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通络驻景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熟地黄、车前子、菟丝子鉴别与HPLC对通络驻景丸所含成分金丝桃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薄层色谱鉴别熟地黄、车前子、菟丝子具有较好的专属性;金丝桃苷在151.8~910.8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2,平均回收率98.9%,RSD=0.82%。结论:本实验所创建的检测方法方便有效,专属性强,此标准可有效控制通络驻景丸质量。  相似文献   

2.
女贞子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女贞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对女贞子进行提取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功率80%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用10倍的溶酶提取一次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超声提取的提取率提高了约1.6倍,超声波的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超声时间次之.  相似文献   

3.
复方北芪口服液是由北芪、鸡血藤、何首乌、鹿角胶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有益气养血通脉、补肝肾、益脑髓功效。临床用于气血肝肾不足之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瘫痪等症。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北芪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为该产品的生产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优选六合定中的提取工艺,实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以橙皮苷为指标,筛选影响水提工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三个因素中,加水倍数有显著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提取条件:加入12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六合定中丸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挥发油量为指标,对药材浸泡时间、溶剂量、提取时间三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将药材浸泡时间1小时,用8倍量水提取5h,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结论:药材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和优化参斛颗粒水提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多糖含量及固形物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优选参斛颗粒剂的水提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丹参、五味子醇提后的药渣和方中其他药物水提,采用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用正交法优选参斛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HPLC法测定水提液中野黄芩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黄芩茎叶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此工艺下所得到的野黄芩苷的含量为0.4106mg/g。结论:此提取工艺可行、可控。  相似文献   

8.
汤杰 《山西临床医药》2009,(18):419-420
目的:探讨β-环糊精包合当归、薄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包合工艺,再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结果:优选出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为6:0.5,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3h。结论:挥发油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王豪  刘丁  陈萍  成瑶  王政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2):151-152
目的:对真菌感染快速诊断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血培养同时,用动态显色LAL法(KCA-LAL法)检测(1-3)-β-D葡聚糖(BG)。对比同类型试剂的专一性,再测试干扰物的影响。 结果:15例血培养真菌阳性患者中,12例(80.0%)为阳性,阴性2例(13.3%),不确定1例(6.7%),BG检测平均值为(475.9±51.7) pg/ml;敏感性为63.83%,特异性为84.62%,阳性预测值为96.26%,阴性预测值为39.29%。 结论:BG实验快速且特异性好,但由于影响因素多,敏感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包合温度、冰片与β-环糊精的比例、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冰片的包封率和收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工艺进行验证。结果β-环糊精包合冰片的最佳制备工艺:包合温度30℃,冰片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g/g),搅拌时间6 h。冰片的收得率达96.22%,包封率达82.02%。结论优选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简单易行,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杏苏止咳糖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苦杏仁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水提取最佳方案为A2B1C3,即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结论:杏苏止咳糖浆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为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提取用水量、水的起始温度、调节pH后沉淀时间、洗涤的pH等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确定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黄芩苷工艺的最佳条件:水量为10倍,水起始温度为100℃,调节pH1.5~2.0后沉淀时间为24h,洗涤的pH为5.0~6.0。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以水煎煮法采用本实验结果提取黄芩苷适应产业化生产,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一共记载的方剂有788个,其中丸剂占其总量的36%,为284个。丸剂指的是由中药材细粉末,或者中药材的提取物混合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备而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而依据其所含赋形剂的不同,又可将丸剂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据《伤寒论》和《千金要方》记载,  相似文献   

14.
潘晓鸥  唐尧  管玫  周开源 《华西医学》2003,18(4):484-485
目的 :对咽炎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及观察其对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①正交实验法 ,以收得率为指标 ,对提取时间、溶剂量、次数进行考察 ;②以随机对照方法将 4 4例急性咽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咽炎颗粒 ) 2 9例 ,对照组 (玄脉甘桔颗粒 ) 15例。结果 :提取工艺中加入 10倍水量 ,煎煮 1 5小时 ,共三次是最佳提取方案 ;临床观察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上无差别 ,急性咽炎治疗组总有效率 82 7% ,总显效率 5 1 8% ,对照组总效率 5 3 5 % ,总显效率 2 0 0 %。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咽炎颗粒对治疗急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优选工艺简便、可行、省时、重现性好 ,为生产工艺改进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止痛喷雾酊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选用君药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评得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止痛喷雾酊最佳渗漉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0%,浸渍时间48h,渗漉速度6mL/min。结论该工艺连续生产的稳定性好,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全杜仲胶囊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杜仲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提取次数对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提取率有明显的影响,结合大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2 h/次。结论:本提取工艺研究结果为全杜仲胶囊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试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全随机评价降钙素原(PCT)与(1,3)-β-D葡聚糖(G试验)单独以及联合的情况下诊断肺部感染的实际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4日-2014年1月25日1 027例拟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统计痰培养阳性分离菌分布组成;分别以痰涂片及培养和胸部CT为参照对比研究PCT和G试验的诊断价值;观察特定条件下PCT分布;研究以痰培养与CT诊断为参照时G试验值分布;痰培养与血培养结果相同的单独讨论;最后,分别评价PCT与G试验阈值上下4种组合情况下,G试验与PCT联合应用对肺部曲霉菌及细菌感染的检出能力。结果病原菌分离以烟曲霉菌、多重耐药菌、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在疾病时,PCT为一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06 ng/m L。PCT单独与联合痰培养具有相似分布;以痰培养作为参照时PCT特异度为66.4%,灵敏度为41.2%;在痰培养与CT均诊断为肺曲霉菌感染的病例中,G试验中位数与均数均小于临界值;以痰培养为参照,G试验特异度为84.1%,灵敏度为13.2%;在痰培养与G试验均阳性病例中,G试验中位数为112.91 pg/m L;以CT为参照,G试验特异度为75.0%,灵敏度为21.4%;痰培养与血培养结果相同病例中,PCT的中位数为7.51 pg/m L,3例PCT低于阈值;3例G试验假阳性。在PCT与G试验联合诊断评价中,认为同时阳性不能确认,同时阴性不能排除肺部感染。结论对于PCT与G试验测定应该谨慎对待,合理分析,综合评价后有选择性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瓜蒌薤白汤的醇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6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科学、合理、可靠,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了正确预测小儿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探讨小儿身高、体重、皮肤脂肪厚度等与进针深度的关系。方法:测量209例不同年龄组儿童264次腰椎穿刺的进针深度,分别对年龄、体重、身高、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回归处理。结果:小儿腰椎穿刺深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腰穿深度与年龄、体重间有密切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身高呈中度相关关系;腰穿深度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相关关系。结论:性别对腰椎穿刺深度无明显影响,而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腰穿深度的最重要因素,身高与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