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病人院内感染率最高的并发症。国外报道VAP在ICU的发生率为21%.77%,死亡率高达50%~71%。一旦发生VAP,不但给病人造成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可引起患者撤机困难,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它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病原菌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总结预防和控制VAP的有效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22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49例,发生率为21.7%,随年龄增长VAP发病率逐渐上升(P<0.05);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VAP 20例,发生率40.8%;通气时间>15 d患者VAP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4株,革兰阴性菌占65.4%,革兰阳性菌占24.0%,真菌10.6%;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VAP主要致病菌;机械通气、原发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VAP发生与危险因素存在密切相关;严格护理操作,加强对危险因素控制及护理干预,减少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时间在 >48h30 1例患儿 ,符合 VAP诊断标准 10 8例作为 VAP感染组 ,VAP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 ,采用单因素分析 VAP的危险因素 ;并对 VAP作病原菌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为 35 .88%,其中新生儿 40 .5 0 %,儿童 2 8.90 %;单因素分析表明新生儿 ,机械通气时间 >5 d,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90分 ,肺部原有疾病、有胃内容物吸入、鼻饲、使用胃酸抑制剂 /抗酸剂是 VAP的危险因素 ,而机械通气时患儿头部位置抬高 >30°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预防VAP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 VAP的发生 ;病原学以 G- 菌为主 ;前 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避免 VAP的危险因素 ,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降低 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46例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和使用药物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2例发生VAP,发生率26.1%;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抑酸剂应用、住院天数以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VA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为预防VAP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76例VAP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与同期76例未发生VAP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误吸、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酸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分布率观察组分别为26.32%、35.53%、39.47%;对照组分别为7.89%、10.53%、13.16%、11.84%,两组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年龄(62.24±18.23)岁、白蛋白水平(30.23±2.14)g/L、呼吸机应用时间(14.34±4.24)d,对照组分别为(52.32±17.34)岁、(34.21±4.23)g/L、(6.89±2.3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与患者高龄、白蛋白水平低、误吸、呼吸机使用时间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酸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关系密切,应了解VAP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现状,探讨护理预防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6~2008年ICU接受呼吸机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共调查632例患者,确诊VAP 123例,发生率为19.5%;VAP的发生与年龄高低(χ2=14.56,P0.001)、持续通气时间长短(χ2=38.16,P0.001)呈正相关;COPD、大面积烧伤、心肺复苏、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肺气肿等原发病患者属高危人群;VAP的病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严格护理操作,加强护理巡视,做好管道的无菌化管理,机械通气患者应尽量取半坐卧位,维持理想的气囊压力等措施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与否是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明确相关因素是预防VAP的关键,我院于1998年2月~2004年6月使用呼吸机治疗成年患者420例,其中发生VAP者198例,占47.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ICU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268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68例患者发生VAP23例,发生率为13.9%.危险因素与床头抬高≥30~45°、留置胃管、再次插管、口腔护理、口腔溃疡、抗生素的使用相关.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综合ICU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的原因,探讨干预策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对综合ICU的目标性监测获取VA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计算呼吸机的使用率、VAP发生率以及病原菌分布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对VAP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期间共监测综合ICU使用呼吸机患者479例,发生VAP 54例,VAP千日感染率10.3‰。其中,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呼吸机使用天数、APACHEⅡ评分、有无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是发生VA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ICU患者病情严重、昏迷患者多,呼吸机使用率高,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也比较多,应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尚兰  付云  郭世勋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51-2152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VAP的发生率为37.37%,病死率30.12%。共检出病原菌110株,其中G-杆菌占70.12%,G+球菌占10.31%,真菌占19.57%。非VAP组病死率15%。结论 VAP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昏迷、使用抑酸剂、留置胃管是VAP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的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和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是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防策略,为防治VA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新生儿216例,按照是否合并VAP,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VAP患儿54例为观察组,未合并VAP患儿162例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VAP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和原发肺部疾病分别占72.22%和16.67%,高于对照组17.28%和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平均体质量为(2613.60±115.24)g,低于对照组(3150.29±127.36)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NICU时间分别为(5.43±0.51)d和(8.43±0.93)d,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d和(5.10±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2次的为57.41%,高于对照组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吸痰次数为(8.62±0.71)次,多于对照组的(5.14±0.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VAP发病与孕周、机械通气时间、住NICU时间、吸痰次数、出生体质量、插管次数和原发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需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洗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并寻求先期预防,对降低VAP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发生率为45.3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59.05%,革兰阳性菌27株占25.71%,真菌16株占15.2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有关。结论 ICU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严格呼吸机的相关使用指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化管理,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朱科云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26-126,128
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ICU应用呼吸机的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肺炎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肺炎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误吸发生率,糖皮质激素、抗酸剂、抗生素应用率,呼吸机的应用时间,呼吸机撤机困难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等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白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因素相对较多,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显著影响,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展开预防,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需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严格洗手,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并寻求先期预防,对降低VAP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部分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减少VAP发生。方法:通过对192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采取两种护理对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这两种护理对策VAP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病房环境、胎龄、机械通气时间、频繁吸痰及湿化气道、呼吸机管道管理、卧位、胃内容物吸入、营养等不同的护理管理VAP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病房的管理,注意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体位,防止误吸,营养支持,控制呼吸机使用,是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病原菌分布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97例机械通气≥48h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析VAP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病率为31.5%(62/197);VAP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54.4%、革兰阳性菌占31.2%、真菌占1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OR=2.746)、侵入性操作(OR=5.720)、机械通气(≥7d, OR=3.740)、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92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4.646)、使用抑酸制剂(OR=2.570)、APACHE II评分(OR=1.809)均为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具有很高的VAP发病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基础疾病多、有侵入行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制剂、低蛋白血症、APACHE II评分高均为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12例VAP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式、感染病原菌种类、耐药率等.结果 212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PAE)分离率最高,达22.3%;肺炎克雷伯菌(KPN)居第2位(16.5%);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0%;VAP病原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务必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使用呼吸机时间>48 h的重症HFMD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VAP,将其分为2组,VAP组(n=64,并发VAP)和对照组(n=78,未并发VAP)。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以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合并贫血、合并营养不良、机械通气过程中是否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频繁气管内吸引、合并肺出血、合并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为预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各危险因素与VAP的相关性。 结果VAP组与对照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2.50% (8/64),3.85%(3/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 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在重症HFMD患儿发生VAP中的顺序依次为:机械通气过程中是否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频繁气管内吸引、合并肺出血、合并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重症HFMD患儿机械通气后并发VAP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多,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VAP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145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53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6.6%(53/145),死亡33例,病死率为62.3%(33/53),显著高于非VAP患者(30.4%,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留置胃管、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营养状况、年龄≥60岁、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P< 0.05或< 0.01).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VAP导致ICU较高的病死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能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