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探讨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停止出血时间平均(1.5±1.2)d;出血次数平均(1.1±0.4)次。50例患者经护理后好转出院4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有效率100%。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止血,促进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其胃镜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出血原因主要为:门静脉高压所致胃部出血(胃部有明显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21例(37.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28.57%)、消化性溃疡出血11例(19.64%)。经止血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止血成功率为92.86%(52/56)。结论门静脉高压所致胃病出血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应采用胃镜明确患者出血部位,及时进行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艳莉 《工企医刊》2013,26(2):171-172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因粗糙食物、腹压增高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出血量大,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容量的20%,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以呕血或黑粪便为主,多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我病区2011年共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8例,临床共治愈15例,转往外科1例,转上级医院2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类型,常见疾病发作原因为病毒性肝炎、药物、循环障碍、酒精中毒、代谢障碍、血吸虫病等,疾病发作后常表现为黄疸、乏力、腹胀、蜘蛛痣等.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疾病发作后若得不到及时护理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对其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本文主要是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  相似文献   

5.
杨军 《工企医刊》2013,26(3):233-234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经验和方法。通过对患者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患者出血情况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7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整体护理后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治愈、好转64例(82.05%),自动出院5例(6.41%),死亡9例(11.54%)。结论在目前对肝硬化特别是晚期肝硬化尚无有效内科治疗的情况下,通过恰当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肝脏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性慢性肝脏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医护控制,将会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危及人体生命.本文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护理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临床晚间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晚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停止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晚间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健康必读》2008,7(2):100-101
上消化道出血系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和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其中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所有消化道出血中最严重的疾患之一,约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总数的20%-25%,其病死率高达40%-70%,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危重病变。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才能挽回患者生命。在处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操作,严密观察病情,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以及进行各种止血措施。我科室在抢救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2016年1~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酌情补液扩容、输血、抗休克,一线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生长抑素及抗菌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无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次数.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351例,每个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现就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谈谈体会。 1 临床资料 3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男263例,女8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48岁。其中,肝炎性肝硬化329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腹胀、呕血、黑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自1997—2003年共收治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为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48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治疗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及出院平均时间较短,患者复发出血、发生并发症概率较低,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比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治疗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肝硬化的护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邵华 《工企医刊》2001,14(4):69-70
我科在1997年1月~1998年12月共63例因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被抢救成功。男44例,女19例,年龄43岁~67岁,平均54岁。其中农民41例,只有18例能明确提供乙型肝炎病史44月~72月,城市居民22例,均有明确乙肝病史56月~93月,入院的血生化及病毒学检查指标均为慢性活动型或慢性迁延型肝炎。临床物理检查或超声波检查有腹腔积液者39例。54例病人为首次出血,7例第二次出血,2例第三次出血。出血原因21例因进食粗糙食物时诱发,13例用力咳嗽或呃逆时诱发,9例因突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是由虫卵大量沉积引起。失代偿期表现多为门静脉高压,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程度较重。晚期营养不良加重肝细胞损害,可出现腹腔积液等肝衰竭的表现。2010年10月我中心收治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经过1个月治疗后平安出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邓建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4,(8):36+38-36,3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手段,实验组再进行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后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现10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显著改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建议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09年6月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细致、有效地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处方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简称\"创新型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丹东市某医院收治的104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创新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时,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型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次数,缩短出血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