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游泳涉水暴露行为模式相关参数,为水环境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本参数。方法基于"中国人群(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游泳人数比例、游泳场所、游泳时间等相关参数,分析相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居民的游泳比例为3.3%,城市(4.0%)高于农村(2.6%),男性(5.3%)高于女性(1.5%);18~44岁居民的游泳比例最高(5.5%),80岁以上最低,为0.3%,随着年龄的增加游泳比例逐渐降低;我国游泳居民的游泳场所以地表水体为主(59.4%),其次是公共游泳池(44.4%);男性居民游泳场所以地表水为主(67.4%),其次是公共泳池(36.3%);女性居民游泳场所以公共游泳池为主(67.6%),其次是地表水体(36.4%);城市游泳居民的游泳场所以公共游泳池为主(65.8%),其次是地表水体(39.0%),农村游泳居民游泳场所以地表水体为主(84.5%),其次是公共游泳池(17.1%)。我国游泳居民月均游泳时间为155 min,每月平均游泳3次,夏季游泳时间最长(459 min/月)、频次最高(8.1次/月),其次为春秋季(游泳时间:64 min/月;频次:1.6次/月),冬季游泳时间最短(30 min/月)、频率最低(0.7次/月)。我国游泳居民中女性居民游泳时间(159 min/月)高于男性(154 min/月);城市居民的月均游泳时间(180 min/月)高于农村(123 min/月),月均游泳频次分别为3.2和2.8次。结论我国成人游泳时间存在性别及地区等差异,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应选用我国居民游泳相关行为模式暴露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于2010年7—10月对浙江温岭某农村地区的1 432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对涉水、涉气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日本、美国的暴露参数比较。结果温岭地区男性总体表面积为1.82 m2,女性为1.58 m2,与美国成人相比分别低7.1%和6.5%,比日本成人分别高7.7%和4.6%。温岭地区成年人群身体各部位占总体表面积的比例与美国成人有明显差异。温岭地区男性涉水时间低于女性,日本、美国、温岭人群平均洗澡时间依次为美国人群<温岭人群<日本人群。温岭人群的室内活动时间为18.2 h/d,高于日本人群15.19%,低于美国人群12.92%;室外活动时间为5.9 h/d,是日本人群的4.9倍,是美国人群的1.9倍。结论在评价温岭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时,若直接引用美国的参数,会造成涉水活动和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分别带来1.66%~26.06%和10.90%~13.75%的偏差;若直接引用日本的数据,会造成涉水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高17.53%~27.41%,男性涉气活动下的日均暴露剂量偏低,女性偏高,带来1.34%~1.55%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成人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的情况,为进行饮用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针对性的参数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开展成人居民饮用水暴露参数的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自填式日志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涉水活动相关情况。结果郑州市成人居民皮肤体表面积为1.736 m~2,其中男性为1.849 m~2,女性为1.633 m~2;夏季、春秋季和冬季的皮肤暴露面积分别为0.435、0.174和0.087 m~2。日常活动皮肤总涉水时间中位值为41.57 min,女性(49.45 min)高于男性(32.99 min),夏季(48.18 min)高于冬季(35.0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涉水活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涉水活动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时应采用本地化参数,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与土壤暴露相关行为模式,为估算人体经皮肤接触暴露土壤中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提供重要暴露参数。方法基于"中国居民(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土壤接触时间,分析土壤接触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与国外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47.1%的居民具有土壤接触行为,我国居民的总土壤接触时间为204 min/d,其中,务农性接触为201 min/d,其他生产性接触为140 min/d,健身休闲性接触为64 min/d,其他情况接触为108 min/d;男女性分别为212和195 min/d;18~44岁、45~59岁、60~79岁和≥80岁居民分别为209、226、198和136 min/d;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168和214 min/d;西北地区最高,华东地区最低。结论在开展我国居民土壤接触暴露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价工作时,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地区、性别和年龄等差异,选用评价居民的实际土壤接触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5.
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0年1月17—28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6个镇(社区)共1 500名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随机访问。结果受调查人群淋浴、盆池浴、洗脸和洗脚时间的P50分别为10、12.5、10和5 min/d;有游泳习惯的人数占受调查人群的10.73%,游泳者游泳时间的P50为450 min/年。结论太湖地区成人淋浴、盆池洗浴、洗脸、洗脚时间推荐值分别为10、13、10和5 min/d,游泳者游泳时间的推荐值为450 min/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太湖流域人群活动行为模式暴露参数.方法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以入户问询的方式对太湖流域(无锡、常州、镇江3个城市)4225名居民进行多暴露途径的活动行为模式调查,对涉水、涉气及经口和皮肤接触暴露参数进行研究.结果 太湖流域男性平均身高、体重分别为167.86 cm、66.55 kg,女性平均身高、体重分别为160.20 cm、57.97 kg;男性平均室内外活动时间分别为14.52、9.48 h/d,女性分别为15.67、8.33 h/d;女性平均接触水的总时间为110.13 min/d,比男性(64.17 min/d)高71.62%.太湖流域人群每日的睡眠、轻度、重度活动时间均小于美国,中度活动时间大于美国;主食和蔬菜摄入量高于美国,肉蛋类摄入量低于美国.太湖流域人群的直接饮用水、间接饮水量、日均饮水量分别为2030.05、1627.53、3657.58 ml/d;直接饮水中公共用水的摄入率最大,间接饮水中粥和汤摄入率最大.结论 太湖流域人群的活动行为模式暴露参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本研究为提高太湖流域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电脑和手机暴露时间,为评价居民电磁辐射暴露健康风险提供重要参数。方法基于"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岁以上居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电脑和手机的暴露时间,并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我国居民与手机的暴露时间平均为24 min/d,男、女分别为26、22 min/d,城乡分别为28、21 min/d,各年龄段分别为28 min/d(18~44岁)、20 min/d(45~59岁)、14 min/d(60~79岁)、12 min/d(≥80岁);与电脑的暴露时间平均为167 min/d,男、女分别为162、173 min/d,城、乡分别为188、134min/d,各年龄段分别为175 min/d(18~44岁)、144 min/d(45~59岁)、138 min/d(60~79岁)、146 min/d(≥80岁)。结论我国居民电磁辐射暴露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在开展电磁辐射暴露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0年1月17-28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6个镇(社区)共1500名成年居民的涉水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随机访问.结果 受调查人群淋浴、盆池浴、洗脸和洗脚时间的P50分别为10、12.5、10和5min/d;有游泳习惯的人数占受调查人群的10.73%,游泳者游泳时间的P50为450 min/年.结论 太湖地区成人淋浴、盆池洗浴、洗脸、洗脚时间推荐值分别为10、13、10和5 min/d,游泳者游泳时间的推荐值为450 min/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情况,为无锡地区居民饮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和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无锡市随机选取3个小区18岁及以上的成人居民进行饮用水暴露参数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自填式日志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饮用水相关情况。结果无锡地区居民主要饮用自来水,以开水为主。日均饮水量中位数为1 510 m L,夏季(1 685 m L)高于冬季(1 355 m L),男性(1 658 m L)高于女性(1 373 m L)。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日均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329,P=0.000),以≥65岁年龄段为最高(1 649 m L),(18~24)岁年龄段最低(1 357 m L)。不同的BMI人群之间的日均饮水量有差异,以肥胖人群(BMI≥28 kg/m~2)人群最高(1 721 m L),偏瘦人群(BMI18.5 kg/m~2)人群最低(1 256 m L)。无锡地区人群的日均涉水活动时间为40.8 min,夏季(45.9 min)明显高于冬季(37.4 min),女性(54.8 min)明显高于男性(31.4 min),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日均涉水活动时间有差异,以≥65岁年龄段为最高(68.6 min)。结论无锡地区日均饮水量和涉水活动时间受多因素影响,在评价人体对污染物暴露和健康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条件下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用水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7年7—8月和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4个城区抽取1 236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饮水量和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中位数分别为1 650、394和2 142 mL/d,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城区成年居民直接饮水量、间接饮水量和总饮水量不同,不同职业城区成年居民间接饮水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表面积为1.746 m2,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46和1.646 m2,18~44、45~64岁和≥65岁者分别为1.731、1.783和1.709 m2;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其中洗脸、洗手、洗头、洗脚、洗澡、洗碗、洗菜、洗衣服的皮肤涉水时间分别为5.67、6.26、6.24、12.75、14.34、13.18、11.97、6.10 min/d,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成年居民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的皮肤涉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BMI和职业对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饮水暴露参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的室内外活动时间,为估算人体对空气中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提供重要参数。方法基于"我国居民(成人)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室内外活动时间,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居民的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 200 min/d,平均室外活动时间为221 min/d,室内外活动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同时受气温、职业和住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居民的室外活动时间长于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室内活动时间短于澳大利亚和韩国,但长于美国和日本。结论在进行我国居民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价中,要考虑到居民地区、性别、年龄等差异,根据调查居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室内外活动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方法基于我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交通出行的方式及时间,分析了交通出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我国56.5%的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采用步行,37.9%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骑车方式,18.8%的居民交通出行采用乘机动车方式;我国居民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45 min/d,在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时间分配上,我国居民步行时间为30 min/d,骑自行车为30 min/d,骑电动自行车为30 min/d,骑摩托车为30 min/d,乘小轿车为40 min/d,乘公交车为3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与国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在开展我国居民呼吸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时,应该根据评价居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太湖流域人群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方法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太湖流域无锡、常州、镇江3个城市居民共4 225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涉水活动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研究,并与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人群的皮肤暴露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太湖流域男性平均身高、体重为167.86 cm、66.55 kg,女性为160.20 cm、57.97 kg.均低于美国男性、女性人群平均身高和体重,与日本男性平均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高于日本女性平均身高和体重.太湖流域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22、1.571 m2,比美国男性、女性分别低12.14%和7.04%,比日本男性、女性分别高1.89%和4.04%,比我国男性、女性平均值分别高1.89%和2.68%.流域男性、女性平均室内活动时间为15.08 h/d,美国、日本、温岭、太湖流域人群室内活动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日本<温岭<太原<美国.流域人群的室外活动时间为8.93 h/d,比美国、日本、温岭和太原人群高51.36%~644.17%.流域男性的涉水活动时间较短,各地区人群每日平均洗澡时间排序为:太湖流域<美国<温岭<日本.结论 各地区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存在差异,若运用美国、日本、我国温岭、太原等地人群皮肤暴露参数,将对太湖流域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造成一定偏差,利用太湖流域实测的人群皮肤暴露参数,会使风险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室内空气暴露行为模式(装修行为),为更好地开展室内空气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59个监测点的91 121名调查对象开展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问卷中的装修情况是指居民实际居住的家中(指经常居住的场所,不包括其用于出租或其他用途而非个人居住的房屋)、工作场所(如办公室)的情况,包括粉刷墙壁或贴壁纸、铺木地板、购买新家具。结果我国居民居住场所近一年进行装修的比例为8.91%。城市地区居住场所近一年进行装修的比例为3.26%,农村地区为5.65%,各地区装修比例顺位为:华北华东西南东北华南西北;我国居民工作场所装修的比例为2.33%。城市地区工作场所装修的比例为1.72%,农村地区为0.61%,各地区顺位为华东华南西南华北西北东北。结论我国人群装修行为模式具有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佩戴口罩行为模式。方法基于我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于2011—2012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9个监测点的91 121名调查对象进行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国有16.05%的居民佩戴口罩,其中城市为17.42%,农村为14.89%,男女分别为3.89%、12.16%。西北地区比例最高(34.21%);其次为东北地区(22.33%);华北地区为16.23%,西南地区为12.37%,华东地区为12.35%,华南地区最低(7.00%)。戴口罩主要原因为防寒,约占13.29%;其次是为抵御空气污染,约占4.45%。农民戴口罩比例最高(7.01%)。结论我国成人佩戴口罩存在地域、城乡、性别和职业差异,在进行空气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调查,了解其交通出行特点,分析相关交通出行暴露参数,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调查兰州市3个区县2782名居民交通出行的方式和时间特征。结果兰州市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为步行(占77.4%),其次为乘坐机动车(占47.8%)和骑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占9.0%);兰州市居民平均每天的交通出行累计时间为60.0 min/d,其中步行40.0 min/d,自行车或电动车40.0 min/d,摩托车30.0 min/d,小轿车60.0 min/d,公交车60.0 min/d。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因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而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有差异。在开展人群交通出行过程中对空气污染物的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价时,应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交通出行模式选择合适的参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成人呼吸量的分布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居民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人)"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通过测量方式获得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身高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人体能量代谢估算法计算出我国居民的长期和短期呼吸量。分析我国居民长期和短期呼吸量的性别、年龄、城乡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我国居民的长期呼吸量为15.7 m3/d,在休息、坐、轻微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和极重体力活动下的短期呼吸量分别为5.5、6.6、8.2、21.9、32.9和54.8 L/min。与国内研究相比,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居民身高、体重等数据,更具有代表性;与国外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我国成人的呼吸量存在地区、性别、年龄等差异,在进行空气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时,应选择居民实际呼吸量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涉水活动皮肤暴露参数,为兰州市城区居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7、8、12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兰州市4个城区中选择成年居民1 2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皮肤体表面积为1.747 m~2,其中男、女性分别为1.846 m~2、1.646 m~2; 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1.731 m~2、1.783 m~2、1.709 m~2;夏、春秋、冬季的皮肤暴露面积分别为0.437 m~2、0.175 m~2、0.087 m~2。日常活动皮肤总涉水时间为76.51 min/d;男性、女性分别为56.82、96.45 min/d;18~岁、45~岁、≥65岁者分别为75.31、78.27、76.02 min/d;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分别为77.34、73.93 min/d;夏、冬季分别为75.93、77.10 min/d;涉水活动时间在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游泳习惯的居民中,游泳时间为407 min/年,性别、劳动状况和季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劳动状况和季节对兰州市城区居民日常涉水活动时间有影响,在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的业余屏幕时间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4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和使用手机时间的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的长短、构成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北京市成年居民业余屏幕时间标化后中位数是210 min,P25和P75分别为120 min和300 min;总业余屏幕时间占总业余时间的91.32%。业余屏幕时间中看电视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90 min,使用电脑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30 min,使用手机时间的标化后中位数是60 min,总看电视时间、总使用电脑时间和总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占总业余屏幕时间的41.19%、25.76%和33.05%。男性(190 min)、18~44年龄组(240 min)、城区(210 min)、大学及以上(240 min)、未婚(270 min)和京籍(190 min)人群的业余屏幕时间较高。无论男女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男性43.57%,女性46.24%);在年龄组方面,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在城郊方面,无论城区还是郊区,都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城区42.89%,郊区48.43%);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使用电脑和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则逐渐上升;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人群使用手机时间所占比例最高(43.03%),在婚/同居和离异/丧偶/分居人群则是看电视时间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9.10%和59.92%)。结论北京市成年人业余屏幕时间长,占总业余时间的比重大;不同人群业余屏幕时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城市老年人群行为活动模式暴露参数现状,为开展老年人群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以一对一询问的方式对哈尔滨、石家庄、无锡、武汉、成都和珠海地区社区随机抽取的(60~89)岁人群进行行为活动模式和交通出行模式等电子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休息日在家室内所待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武汉(22.0 h/d),在家室外、其他室内和其他室外所待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成都(家室外3.0,其他室内1.0,其他室外2.0 h/d),交通出行时间最长的城市为成都(2.0 h/d),6个研究地区老年人群首选的出行方式为步行出行。不同性别和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群行为活动模式和交通出行模式影响不大。结论不同研究城市老年人群的行为活动模式参数和交通出行模式参数不同,精细化暴露参数调查有利于进行更准确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