol/L)17β-雌二醇(17β-E2)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h和17β-E2(10-10mol/L)作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同时间(0h,12h,24h,48h)后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同法检测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7β-E2体外能明显促进在位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17β-E2作用48h最明显。ICI182,780能明显抑制雌激素对在位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论: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生长与进展均需要血管生成,肿瘤产生和控制血管生成的机制尚不清楚。肿瘤血管生成的出现与否标志着肿瘤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血管前期和血管期。已有研究证实血管前期以局限性肿瘤生长,极少或无转移为特点,血管期肿瘤生长快,转移发生率增加。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是由内皮细胞合成的,存在于所有大小管径的血管内皮细胞浆内,且这种抗原对血管内皮细胞是特异的。为定最分析并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子宫内膜的发生、发展和浸润性生长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芳香酶活性增强和雌激素分泌增加密切相关。芳香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可以竞争性灭活芳香酶,降调节雌激素水平,影响细胞的凋亡。本研究通过观察依西美坦对异位子宫内膜问质细胞芳香酶表达、雌激素分泌和间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芳香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分别在原代子宫内膜细胞中过表达和静默PTEN表达。Matrigel胶三维培养观察不同PTEN表达组细胞血管生长拟态。利用SCID鼠构建人鼠嵌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HE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PTEN表达组人鼠嵌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PTEN高表达组相比,PTEN低表达组的子宫内膜细胞更易在Matrigel胶上形成血管拟态,血管生成明显增加;PTEN低表达的子宫内膜组织更易在SCID小鼠体内形成异位病灶,VEGF表达相对较高。结论:PTEN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对EM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测PTEN基因有用于治疗EM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从1970年7月至1974年12月,某医疗中心诊断了94例子宫内膜腺癌。另选年龄相近和正常子宫的妇女188例(2倍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对照组。据报道,9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有57%的患者应用了结合性雌激素(主要是硫酸钠雌酮),而对照组中仅有15%。应用雌激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率为7.6倍,比率从应用雌激素1~4.9年的5.6倍上升到应用雌激素7年以上为13.9倍。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现代定义为内膜细胞在异位生长、发育、出血并引起症状[1]。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根据内膜异位的位置不同,EMS主要分为卵巢内异症、腹膜内异症与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其中深部浸润型内异症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20多年里,学者们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已经形成共识是一个二元论的发病模式,即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R-15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55在EMs患者在位内膜(3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中的表达情况。400目滤网分离得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Lipo2000将miR-155模拟物(miR-155mimics组)、抑制剂(miR-155 inhibitor组)和无关序列(NC组)转染至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EMs患者在位内膜中的miR-15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上调miR-155可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而下调miR-155则抑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iR-155可能参与EMs的发病,且miR-155可调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nRHa分别干预,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定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增殖活力;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GnRHa可抑制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GnRHa能明显增加异位及在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P<0.05),且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不同浓度的GnRHa作用后,内膜间质细胞均发生细胞周期阻滞,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免疫细胞化学测定表明,GnRHa可降低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表达(P<0.05),且随GnRHa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GnRHa可明显抑制人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降低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