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和利巴韦林口服常规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间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CV-RNA、白细胞等变化情况。结果:2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ALT、AST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减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改善,降低干扰素所致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西安市唐都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片,0.3 g/次,3次/d,同时皮下或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500万IU/次,每周3次。治疗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次,每周1次,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CV 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82%、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及治疗后24周,治疗组HCV R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茅根煎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α,派罗欣)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并探讨其机理,同时观察白茅根煎剂对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白茅根煎剂治疗。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TVR、SVR及血清ALT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白茅根煎剂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在提高SVR率、护肝降酶、减轻不良反应方面较单纯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长效干扰素(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27)。其中试验组给予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8周,随访时间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用药48周及停药24周的病毒学、生化学、基因分型,比较2组间治疗结果以及ALT、HCV RNA定量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48周及停药24周总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不同基因完全应答率比较,只有HCV基因型1感染者在治疗48周后及随访24周后时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HCV RNA定量的水平对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病毒学完全应答情况均无显著性影响(P均>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综合征、贫血、中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但不影响临床用药。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疗效明显好于干扰素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PEG-IFNα-2 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PEG-IFNα-2 a 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 200 mg/d治疗48周的4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年龄、性别、HCV基因型、HCV RNA载量、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及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结果总SVR率为73%(33/45),其中RVR率为18%(8/45),EVR率为64%(29/45),ETVR率为78%(35/45)。女性及年龄40岁患者SVR率高于男性及年龄≥40岁患者。基线HCV RNA1×104拷贝/mL组的SVR率高于1×104~1×106拷贝/mL和HCV RNA≥106拷贝/mL组,其中基线HCV RNA1×104拷贝/mL组的SVR率与HCV RNA≥106拷贝/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RVR及EVR患者的SVR率明显高于及未获得EVR患者的SVR率(P0.01)。结论 PEG-IFNα-2 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率较高,年龄40岁、女性、基线HCV RNA1×104拷贝/mL及获得RVR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慢性丙型性肝炎的成本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住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干扰素α-2b治疗48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34例。比较2组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复发率,计算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2组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α-2b治疗成本为8 904元,其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持续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病毒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9,97.9,97.1,97.1,99.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成本为57 552元,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持续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病毒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率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92.7,611.6,611.6,611.6,631.1。干扰素α-2b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高。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普通重组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连续治疗48周.对比血清HCV-RNA结果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早期应答、完全应答和持续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无应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血生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以及利巴韦林片(每次300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此治疗的首3个月,加用益血生胶囊口服,每次1 g,每天3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丙型肝炎病毒定量、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学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百分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病毒学应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随访6个月生化学应答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5.00%及22.50%,均低于对照组的80.00%与60.00%(P0.01)。结论伍用益血生胶囊可减少PEG-IFNα2a、利巴韦林片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骨髓抑制作用,但未能提高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9.
陈玮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3):541-544
研究健脾益肾养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HP-HBV)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HP-HBV患者126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治疗24周,按照HBV-DNA水平分为应答组与应答不佳组,应答不佳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继续单纯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治疗,试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健脾益肾养肝方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24周HBe Ag,ALT及HBV-DNA水平变化;治疗48周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应答组HBe Ag,ALT,HBV-DNA水平显著优于应答不佳组(P0.05)。治疗48周,应答组、应答不佳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48周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8.70%)(P0.05)。表明健脾益肾养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P-HBV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宫颈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μg/kg,1次/d,皮下或静注,化疗给药结束后用药。治疗组40例化疗开始前2d,给予芪胶升白胶囊饭后口服,2g/次,3次/d;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1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宫颈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不良反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主要临床表现及HCVRNA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转阴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防治肺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就这的肺癌化疗患者171例,应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中央随机、多中心竞争入组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21 d。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分度为主要的疗效指标,以中医证候与症状积分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尿素氮(BUN)、血肌酐(CRE)、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为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访视点5WBC检测值与访视点1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后WBC减少的效果,芪胶升白胶囊具有明显的提升患者外周血WBC下降作用;2组患者访视点2外周血WB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具有防治化疗导致的外周血WBC分级下降效果。2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各访视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效果。2组患者中医证候与症状基线减访视5组内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与症状基线减访视5组间差值比较,证候总积分(P=0.017)、神疲乏力(P=0.012)、面色萎黄(P=0.004)、心悸失眠(P=0.05)等单项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分以及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单项症状方面观察组优势明显。在临床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也未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RBC、Hb、PLT、GOT、GPT、BUN、CRE等指标异常情况。结论: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均有防治化疗白细胞减少效果,并能够明显临床症状。其中,芪胶升白胶囊具有防治患者外周血WBC分级下降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对外周血、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化疗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肿瘤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性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予以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化疗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癌症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化疗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 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前各分度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后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均少于治疗前(P均0. 05),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均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癌症患者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现象,临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水平,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随机将医院接受治疗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5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实验组(45例,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PLT、Hb水平,TNF-α、IL-6和hs-CRP水平,外周血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和KPS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WBC、PLT、Hb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TNF-α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可取得血清学及病毒学方面的应答,疗程满48周时ALT复常27例(ALT复常率为71.1%)、HBV DNA阴转33例(阴转率86.8%)、HBeAg阴转33例(阴转率24.2%)、HBeAg血清转换15例(阴转率45.4%)。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抗病毒疗法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健,主要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目前α-干扰素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因其引起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不良反应而制约临床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其血液学不良反应,笔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自拟解毒升白颗粒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治疗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将85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服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每天3次,1次4粒;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服用利可君片治疗,每天3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升高显效率为62.8%,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白细胞升高显效率为35.7%,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中WBC、Hb、Plt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康氏抗纤方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CHC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PEG-IFNα-2a注射液180μ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0.3 g/次,口服,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康氏抗纤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丙肝病毒定量(HCV RNA)及慢性肝病问卷(CLDQ)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与生化应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测定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LDQ各项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仅在系统症状、活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腹部症状、困乏、情感、焦虑方面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氏抗纤方联合PEG-IFNα-2a、利巴韦林治疗CHC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同时,具有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清热解毒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的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安慰剂及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予清热解毒方及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4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及随访24周检测肝功能、HCV-RNA定量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应答(S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治疗后第12、24、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干扰素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发热、肌肉酸痛及中性粒细胞下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减少肝组织炎症,改善干扰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