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降论”是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积累多年临床经验而创立的,在中医学术界颇有影响。笔者多年跟随董老,学习其“通降论”的学术思想,并运用于临床均收到良好疗效,现汇报于下。1活也通降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董老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位在胃腑。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内气血状况决定了胃腑的强盛衰弱;胃以通降为顺,并受肝木疏泄的影响,肝升胃降乃人体气血升降之常。胃内气血障碍则可导致病变;而久病久痛又易入络留瘀。胃病日久,胃络瘀阻,胃膜失养则溃烂而成溃穴。因此,气滞血瘀、胃失通降是溃疡病的病理关键。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以慢性经过、节律性上腹痛、周期性发作、为临床特点。属中医"胃脘痛、吞酸"等范畴,具有疗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瘀血是胃痛久发的主要病机。本文采用中西结合疗法,起到了抗幽门螺杆菌、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心胃诸痛,从而得以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3.
姜树民教授提出从痈论治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认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乃内痈,运用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药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刘瑞芬教授认为痛经多以寒凝血瘀为主,病程久者可兼有肾虚表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因月经周期各个阶段胞宫气血特点不同,故采取经前经时和平时分阶段用药,并附验案举例。  相似文献   

5.
刘瑞芬教授认为痛经多以寒凝血瘀为主,病程久者可兼有肾虚表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因月经周期各个阶段胞宫气血特点不同,故采取经前经时和平时分阶段用药,并附验案举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李佃贵教授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证及四气五味归经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其内在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李佃贵教授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处方,通过将符合标准的150首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中,来探索并分析出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50首处方中,核心用药为炒白术,其次为黄连、陈皮、茵陈、乌药、砂仁、枳实、茯苓、川芎、厚朴;药性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主要证型为胃气壅滞证、湿浊中阻证、浊毒内蕴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最常用药类型为清热解毒、健脾芳香化浊、清热化湿和活血化瘀药。结论通过对李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其善于将芳香药与苦寒药结合使用,芳香以化浊,苦寒以清热;行气药与活血化瘀药相结合,行气可止痛,活血以化瘀。  相似文献   

7.
郭娴 《中医学报》2016,(5):670-673
吕培文教授认为脉络瘀滞是周围血管病主要病理改变。依据本病特点,强调"审证求因,本于气血"的理论,提出了"治则之本,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调和气血法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应贯穿于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始终。临证治疗时注意标本兼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化痰、消肿、清热等以祛邪实,益气、养阴、温阳、散寒、托里生肌以固本,注重气血同治。以调和气血为主要治则的同时,应整体把握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认识证候态势,注意因势利导,兼蓄诸法,重在调节人体平衡,以使机体气血平和,疾病自除。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胃疡”、“呕吐”、“吐酸”、“便血”等范畴.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等制酸药的出现及不断更新,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较高.本院高金亮教授从医50余载构建了极具中医特色的脾胃病证诊疗体系,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治和抗复发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笔者有幸随高教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介绍焦安钦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经验。焦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关键为气血水功能失调,但本质为脾肾亏虚,从气、血、水辨治本病,以清热利湿、和胃泄浊、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自拟清降泄浊汤,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一般估计约10%人群在一生中曾患本病。近几年由于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品种的迅速增多及每一种的名子又很响亮(象三九胃泰、胃乐新、胃康灵、胃膜素、胃仙U等等),加之名不符实的商业性广告,使一些医务人员及患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产生某些糊涂的观念,以药价论好坏,以进口与国产评优劣,甚至广告胜过良医。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消化性溃疡药  相似文献   

11.
赵本璐  赵瑞英  李靖  曹锐 《中医学报》2022,37(2):336-340
曹锐教授认为,卒中后认知障碍基本病机为肾精不足、脑髓空虚、痰瘀蒙蔽清窍导致神机失用,为本虚标实之证,主张以补肾填髓治其本,化痰祛瘀开窍治其标,并辅以益气扶正助气化、平肝清心调情志等疗法.临床治疗应用补益肾精、理气化痰、化痰通腑、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益气扶正、平肝清心等药物,同时用药还应注重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病机证素为纲,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确立IPF的病机证素辨识标准,收集40例IPF患者的病机证素,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IPF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病机证素错综复杂,胶结合和为患。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痰、瘀、湿的比例出现最高,慢性持续期则为气虚、瘀、湿,而到了临床缓解期则变为瘀、气虚、阳虚。急性加重期,痰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瘀和mMRC呼吸困难分级呈正相关,痰、瘀、气虚和胸部高分辨CT结果呈正相关;慢性持续期,风、寒、阳虚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临床缓解期,寒、气虚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呈正相关,瘀、阳虚和mMRC呼吸困难分级呈正相关。结论:IPF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病机类型亦不相同,瘀贯穿疾病发展过程始终,治疗应将病机证素和临证发展转归相统一,组方配伍中应注重化瘀通络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梁晓春教授认为经行头痛,气血不调是其病机总纲,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郁为始发因素,脾虚为重要因素,肾虚为关键因素.血瘀贯穿于病程始终,可见痰湿、寒凝等兼证,且痰、瘀二者之间可互为影响.经行头痛,病因虽复杂,但可简而概之为虚实两端,即气血两虚的"不荣则痛"虚证与气滞血瘀的"不通则痛"实证.临证可分为肝郁气滞、肝...  相似文献   

14.
李晓宇  梁丽娜 《中医学报》2022,37(2):236-239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元时期玄府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玄府气液论"。经后世医家不断探究,玄府学说在明清时期被引入眼科领域,《目科捷径·玄府论》中提出玄府和三焦的功能相似,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为内障眼病的病机阐释打下了理论基础。临床在对"玄府-三焦"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了"玄府-三焦"气液宣通理论在内障眼病中的应用。如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时应注意开通玄府、宣通气液、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者,宜理气解郁、化瘀止血,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互结者,宜清热除痰、化瘀通络,可选用温胆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青光眼治疗时应首先降压,以缩瞳神、开玄府、通血脉、宣气液为治法,用泄肝解郁汤治疗本病,另加泽泻、槟榔以缩瞳。缺血性视神经疾病治疗时应开玄府、畅三焦,把握"补虚"与"祛瘀"两个方面,标本兼治。视神经萎缩治疗时应通玄府,以活血通络,补肝脾肾为主要治则。玻璃体混浊治疗时应开玄府,从化痰、消瘀、去邪,或益肝脾肾、扶正考虑。  相似文献   

15.
膜性肾病是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临床上难治性肾病之一,其病史缠绵,病程长久。邹燕勤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常表现为水瘀互结,应当以保肾气、维护肾元为先,在淡渗利水的同时提出"治水必和络""经主气,络主血",常"从血论治"膜性肾病,根据不同证型及病程长短分别采用活血和络、活血化瘀、逐瘀破血法。瘀血证轻或不明显者,药用当归、丹参、牡丹皮等养血和血;病程较长且存在血黏度和血脂高但无明显瘀血癥块者,常用川芎、泽兰、三七、桃仁、红花等活血散瘀;而对久病难愈、瘀血明显者,常选用虫类药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等破血逐瘀。同时配以理气补益之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精索静脉曲张为泌尿男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阴囊坠痛,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崔学教教授认为,精索静脉曲张的形成主要缘于先天不足及后天耗损,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与肝、脾、肾及心、肺相关.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以补中益气汤合槐榆煎化裁而成的"芪槐强精汤"为基础方(主要由黄芪、升麻、柴胡...  相似文献   

17.
石志超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病机以胃阴不足、脾胃失调为本,以气滞为标,兼夹血瘀、湿热或寒凝。治疗重在养阴益气、调和脾胃、调畅气机,随证佐以活血化瘀、清热消痈、温胃散寒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总结周端教授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经验。周端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常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宣痹化痰为基本法则。认为在临证加减时应辨证与辨病结合,总以辨证为主,可以合理恰当地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中西医相结合,并举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9.
吉中强教授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杂病,对冠心病尤其是心衰的研究较深,认为心气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水饮、痰浊、瘀血为标,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配合理气、补肾、化痰、利水药,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结缔组织病多因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乘机侵袭,从而导致皮肤、肌肉、关节等处的气、血、脉运行失常,痹阻不通,常易通过气血归肺而并发肺部病变,从而导致肺脏机能失常。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病情多虚实夹杂,气滞、气虚、血瘀、脉阻等并存体内,互为病因,缠绵难愈。故治疗应从气、血、脉的调理入手,重视补气、行气、理气,同时灵活应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使气血复运,脉络得畅,肺朝百脉机能得复,则诸症可缓,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