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内外的细菌感染向肛管周围间隙蔓延最终化脓而形成的脓肿。肛周脓肿成瘘率极高,高频电刀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较传统的先行脓肿切开引流,三个月后成瘘二期挂线方法,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治愈率高。现将笔者应用高频电刀一期切开挂线治疗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长红  李明杰  韩丽娜 《护理研究》2013,27(15):1486-1487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必须采用手术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加快疾病的康复。由于肛管周围主要是由脊神经的阴部神经支配,痛觉敏感所以术后病人伤口疼痛剧烈。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来缓解病人  相似文献   

3.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形成原因是肛门及肛管直肠间隙黏膜感染,也有因溃疡性大肠炎继发肛周脓肿的情况。2005年以来,我科在切开引流治疗肛门周围脓肿的基础上,改良传统的引流换药及护理方法治疗120例肛周脓肿病人,无一例再发脓肿和形成内瘘口,全部一次性治愈,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肛门直肠瘘又被习惯性称作肛瘘,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发病率仅次于痔疮。肛瘘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出现,尤其以20~40岁的青年男性居多[1]。肛瘘的发病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肛门隐窝腺原发或继发性感染,沿周围疏松的括约肌间隙蔓延,首先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脓肿破溃或经外科切开引流后,  相似文献   

5.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评估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2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一期根治性切开术组(PCID组) ,和单纯切开引流术组(TID组)。观察2组病例术后感染控制情况 ,创面愈合时间 ,随访术后3年内的脓肿复发和肛瘘发生情况。结果 PCID组病例术后感染控制时间(5±3)d较TID组(7±4)d明显缩短(p<0.05) ;PCID组术后脓肿复发需再次手术3例 ,较TID组24例明显减少(p<0.01) ;PCID组术后后遗肛瘘4例 ,较TID组58例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一期根治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较单纯切开引流手术存在优越性 ,能明显缩短术后感染控制时间 ,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 ,缩短病程等 ,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天直肠前庭瘘是女婴常见的肛周疾病,主要由于肛门周围脓肿经皮肤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在括约肌以内的隐窝入口不能闭合所致,需手术切除修补,复发机会较多。其临床表现为病儿前庭部有孔洞与直肠相通,粪便及气体可由此排出。因无法控制排便,病儿会阴部皮肤常处于污染之中,有反复皮肤破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改良术式配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2例后马蹄形患者术后4周内痊愈,余皆3周内痊愈,平均疗程约17d,治愈率100%,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结论:切开引流改良术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疗效满意,疗程短,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桂芬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77-1178
肛旁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感染的结果,是肛肠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术前患者表现极为痛苦,疼痛明显;术后创面扩大,愈合时间长,患者仍痛苦不堪。本科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基础上行综合、连续的物理疗法,效果满意,无1例再发脓肿和内瘘形成。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肛周)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86例肛周脓肿根据脓肿发生部位不同,分别采用一次性切开、低位切开高位黏膜挂线、脓肿切开对171引流、脓肿切开胶管引流、脓肿切开高位挂线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8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亦无肛瘘形成及其他后遗症。结论肛周脓肿可根据不同病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一次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光厚 《现代康复》1998,2(3):223-223
肛门直肠脓肿原多用切开引流法治疗,但大部分形成肛瘘,需二次手术才能治愈。不但病程长,还增加病人的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92例取得了一次手术治血预防后遗肛瘘的预期效果。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低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治的54例低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双盲的对照设计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27例,应用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治愈时间等观察指标,并比较两组一次治愈成功率、复发率、肛瘘形成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2.14±0.39)cm,术中出血量为(11.53±4.71)ml,VAS评分为(2.61±0.53)分,治愈时间为(12.25±2.16)d,一次性治愈成功率为96.30%,复发率为3.70%,肛瘘形成率为3.7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低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治愈时间,增加一次治愈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和肛瘘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而形成的瘘管。多数肛瘘可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经肛门指检而确诊,但对部分肛瘘内口不明和某些复杂性肛瘘,仍需要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本组分析肛瘘的三维声像图表现,以探讨三维超声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门(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以男性多见,根据982例病人统计,男女发病比例为7.2: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其中57.5%将形成肛瘘,需二次手术.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但仍有一些病人不能一次治愈.  相似文献   

14.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诊,系肛周软组织的各类急慢陛化脓性感染,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是治疗该症的根本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本科共收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60例,分别采用藻酸盐填充条引流换药和凡士林油纱条引流换药,观察比较换药时间和换药效果。结果显示运用藻酸盐填充条引流换药是较理想的换药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三十三肛瘘【诊断标准】1.往往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开引流病史。2.肛周瘘口经常或反复流脓,甚可有排气。3.肛周可见一个或多个瘘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按压瘘口可有脓溢出。4.肛周皮下扪诊或直肠指检可扪及纤维条索管状  相似文献   

16.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诊,系肛周软组织的各类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是治疗该症的根本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本科共收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60例,分别采用藻酸盐填充条引流换药和凡士林油纱条引流换药,观察比较换药时间和换药效果.结果显示运用藻酸盐填充条引流换药是较理想的换药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评价肠镜下切开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行肠镜下直肠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均成功行肠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平均操作时间(15.0± 5.2)min。24例患者脓腔巨大置入引流管,46例患者脓腔较小置入引流条,3 d后拔除引流管及引流条。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2个月,16例患者形成肛瘘,来院行肛瘘手术后治愈,54例患者未再复发。结论?在有经验的内镜中心,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行肠镜下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陶康 《临床医学》2005,25(1):26-26
目的 探讨回盲部肿瘤并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 2004年3例回盲部肿瘤并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回盲部肿瘤并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后出现肠瘘,后转外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论 回盲部肿瘤 并阑尾周围脓肿缺乏特异表现,误诊率极高,B超、CT、结肠纤维镜及钡剂灌肠有助于诊断,但仍强调手术为主的治 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9例食管异物所致严重并发症的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食管内引流、颈侧切开引流经颈纵隔切开引流法等均有较好疗效。食管异物应早期就诊治治疗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对于食管周围脓胀、纵隔脓肿的切开引流可根据脓肿部位、病人全身情况等选择切开引流方法,加上全身抗感染、支持疗法,大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