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微创治疗组(n=38)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手术组(n=36)应用开颅清除血肿术。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和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疗效均显著优于手术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χ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CT扫描,三维立体定位,应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血肿穿刺、冲洗、液化、引流,治疗脑出血76例,并与手术组和保守组各60例比较。结果 微创组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及保守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死率微创组亦低于手术组及保守组。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创伤轻微、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病死率低,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X^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行CT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农杭霖  苏达京 《右江医学》2009,37(4):404-40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组46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7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两组存活者21d,30d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手术组治疗7d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治疗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82.6%,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治疗组治疗21d,30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亚低温疗法配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在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后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组在微创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与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明显优于微创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采用亚低温疗法配合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提高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简易脑立体定位尺,确定头颅穿刺点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82例,并与保守组、手术组各60例比较。术后复查CT观察穿刺方向误差、血肿清除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78—5.5,P〈0.01—0.05)。微创组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保守组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87.25%,与手术组51%和保守组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创组病死率8.82%,与手术组23.33%和保守组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0%的患者首次抽吸血肿量达50%-90%,80%的患者3—7天血肿清除量达90%以上,其余均在2周内吸收。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定位穿刺准确,提高了微创术的成功率,加快了血肿清除速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医疗费用,便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三种治疗方法。方法:将高血压性脑出血18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比较3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定向组总有效率(62.07%)明显高于手术组(43.55%)和微创组(48.33%)(P<0.05),手术组与微创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定向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与手术组、微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和微创引流术,值得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3)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施鹏 《吉林医学》2013,34(11):2003-2004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和微创血肿引流组,各为25例。两组患者预先给予基础护理、吸氧、脑保护剂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再分别进行开颅手术和微创血肿引流。结果:与开颅手术组作比较,微创血肿引流组预后明显,安全可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引流,可明显提高效果,安全可靠,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观察组和碎吸穿刺清除术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病理征阳性缓解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发生再出血、颅内感染的例数以及NIHSS评分、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小神经功能损害和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4,(29):118-119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应用微创脑室外引流及开颅脑室内血肿清除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历史对照(historical control trials,HCT)的统计学方法,分析2008年后应用微创钻孔治疗脑室内出血的21例病例与2008年前应用开颅血肿清除脑室血肿清除术的21例在病程、手术后并发症、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微创钻孔治疗脑室内出血比开颅手术后的病死率低,微创组患者预后更佳且治疗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结论微创组与开颅组比较虽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无差异,但是微创组预后(ADL)更佳,病程更短,且微创治疗的方法简单,手术及时甚至在急诊就可以完成,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韩强  李胜林 《医学综述》2012,(21):3702-370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微创穿刺术组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每组各53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微创穿刺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比传统开颅术更高的疗效,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48-51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4%、无效率为25.7%、总有效率为74.3%,微创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0%、无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94.3%,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微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5、15、30 d,对照组与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术后5、15、30 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畅  金晓东 《医学综述》2013,19(7):1326-1327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治疗现状,并进一步了解其发展方向。方法采用电子、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试验、病案研究文献316篇。所有文献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结论在我国,微创血肿清除术已在临床得到普遍开展,而且被充分证实是有效的,但是仍缺乏一定的前瞻性、随机性的研究,并且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3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方法。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主要护理问题为:颅内压改变、颅内感染和引流不畅。其需要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注意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护士要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穿刺术组,每组各49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一步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P〈0.05或P〈0.0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χ2=3.78,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2.04%(1/49)]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4.08%(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8%(2/49),显著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的16.33%(8/49)(χ2=2.84,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意识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4,(2):149-150,153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ADL分级。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0.01);②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ADL分级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并发症23.33%,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以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60.9%,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39.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预后良好33例(80.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26例(63.4%)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操作方便,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