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我国成人涉水皮肤暴露行为模式(洗澡),为水环境暴露风险提供基本暴露参数。方法基于中国人群(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洗澡场所、方式和时间,分析了相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仍有1.2%的居民具有直接在江、河、湖等地表水中洗澡的行为,其中农村居民直接在地表水中洗澡的人数比例为1.7%,城市居民为0.6%。低年龄段的人群具有该行为的人数比例较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具有该行为的人数比例越低;我国居民采用淋浴和盆池浴的比例分别为72.6%和25.4%。我国居民日均洗澡时间为7 min,低于美国、韩国和日本;城市(8 min)高于农村(6 min)。结论我国居民洗澡时间呈现显著的性别、城乡、年龄和地区差异,开展我国居民洗澡涉水暴露评价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暴露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和深圳两城市居民的冬季活动模式,为人群空气污染环境暴露评估提供参数。方法于2013年12月16—31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深圳共3个社区3 437名居民进行活动模式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居民的活动模式,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对活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在工作日的平均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和通勤时间分别为1 265、106和69 min/d,休息日的相应活动时间分别为1 192、179和69 min/d。深圳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室内活动时间比广州长,女性室内活动时间比男性长,6~17岁居民比其他年龄组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日时住在深圳、低于60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居民室内活动时间较长,休息日时住在深圳、女性、6~17岁居民室内活动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和深圳两市不同人群活动模式有所不同,在进行人群空气污染物暴露评估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活动模式,以提高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呼吸量的分布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测量方式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身高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人体能量代谢估算法计算出我国居民的长期和短期呼吸量。分析我国居民长期和短期呼吸量的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居民的长期呼吸量为15.7 m3/d,在休息、坐、轻微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和极重体力活动下的短期呼吸量分别为5.5、6.6、8.2、21.9、32.9和54.8 L/min。与国内研究相比,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居民身高、体重等数据,更具有代表性;与国外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我国成人的呼吸量存在地区、性别、年龄等差异,在进行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时,应选择居民实际呼吸量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与土壤暴露相关行为模式,为估算人体经皮肤接触暴露土壤中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重要暴露参数。方法基于"中国居民(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土壤接触时间,分析土壤接触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与国外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47.1%的居民具有土壤接触行为,我国居民的总土壤接触时间为204 min/d,其中,务农性接触为201 min/d,其他生产性接触为140 min/d,健身休闲性接触为64 min/d,其他情况接触为108 min/d;男女性分别为212和195 min/d;18~44岁、45~59岁、60~79岁和≥80岁居民分别为209、226、198和136 min/d;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168和214 min/d;西北地区最高,华东地区最低。结论在开展我国居民土壤接触暴露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价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地区、性别和年龄等差异,选用评价居民的实际土壤接触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电脑和手机暴露时间,为评价居民电磁辐射暴露健康风险提供重要参数。方法基于"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电脑和手机的暴露时间,并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我国居民与手机的暴露时间平均为24 min/d,男、女分别为26、22 min/d,城乡分别为28、21 min/d,各年龄段分别为28 min/d(18~44岁)、20 min/d(45~59岁)、14 min/d(60~79岁)、12 min/d(≥80岁);与电脑的暴露时间平均为167 min/d,男、女分别为162、173 min/d,城、乡分别为188、134min/d,各年龄段分别为175 min/d(18~44岁)、144 min/d(45~59岁)、138 min/d(60~79岁)、146 min/d(≥80岁)。结论我国居民电磁辐射暴露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在开展电磁辐射暴露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0年7—10月对浙江温岭某农村地区的1 432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对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日本、美国的暴露参数比较。结果温岭地区男性总体表面积为1.82 m2,女性为1.58 m2,与美国成人相比分别低7.1%和6.5%,比日本成人分别高7.7%和4.6%。温岭地区成年人群身体各部位占总体表面积的比例与美国成人有明显差异。温岭地区男性涉水时间低于女性,日本、美国、温岭人群平均洗澡时间依次为美国人群<温岭人群<日本人群。温岭人群的室内活动时间为18.2 h/d,高于日本人群15.19%,低于美国人群12.92%;室外活动时间为5.9 h/d,是日本人群的4.9倍,是美国人群的1.9倍。结论在评价温岭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时,若直接引用美国的参数,会造成涉水活动和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分别带来1.66%~26.06%和10.90%~13.75%的偏差;若直接引用日本的数据,会造成涉水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高17.53%~27.41%,男性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女性偏高,带来1.34%~1.55%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1月,选取兰州市代表性生活与工业城区共709户172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城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居民活动模式的差异,并估算其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结果兰州市成年居民10-11月工作日、休息日总室内活动时间分别为1239和1275 min/d,总室外活动时间分别为136和102 min/d,交通时间分别为65和63 min/d。男性及技术工人室外时间较长,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在家时间较长,服务人员和办公人员室内工作时间较长,中青年人及技术工人交通出行时间较长。成年男性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为3.51×10^-4,成年女性为3.41×10^-4,均超过1.00×10^-6安全限值。结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防控工作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以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防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方法基于我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分析了交通出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56.5%的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采用步行,37.9%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骑车方式,18.8%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乘机动车方式;我国居民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45 min/d,在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时间分配上,我国居民步行时间为30 min/d,骑自行车为30 min/d,骑电动自行车为30 min/d,骑摩托车为30 min/d,乘小轿车为40 min/d,乘公交车为3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与国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开展我国居民呼吸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该根据评价居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典型空气重污染城市保定市秋季工作日的各类人群户外活动情况。方法于2017年9—10月,在保定市某人口密集区域(2×2 km)范围内,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利用调查问卷及活动日志调查了2 134名常住人口的工作日户外活动情况。对4类8组人群[学生(男、女)、室内职业人群(男、女)、室外职业人群(男、女)、非从业人群(男、女)]进行组间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对比,并基于个体活动强度的时序变化数据进行人群室外空气吸入量累积评估计算,同时与部分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人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依次为:室外工作者(男性381.2 min/d、女性293.2 min/d)、无业人群(男性332.8 min/d、女性277.8 min/d)、学生人群(男性179.2 min/d、女性187.8 min/d)、室内工作者(男性138.4min/d、女性148.6 min/d)。全人群人均交通方式时间花费依次为:步行47.8 min/d、公交车44.9 min/d、电动车20.5 min/d、私家车17.1 min/d、自行车16.5 min/d、出租车3.3 min/d。交通干线是人群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占人群户外活动总时间的47.44%。男性室外工作者的人均室外空气吸入量为7 874.2 L/d,高于其他组人群。结论不同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存在差异,在进行空气污染物暴露评估及健康风险评估时,直接引用其他研究的人群活动模式数据将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我国在人群活动模式研究领域应尽快完成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太湖流域人群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太湖流域无锡、常州、镇江3个城市居民共4 22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研究,并与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太湖流域男性平均身高、体重为167.86 cm、66.55 kg,女性为160.20 cm、57.97 kg.均低于美国男性、女性人群平均身高和体重,与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高于日本女性平均身高和体重.太湖流域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22、1.571 m2,比美国男性、女性分别低12.14%和7.04%,比日本男性、女性分别高1.89%和4.04%,比我国男性、女性平均值分别高1.89%和2.68%.流域男性、女性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5.08 h/d,美国、日本、温岭、太湖流域人群室内活动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日本<温岭<太原<美国.流域人群的室外活动时间为8.93 h/d,比美国、日本、温岭和太原人群高51.36%~644.17%.流域男性的涉水活动时间较短,各地区人群每日平均洗澡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美国<温岭<日本.结论 各地区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存在差异,若运用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等地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将对太湖流域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偏差,利用太湖流域实测的人群皮肤暴露参数,会使风险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了解其交通出行特点,分析相关交通出行暴露参数,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调查兰州市3个区县2782名居民交通出行的方式和时间特征。结果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为步行(占77.4%),其次为乘坐机动车(占47.8%)和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占9.0%);兰州市居民平均每天的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60.0 min/d,其中步行40.0 min/d,自行车或电动车40.0 min/d,摩托车30.0 min/d,小轿车60.0 min/d,公交车60.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因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而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有差异。在开展人群交通出行过程中对空气污染物的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价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交通出行模式选择合适的参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人群的呼吸暴露参数。方法于2012年4月对南京市小、中、大学生人群共874人进行时间-活动模式的问卷调查,采用呼吸速率的能量估算法,得到3种学生人群的呼吸速率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学生、大学生学习日的室内活动时间长于休息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学生的学习日和休息日室内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日均室内活动时间长于大学生、小学生,中学男生日均室内活动时间长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学生、小学生的不同性别室内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大学女生比中学女生低外,其他学生人群在同一活动强度下的短期暴露呼吸速率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性别间呼吸速率差异增大,男生高于同龄女生。用于重体力活动、极重体力活动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减少;除了大学女生低于中学外,其余人群长期暴露呼吸速率基本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男生的长期暴露呼吸速率均高于同龄女生,且差距随年龄升高而逐渐加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与全国调查数据和美国公布参数有一定差异,可为该区域学生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7、8、12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4个城区中选择成年居民1 2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体表面积为1.747 m~2,其中男、女性分别为1.846 m~2、1.646 m~2; 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1.731 m~2、1.783 m~2、1.709 m~2;夏、春秋、冬季的皮肤暴露面积分别为0.437 m~2、0.175 m~2、0.087 m~2。日常活动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男性、女性分别为56.82、96.45 min/d;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75.31、78.27、76.02 min/d;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分别为77.34、73.93 min/d;夏、冬季分别为75.93、77.10 min/d;涉水活动时间在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游泳习惯的居民中,游泳时间为407 min/年,性别、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对兰州市城区居民日常涉水活动时间有影响,在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城市店民全天时间消费情况及其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今后计算空气污染物总接触量提供参考,我们于1984年4月在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一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材料和方法 调查对象:7岁以上能自由活动,调查时在现场的人群;调查内容:室内(工作、学习),室外(工作、学习),居室内(睡眠、活动),路途,其它室内外等的时间消费;调查方法:挨户登门、逐个询问,统一表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苏居民呼吸暴露参数及地区差异性。方法于2017年7—12月对苏南地区879人、苏中地区872人和苏北地区765人开展时间-活动模式的问卷调查,采用人体能量代谢估算法,得到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苏居民户外活动时间为春秋季夏季冬季,男性户外活动时间长于女性;居民室内活动时间为冬季夏季春秋季,女性室内活动时间长于男性;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男性与女性居民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室内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活动强度越大,短期呼吸速率越高,同等活动强度下居民年龄越大则短期呼吸速率越低,同等活动强度下的同年龄组男性短期呼吸速率高于女性;男性长期呼吸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长期呼吸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不同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居民短期呼吸速率和长期呼吸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结果与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美国环保署2011年发布的暴露参数调查手册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可为江苏省开展居民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的冬季时间活动模式特征。方法对2013年冬季开展的活动模式调查中10 322位成年居民的时间活动模式信息,采用描述统计、非参数统计检验,描述各类人群在不同场所中的活动时间,分析日期类别、地区、性别和年龄对时间活动模式的影响情况。结果冬季北京市成年居民每日花在室内、室外和交通出行上的时间,工作日期间分别为91.67%,4.17%和4.17%,休息日期间,则分别为87.50%,8.33%和4.17%。城区、郊区、远郊区成年居民工作日/休息日在各场所内的活动时间三者间均具有差异。60岁以上居民比其他年龄的成年居民有较多的室外活动时间和较少的交通出行时间。成年居民住家室内活动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在室外和交通出行中花费的时间都多于女性。结论时间活动模式受日期类别、地区、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使用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的夏季时间活动模式特征。方法于2016年夏季开展有效样本量为2 137人的活动模式调查,采用描述统计、非参数统计检验描述各类人群在不同场所中的活动时间,比较分析时间活动模式的日期类别、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性。结果夏季北京市居民工作日期间平均每日花在室外、交通出行、住宅室内和其他室内场所上的时间分别占6.25%(90/1 440),4.86%(70/1 440),54.17%(780/1 440)和4.17%(60/1 440),休息日期间分别占10.42%(150/1 440),8.33%(120/1 440),75.00%(1 080/1 440)和8.33%(120/1 440)。男性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在室外的平均活动时间比女性分别多40 min/d和60 min/d。除休息日室外活动时间外,其他12种场所内的活动时间在不同年龄组(6~17岁、18~44岁、45~59岁、≥60岁)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受季节、日期类别、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在使用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城区和乡镇两地居民的冬季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该地空气污染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之间,随机选择社区和乡镇共396户家庭共1 246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的各部分活动模式的平均活动时间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因素对活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调查居民工作日的平均在家时间、室外活动、工作场所和通勤时间分别为822、416、87和70min/d。休息日的相应时间分别为1 138、133和51min/d。乡镇居民在家时间高于城区居民,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室外时间高于女性;在家时间以≥60岁年龄组最长,通勤时间以18~44岁年龄组最长;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组在家时间最长,大专及以上组通勤时间最长。服务人员的通勤时间最长,农民在家时间最长。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日女性、6~17岁年龄组及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组相对在家时间较长,休息日时女性及6~17岁年龄组相对在家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顺义区城区和乡镇不同居民活动模式不同,在进行不同人群空气污染暴露评价时,应结合相应的居民活动模式,来提高暴露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用水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4个城区抽取1 236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饮水量和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650、394和2 142 mL/d,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不同,不同职业城区成年居民间接饮水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表面积为1.746 m2,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46和1.646 m2,18~44、45~64岁和≥65岁者分别为1.731、1.783和1.709 m2;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其中洗脸、洗手、洗头、洗脚、洗澡、洗碗、洗菜、洗衣服的皮肤涉水时间分别为5.67、6.26、6.24、12.75、14.34、13.18、11.97、6.10 min/d,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成年居民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涉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BMI和职业对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的总体状况,并初步分析饮水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评价人体对水中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以及建立适合我国居民的饮水暴露参数数据库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基于"中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采用标准量具结合问卷进行饮水摄入量的调查。结果我国成人日均饮水摄入量为1 850 ml/d。夏季饮水摄入量(2 400 ml/d)高于春/秋季(1 710 ml/d)和冬季(1 600ml/d)(P0.05);男性居民饮水摄入量(2 000 ml/d)高于女性(1 713 ml/d)(P0.05);各年龄组中,45~59岁年龄组居民饮水摄入量最高(1 900 ml/d),≥80岁居民最低(1 525 ml/d);城市居民饮水摄入量(1 900 ml/d)高于农村居民(1 825 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理区域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华北地区居民饮水摄入量最高(2 338 ml/d),东北地区居民最低(1 275 ml/d);西藏自治区居民的饮水摄入量最多(3 525 ml/d),而重庆最低(1 050 ml/d)。结论我国成人饮水摄入量存在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和季节差异,在进行饮用水中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时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