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 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穿时恐惧心理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学龄前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对照组83例。干预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分3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干预组恐惧程度分值0分、1分者多于对照组,2分、3分者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1级者多于对照组,4级、5级者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或减弱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静脉输液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4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9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可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门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需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方式,并随时观察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儿童的依从性、疼痛级别、恐慌情况以及60 s哭闹停止率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对患儿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恐惧程度和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依从性、60 s哭闹停止率、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降低了儿童家属的心理压力,能够使患儿更好地服从医生,保证了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临床价值,适用于临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降低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与恐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12月在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共200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恐惧、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恐惧程度、疼痛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减轻由于疼痛所导致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龚蕾  顾叶勤 《家庭护士》2009,7(1):30-31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24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167例,对照组75例,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7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学龄前儿童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由2位工作5年以上,静脉穿刺技术熟练,且善于做患儿心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患儿直接进行静脉穿刺后输液,不实施任何心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静脉穿刺前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并对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不同心理反应及行为状况进行评估,统计2组患儿的合作程度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综合性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状况为主动型51.67%、紧张型30.83%、畏惧型7.50%、强迫型10.00%,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率为8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输液合作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3%.结论 针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的表现与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16例学龄前患儿按奇偶数分成两组,静脉输液前对奇数组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偶数组患儿不实施心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输液的合作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的奇数组患儿合作率(83.3%)高于未实施心理干预的偶数组患儿(5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输液前对患儿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改变和稳定患儿的心理行为及就诊表现具有重要的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励式心理干预对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中配合行为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60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78例(1 529次)、观察组328例(1 648次),对照组静脉输液前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激励式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数、勉强配合数高于对照组,不配合数低于对照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观察组92.11%、对照组77.44%,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励式心理干预可提高学龄前患儿对静脉输液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患儿输液治疗过程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308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行静脉输液前实施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配合程度,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72.73%、86.36%、90.91%)均高于对照组(12.34%、64.93%、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前对患儿进行综合的积极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其恐惧、抵触及其他不良情绪,可以提高患儿配合程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治疗的各类疾病患儿100例,医院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治疗依从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输液残留量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护理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患儿输液残留量、降低患儿静脉炎发生率,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外伤后伤口换药疼痛缓解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外伤后伤口换药处理的学龄前儿童12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伤口换药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并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换药后FLACC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换药过程中疼痛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患儿换药过程中疼痛原因主要为心理恐惧、敷料牵拉伤口疼痛、消毒剂刺激伤口疼痛及其他原因。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学龄前儿童外伤后伤口换药有一定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以及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