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血清VEGF的含量,并在术前及术后1天测定肝功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结果:TACE术后1天血清VEGF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又开始升高。术后1天肝功(ALT和AST)升高达峰值,以后下降。术后1天较术前血清VEGF的变化与相应肝功变化,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术中碘化油用量无相关性。结论:TACE术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变化,反映了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组织缺氧及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依据VEGF分泌规律,TACE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提高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叫刀均属放射学的范畴,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展TACE及γ刀治疗以来,两者均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各自的一些缺点与不足,把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起到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是目前的一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TACE联合γ刀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TACE后血清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8例HCC患者分别于第1次TACE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月及术后2月测量其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1天血清VEGF呈一过性增高,术后1周后VEGF的表达降至低谷,于术后2周开始缓慢上升,术后2月血清VEGF值较术后1月更为明显升高。血清VEGF的高表达与TACE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血清VEGF测值越高,其TACE疗效越差。结论 VEGF检测有利于TACE的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视黄醇脱氢酶10(RDH10)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就诊的202例HCC患者,根据其3年生存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125)和死亡组(n=77)。采集患者TACE前(T_(1))、TACE后3 d(T_(2))和TACE后7 d(T_(3))的空腹静脉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DH10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RDH10表达水平均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生存组的T_(2)、T_(3)时RDH10表达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T_(3)时的RDH10诊断HCC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T_(1)和T_(2)时的RDH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索拉非尼、利卡汀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肿瘤直径、肿瘤分期和T_(3)时的RDH10均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ACE后7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DH10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有关,其对TACE治疗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per CT成像在微小肝癌(MHCC)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MHCC患者于TACE治疗前行肝脏增强CT、常规DSA及Xper CT成像。综合分析图像,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后,用微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行TACE治疗。治疗后再次行CT检查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并随访评估TACE疗效。结果 TACE后1个月,增强CT共发现47个微小癌灶,直径0.4~1.0cm。TACE前增强CT、DSA、Xper CT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3.83%(30/47)、78.72%(37/47)和89.36%(42/4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中超选择插管成功率为95.74%(45/47)。TACE后6个月随访显示,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9例,进展(PD)1例;TACE治疗有效率[(CR+PR)/(CR+PR+SD+PD)×100%]为67.74%(21/31)。结论 Xper CT成像对MHCC检出率较高,并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对MHCC的诊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的CT灌注成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CT灌注参数的改变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组78例行肝血流的CT灌注扫描,其中原发性肝癌组70例、正常组8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指数(HAF),来评价肝癌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AF、BF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MTT明显降低;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HAF、B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细胞癌边缘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肿瘤发生转移的关系,以探讨预测肝癌发生转移的潜在可能性.方法 选择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全部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统计瘤周组织的血流灌注指标,并将结果与患者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肿瘤边缘出现高灌注组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高于轻中度灌注组.②肿瘤边缘出现高灌注带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灌注带组.③肿瘤边缘高灌注带与镜下血管计数呈正相关.结论 可以从肝细胞癌边缘有无异常血流灌注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潜在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病理检出39例肝癌,50例肝硬化;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38例肝癌,51例肝硬化,误诊1例,漏诊2例。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4.87%(37/39)、特异度为98.00%(49/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931;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肝硬化组,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明确具体疾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穿刺导管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SPV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133例中晚期PHC随机分成2组,对照单纯的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TACE加SPVCE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组和TACE加SPVCE总有效率[缓解和部分缓解(CR+PR)]分别为38%和5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0.5、1、2年生存率TACE组分别为93.1%、65.4%、36.1%,TACE加SPVCE组分别为100%、95.1%、59.8%。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ACE加SPVCE治疗中晚期PH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单纯的TA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定量、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25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并分析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对照实际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组,定量、定性分析良、恶性肿瘤的灌注成像规律.结果 良、恶性病变组病变区域的BF、BV和PS值为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组织,而MTT值小于正常组织(P〈0 05).恶性病变组病变区的BF值和PS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而BV值和MT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在定量、定性分析脊柱病变血流灌注状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功能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前后磁共振灌注成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WI)灌注值改变.方法 对22例HCC患者在TACE术前和术后3~10天分别进行MR PWI,得出术前及术后平均强化时间(MTE)、负增强积分(NEI)、病灶达峰值时间(TTP)、最大信号下降斜率 (MSD),比较TACE术前与术后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HCC瘤区时间信号曲线(TIC)TACE术前呈快速下降,TACE术后趋向平缓;MTE与TTP值术后较术前降低,NEI值术后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D值术后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PWI能够敏感地观察到HCC TACE术前后的血流变化,可用于评价TACE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 RFA)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133例中晚期HCC患者分为两组:单纯RFA组(72例),行RFA治疗115次;联合治疗组(61例),RFA治疗后再行TACE治疗,其中RFA 93次,TACE 134次。两组治疗结束后第3、6个月复查CT、AFP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3年生存率。结果单纯组和联合组术后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73.61%、90.16%( P<0.05)和63.88%、85.25%( P<0.05)。单纯组和联合组术后3、6个月的AFP分别为(953.36±251.77)μg/L、(537.75±102.52)μg/L ( P<0.05)和(591.20±106.81)μg/L、(317.75±62.69)μg/L( P<0.05)。单纯组和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66.67%、48.61%和95.08%、77.05%、57.38%。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疼痛、转氨酶升高等,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 RFA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Jin-Xing Zhang Hai-Tao Yan Ye Ding Jin Liu Sheng Liu Qing-Quan Zu Hai-Bin Shi 《Annals of medicine》2022,54(1):1562
PurposeSkeletal muscle index (SMI) is a promising predictor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diseases. As a simpler surrogate of sarcopenia-psoas muscle index (PMI), its predict value for overall survival (OS) afte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as not been reported. To determine if changes in the PMI predicted OS in individuals with HCC treated with TACE.Patients and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H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CE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March 2019. The survival curve according to PMI was estima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then compared by the log-rank test.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 Furthermore, the predictive abilities of PMI and SMI were compared by using Harrell’s concordance index (C-index).ResultsTwo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patients (175 men, mean age 59 ± 11 years) were analysed. The OS was less in patients with low PMI than those with high PMI (median OS: 16.9 vs. 38.5 months, p < .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at either PMI (hazard ratio [HR] = 0.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45–0.91; p < .001) or SMI (HR = 0.51; 95% CI, 0.36–0.72; p < .00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S.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C-index for PMI was 0.78 and 0.79 for SMI (p = .985).ConclusionPMI is a simple tool to predict OS in H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CE.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PMI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MI.
Key messages
- Low psoas-muscle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overall surv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 Psoas-muscle index has advantages of being faster and easier to acquire, which thus makes it more likely to achieve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14.
目的 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否则纳入未下降组.将TACE术后4周CT示肿瘤坏死区域面积≥肿瘤总面积的50%定义为肿瘤缓解.结果 术前肿瘤直径≥5 cm或合并乙型肝炎者bFGF较高.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组共16例,其肿瘤缓解率高于未下降组(P<0.05).结论 HCC患者的血浆bFGF可能是预测TACE疗效的指标之一.TACE术后血浆bFGF下降的HCC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缓解,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早期的成像特点。方法采用四排螺旋CT对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并于48小时后复查常规CT,定量分析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区、病灶区与对侧相应区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topeak,TP)并进行比较。结果33例患者中,首次常规CT有11例显影,灌注CT有29例显影,其中除1例过度灌注外,其余均为病侧CBF、CBV较对侧减低,TP较对侧延长,病灶整体区CBF(16.79±4.96)ml.min-1.100g-1显著低于对侧(28.11±6.97)ml.min-1.100g-1(P<0.01),CBV(3.44±0.87)ml/g低于对侧(4.66±1.48)ml/g(P<0.05),TP(26.01±5.04)s较对侧(22.31±5.36)s延长(P<0.05);梗死中心区CBF(6.21±2.71)ml.min-1.100g-1,CBV(1.40±0.86)ml/g,显著低于半暗带区CBF(19.28±4.73)ml.min-1.100g-1,CBV(3.94±1.22)ml/g(均P<0.01),TP(31.61±3.52)s较半暗带区(23.80±5.90)s显著延长(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注CT能够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显示病变,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缺血程度,确定半暗带的存在及灌注情况,并可进行定量研究,对临床早期选择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时间≤24小时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与CT灌注成像(CTPI)检查,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增强(PE)各个灌注参数图.结果 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异常34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97.14%(34/35).35例35组CTPI参数CBF、CBV、MTT、TTP和PE异常者分别为34,28,33,32和27例;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97.14%、80.00%、94.29%、91.43%和77.14%.35例140层面灌注参数图像单层面CTPI上述参数异常者分别为108、84、106、98和76例次;诊断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60.00%、75.71%、70.00%和54.30%,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I的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相关性较好.结论 CTPI能够早期准确显示急性脑缺血存在与否及部位、范围,对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超声造影评价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因肝肿瘤行TACE治疗的38例HCC患者(共48个病灶),分别行术前及术后即刻经肝动脉超声造影,通过观察肿瘤内及引流区是否增强评估疗效,并与TACE术后1个...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一直被用为中期H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而药物洗脱微球TACE(DEB-TACE)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亦不断增加。本文对DEB-TAC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微球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及疗效评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2例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IL-18、IL-10和VEGF浓度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IL-18与VEG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HCC组TACE治疗前IL-18、IL-10和VEGF浓度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肿瘤直径≥5C/19者IL-18浓度明显高于〈5cm者(P〈0.05),门静脉癌栓形成者明显高于无癌栓者(P〈0.05);TACE术后患者血清IL-18和IL-10浓度均降低,而VEGF浓度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IL-18与VEGF浓度具有正相关性(r=0.540,P〈0.05),TACE术后二者不具备相关性。结论TACE对机体免疫状态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纠正患者体内免疫失衡状态,且治疗后VEGF的升高可能成为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