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腔喷雾给药方式具有给药方便、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易于被儿童接受等优点。尤其是为多种药物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非注射给药途径,特别是为儿科及耳鼻喉科临床医师对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新的用药途径和新的平台。本文就近年来儿科鼻腔给药的应用现状,结合参阅国内外文献,就鼻腔给药中有关临床用药范围、吸收促进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以及增效减毒的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偏头痛的曲普坦类药物均可口服片剂给药,其中只有舒马曲普坦可以皮下注射。口腔崩解片和非口服用药途径(皮下注射、鼻腔和直肠给药)适合吞咽困难或不喜欢吞咽的患者,以及伴有恶心/呕吐的偏头痛患者。口腔崩解片和鼻喷剂,无需液体,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在偏头痛刚刚发作时及时治疗。目前,口服片剂因其用药方便,是病人和医师的首选,而新的剂型口腔崩解片和鼻喷剂将成为偏头痛患者理想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经鼻给药可以避免血脑屏障、胃肠道降解和肝脏首过效应。可以经过嗅神经通路直接到达脑部。这样的给药片式可以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就鼻腔解剖及经鼻给药转运途径、经鼻给药药物剂型选择、药物经鼻人脑的转运途径、鼻腔给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制剂4./J"面综述经鼻给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鼻腔给药是治疗鼻腔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将一些常用的药物滴入鼻内,起消炎、收敛等作用。笔者根据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谈谈鼻腔给药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鼻喷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黄连鼻喷剂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经鼻腔给药的一种新剂型。该剂型避免了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具有给药剂最小、起效迅速、使用方便、适合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黄必义  邓立东 《华夏医学》2008,21(2):378-380
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鼻腔给药不仅可局部使用,还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全身性疾病的作用[1].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通过鼻腔给药治疗中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现代医学证明 ,许多药物经过鼻腔给药后能够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现就经鼻腔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以下简称AIS)的现代医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为中医药治疗AIS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每日头痛,可能是仅次于偏头痛、紧缩性头痛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的头痛类型。终止头痛的药物过度使用均可能导致MOH,MOH带来的治疗费用、失能等给患者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头痛病史及用药史是诊断MOH的必备条件。MOH是可以有效治疗的,其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撤药治疗、过渡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其中撤药治疗是关键;同时限制止痛药的摄入、避免MOH的发生与复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化药物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ay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随着新辅料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基础实验验证研究蜂毒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1)使用相关数据库获取蜂毒的化学成分,确定与蜂毒化学成分相关的潜在靶点,与偏头痛相关的潜在靶点;(2)筛选偏头痛与药物的共同靶点;(3)利用相关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4)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化合物-基因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5)通过基础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 共筛选出蜂毒有效成分13种,靶点556种,偏头痛相关靶点1234种,蜂毒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AMP等信号通路治疗偏头痛,实验验证显示cAMP信号通路关键节点蛋白与偏头痛具有相关性,且蜂毒对其调控存在差异性。结论 蜂毒治疗偏头痛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cAMP等信号通路尤为重要,本研究为蜂毒治疗偏头痛的深入探索提供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偏头痛及脑血管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对偏头痛、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以偏头痛、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 ,正常体检者和无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vWF水平测定。结果 偏头痛、脑梗死、脑出血患者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这些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vWF可作为一个标志物 ,为选择治疗药物、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川芎是临床常用药,对药配伍,各取其长,补彼此之不足,全个体之未备,乃合群之妙.系统整理文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5种川芎"对药"配伍关系(主要包括同类相从、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解析与川芎配伍药物的性味功效,总结对药配伍规律,探讨组方用药比例,发掘用药特点,以期规范川芎对药应用范围、剂量等,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结合电针治疗组(观察组)和口服西药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均35例。观察组采用点刺放血结合电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和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疗程12 d,观察首次治疗结束3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疗程治疗结束时的头痛积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30 min后VAS评分下降值优于西药组(P0.05),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组头痛积分下降值和总有效率均优于西药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刺血结合电针治疗及口服西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偏头痛均有较好的即刻止痛效果,但刺血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即刻止痛效果、近期疗效都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治疗痹证方剂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治疗痹证的方剂,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采用软件内置的Apriori算法对筛选方剂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1311首痹证方剂,涉及中药672味。对其中使用频率大于100次的42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配伍组合为没药、乳香,赤芍、当归和杜仲、牛膝等;常用三味药物组合为牛膝、川芎、当归,肉桂、川芎、当归和羌活、川芎、当归等。结论:通过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痹证方剂进行挖掘,可以得到痹证治疗的一些常用药物组合以及发现一些新的药物组合,对于开拓痹证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提高痹证临床治疗水平和效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中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后硝酸甘油皮下注射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痛觉阈值变化,免疫荧光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测各组大鼠中脑内P2X3受体的表达。结果 正天丸组耳红和挠头持续时间均较偏头痛组缩短(P<0.001)。造模后偏头痛组疼痛阈值较造模前及同期空白组均明显下降(P<0.05);正天丸组造模后1.5 h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头痛组P2X3受体在中脑内多数神经核团均呈明显高表达状态,正天丸组表达强度较偏头痛组降低。偏头痛组和正天丸组P2X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01);正天丸组P2X3蛋白表达较偏头痛组降低(P<0.001)。结论 中脑内P2X3受体的活化介导了偏头痛的痛觉信息传递,正天丸的抗偏头痛作用与其抑制中脑内P2X3受体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燕书立  皇甫要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77-977,1026
目的:比较手法治疗和药物等综合治疗颈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指数的变化,对两组疗效、疗程以及复发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推拿疗法治疗颈性偏头痛是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的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发病年龄与偏头痛临床特点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偏头痛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诊断为偏头痛的连续患者447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MA组)62例,无先兆性偏头痛(MO组)38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头痛发病年龄(AAO)、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以及头痛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相关资料。两组患者按AAO进行再分组(≤18岁为未成年组,>18岁为成年组),分别对AAO与家族史和头痛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A组和MO组患者中女性分别占81.3%和66.1%(P<0.05),两组患者的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和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患者中,未成年组与成年组的首次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及头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年龄、病程、家族史、头痛频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起病早、家族史明显、头痛严重的偏头痛患者,预后较差;在中国人群中,AAO可作为反映偏头痛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川穹嗪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穹嗪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强心利尿、镇咳祛痰、低流量持续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穹嗪注射液160 mg静脉点滴,一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川穹嗪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川穹嗪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安全有效,对肺心病相关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淑梅 《当代医学》2009,15(16):140-14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组和单用西比灵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对偏头痛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比灵(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与西比灵合用可提高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患者。通过治疗前后3个月内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单位指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下降率分别为60%与71%,证明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其副作用轻微,但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头痛加重,2例因头晕而中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