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春夏季节鄂尔多斯市某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分别以该污水处理厂格栅间、配水池、氧化沟、二沉池、污泥脱水间和厂大门6个功能单元为采样点,利用FA-1型微生物采集器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采集后,进行培养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各类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均高于夏季;春、夏两季细菌浓度均最高、真菌浓度均最低。经Spearman分析,春、夏两季细菌浓度与空气总微生物浓度(P0.01)、放线菌浓度与空气总微生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只有真菌浓度与空气总微生物浓度无相关性(P0.05)。各功能单元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浓度在春夏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各功能单元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微生物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粒径分布均分别集中于第一级(7.0μm)、第四级(2.1~3.3μm)和第1~4级(2.1μm)。应针对分布特征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污水微生物气溶胶的现场调查指示菌,本文对曝气池、滴滤池及氧化塘三种类型污水处理厂附近空气中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及肠道G(—)杆菌作了定量调查。结果表明以大肠菌群或肠道G(—)菌作为指示菌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某污水处理厂空气气溶胶中微生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经净化污水的排放引起水、食物型流行或爆发已有很多记述〔1-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可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虽然研究不多,但在国内外新近亦已引起重视〔4-5〕,上海医科大学郁庆福等曾对曝气池、滴滤池和氧化塘三种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厂周围空气气溶胶中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确证存在以G(-)杆菌为主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6〕,用曝气的生物学方法处理污水产生的空气气溶胶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尤其值得关注〔5〕。本调查对某日间处理15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露天开放式运作的反应池、污泥浓缩池和厂前区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4.
污水微生物气溶胶对大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曝气池、滴滤池和氧化塘三种常用的污水生物处理厂周围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扩散、波及范围等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空气中微生物革兰氏阴性杆菌来源于污水的依据:大肠杆菌群落形成单位的数量随着离污水池距离增加而减少;不排放污水的对照池周围空气未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三种处理方法形成的微生物气溶胶作用不同,滴滤池的喷雾及曝气池的搅拌充气均产生大量污水气溶胶,在氧化塘平静的水面上即使产生气溶胶也是轻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污水处理厂空气污染状况.方法从微生物学角度连续二年进行多次的空气气溶胶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该厂空气中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且大部分菌谱与污水中菌谱相同.厂内各采样点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点.结论厂内空气已受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石家庄市桥西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周围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行了全年4个季度的测定,分析微生物数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污水处理行业的卫生防护及预防疾病和建立行业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1研究亮点*分析了果蔬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古菌和真菌主要种属的优先气溶胶化能力;*低丰度微生物,例如,奇古菌(Thaumarchaeota)也能够优先气溶胶化;*气溶胶化微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属的占比超过90%。2背景微生物气溶胶是指存在于气相介质中由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碎片和产物组成的分散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会对人体造成器官特异性和系统性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一次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期间室内外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变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ndersen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北京市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期间对室内外环境进行采样、培养,同时记录采样时的环境因素、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结果 在本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期间室外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室内细菌和真菌气溶胶浓度(P<0.01),室内外细菌和真菌浓度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发现63.62%~96.70%的细菌或真菌气溶胶粒子直径小于5μm,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室外细菌气溶胶浓度与温度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室内细菌气溶胶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室外真菌气溶胶浓度与SO2、PM10、PM2.5和AQI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室内真菌气溶胶浓度与温度、SO2、PM10、PM2.5和AQI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O3浓度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本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期间,室外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室内,超过60%的室外或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直径小于5μm,室内外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受多个环境因素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污水处理厂空气污染状况。方法从微生物学角度连续二年进行多次的空气气溶胶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该厂空气中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且大部分菌谱与污水中菌谱相同。厂内各采样点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点。结论厂内空气已受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其处置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为目的,经浓缩和脱水后,视不同情况采用焚烧、填埋和资源化等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泥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发展及新技术,提出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贵阳小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泥深度脱水工程采用转鼓浓缩-调理改性-高压压滤的工艺。调理采用聚合硫酸铁和絮凝剂,在不投加石灰等粉状药剂时,通过高压压滤机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60%以下,满足GB/T 23485—2009中规定的进行卫生填埋的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要求。该工程通过对脱水车间的工艺优化设计,各项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校园餐厨垃圾处理过程无组织释放的生物气溶胶会对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采用安德森六级采样器及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某大学餐厨垃圾暂存过程的空气样品,通过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其中的可培养和非培养生物气溶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是重要的生物气溶胶释放源,生物气溶胶中真菌浓度(224.78±27.69) CFU/m3大于细菌浓度(116.95±23.01) CFU/m3且高于环境背景浓度,即细菌环境背景值为(32.80±3.61) CFU/m3、真菌环境背景值为(54.57±17.24) CFU/m3。粒径分布上,细菌气溶胶主要分布在Ⅰ级(≥7.0μm),真菌气溶胶在Ⅳ级(2.1~3.3μm)。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前者气溶胶化水平较高;真菌气溶胶优势菌门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两者均易气溶胶化。健康风险方面,呼吸与皮肤接触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污水排出量增加 ,由污水引起水、食物的污染造成疾病的流行或爆发记述很多。但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空气的污染报道国内较罕见 ,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 污染指标菌选择 :选用大肠杆菌作为空气中来自污水的微生物指标 ,因其来源于粪便 ,污水中普遍大量存在 ,空气中正常情况下难以检出 ,故空气中检出时 ,应考虑污水气溶胶污染的可能。2 .对象 :安丘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 ,日处理污水 5 40 0t,选择无污水流入的青云山公园人工湖作对照。3 .方法 :在对象下风向 1、2、5、10、2 0、5 0、…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政污水处理厂多关注水质排放标准中规定参数的阈值而忽略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等新型微污染物。厌氧消化是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与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而剩余污泥中积累的PPCPs会限制厌氧消化及其残余物资源化技术的推广。本研究分析了市政污水处理厂PPCPs来源与行为,以频繁检出的典型PPCPs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实验室环境下中高浓度的PPCPs对厌氧消化性能潜在影响;综述了典型PPCPs对消化过程中关键参数如甲烷产率、挥发酸分布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评价了PPCPs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后风险。结果表明:典型PPCPs能够促进污泥溶解,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而水解酸化细菌因PPCPs胁迫而过度活跃导致挥发酸过度积累;与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相比,乙酸型产甲烷菌更易受到PPCPs抑制,从而降低甲烷产率;厌氧消化沼渣和沼液资源化利用的同时PPCPs也会带来潜在的生态风险。未来研究应从细胞水平加深理解PPCPs暴露对细菌和古菌的影响,开发既可满足污水水质排放标准、又能缓解PPCPs对厌氧消化的潜在抑制的新工艺,加速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进程,降低PPCPs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聂肖  汤萌萌  顾平 《卫生研究》2007,36(3):278-282
目的监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医院污水过程中散逸的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程度。方法通过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内MBR在负压、常压及部分敞开3种状态下的空气微生物进行监测,运用Andersen采样器着重研究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及粒径分布。结果反应器在负压运行时工作间内的平均细菌和真菌粒子浓度低于常压及部分敞开状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的细菌粒子浓度(388CFU/m3)明显小于处理前反应器内部的细菌粒子浓度(8039CFU/m3),去除率达到95.2%。结论负压运行的MBR尾气经过高效过滤器排放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于丹  蔡志斌  李冉  王丽娜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06-1708
了解高校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控制微生物污染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1月,采用安德森六级采样器对北京市某高校不同功能区、不同时态的空气微生物进行采样并培养.结果 在测试期间,不同功能区、不同时态的微生物气溶胶体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9,7.77,P值均<0.05),卫生间的细菌体积浓度相对较高,平均体积浓度为659 CFU/m3,校园的真菌体积浓度相对较高,平均体积浓度为660 CFU/m3;12:00的空气中细菌和真菌体积浓度相对较低,平均体积浓度分别为320和322 CFU/m3.空气中微生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呈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微生物体积浓度峰值集中出现在Ⅳ,V级(1.1~3.3 μm),其中细菌最高体积浓度值为253 CFU/m3,出现在V级;真菌最高体积浓度值为249 CFU/m3,出现在Ⅳ级.结论 高校空气中的微生物体积浓度主要集中在1.1~3.3 μm粒径大小.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来改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及最低抑菌浓度试验对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抑制细菌及真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抑菌环结果显示,含≥5mg/L的纳米银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含≥10mg/L的纳米银溶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抑菌作用;纳米银溶液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mg/L。结论较小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细菌及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EM除臭剂对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除臭效果。研究发现:喷洒0.1%EM除臭剂可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均小于GB 14554的III级标准,效果稳定可靠。同时,EM除臭剂可大幅度改变污泥的微生物体系,显著改善污泥的恶臭气味,并确定EM菌剂的最佳添加量宜为0.3%~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所设计的动物口鼻动态气溶胶暴露系统的上下层和每层各暴露口之间细菌气溶胶浓度的均匀性,为动物气溶胶吸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在负压气雾室中运行整体动物口鼻动态气溶胶暴露系统,DV 40气溶胶发生器发生粘质沙雷氏菌气溶胶,流量10 L/min,使用微生物采样器测试动物口鼻动态气溶胶暴露系统上下层之间和每层各暴露口之间细菌气溶胶粒谱分布,同时测试暴露系统在发生细菌气溶胶时是否发生泄漏.使用SAS 8.2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层暴露腔和下层暴露腔细菌气溶胶浓度分别为(23 770±2792) CFU/m3和(24 865±1583) CFU/m3,差异无显著性(P>0.05).暴露系统上层3#、6#、9#暴露口的浓度分别为(7551±375)、(7363±89)、(7563±283) CFU/m3;下层11#、14#、17#暴露口的浓度分别为(7209±215)、(7362±525)、(7374±327) CFU/m3,各暴露口之间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整个测试过程未发生细菌气溶胶泄露.结论 动物口鼻动态气溶胶暴露系统上下层之间和每层各暴露口之间细菌气溶胶浓度均匀性较好,未发生泄露,可以用于相关细菌气溶胶暴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市某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恶臭产生源、排气筒和厂界的恶臭物质监测数据,探究无害化处理厂的恶臭污染特征,并进一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气主要来源于动物尸体腐败(焚烧车间)及污水处理微生物活动(污水站)。恶臭物质主要为硫化氢(H2S)、氨(NH3)、二甲二硫和甲硫醇(最大浓度分别为5.710、2.462、0.659、0.292 mg/m3)。焚烧车间是主要的NH3贡献源,污水站是主要的H2S贡献源。排气筒和厂界恶臭物质浓度均满足DB 31/1025—2016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处理厂的主要致臭因子为H2S、甲硫醇、二甲二硫和NH3(最大阈稀释倍数分别为9 154、1 496、57和50)。对比监测数据发现,排气筒和厂界主要致臭因子存在除NH3、H2S和甲硫醇外的其他未纳入例行监测的低嗅阈值物质,后续应考虑增加例行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以更好地监控恶臭排放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