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天人相应系统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中,有许多关于时间医学的精辟论述和记载。本文从超年节律、四时(年)节律、周月节律、昼夜节律和特殊节律等五方面,对中医时间用药法进行了探讨,初步勾划出中医时间用药法的理论框架。文中提出的时间预防、时间治疗的用药原则和措施,为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开展时间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现代时间医学研究提示了某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对中医时间医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及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生命节律"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征,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周期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四季交替节律、月亮盈亏节律、昼夜更替节律等特点,在冬春季和清晨发病频率高。在"时间医学-生命节律"理论指导下,《黄帝内经》根据中风的发病病因、病机和节律,相应制定出"三因制宜"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薛桂娟 《求医问药》2014,(18):180-18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自拟逐瘀清宫汤、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药物流产的7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为研究组孕妇在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逐瘀清宫汤进行流产,并比较两组孕妇在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时间、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量发生改变的情况及流产的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孕妇在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时间、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孕妇的成功流产率为92.11%,对照组孕妇的成功流产率为68.42%。与对照组孕妇相比,研究组孕妇的成功流产率较高,流产后的月经量较正常,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自拟逐瘀清宫汤、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为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缩短其发生阴道出血的时间及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的时间,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天人相应"理论,"天人相应"为专业化的中医术语,是古老的命题,是中医学重要的整体观念,时间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近年来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与症状表现存在节律现象,即当患病时多可发生节律障碍,而有时人体节律障碍也许正是疾病的本质。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常有对投予时间的依存现象,另有改变人体节律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月经不调又叫月经病,是指女性的月经周期、行经量、经血性质等出现了异常改变,其表现主要有月经提前、月经错后、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经血中有血块等。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患者的肾、肝、脾三脏腑的功能失和、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有关。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医时间医学在方药应用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时节律及昼夜节律用药两方面,对中医时间医学在方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强调中医运用方药治疗疾病要因时制宜,附合人体生物钟节律,指出了治病用药的时间规律,为提高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时间医学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医学是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应用的一门科学,现代多个学科中均有时间医学的应用,而以其在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应用最多。从诊断、治疗,心脏康复以及中医时间医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探讨了时间医学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前景,并提出提高临床心血管医生应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时间节律和择时给药的意识,掌握针对疾病节律性变化择时施治的技能,以达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攀 《中国医疗前沿》2009,(3):62-62,84
本文综合历代时间医学论述,对中医时间医学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时间医学注重综合节律论治,时间取舍方面注意区别十二时与十二辰的不同含义。对同一疾病不同的愈甚持起及节律取舍问题主张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治病求本。在因时施治方面指出了时间因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强调了临证时既要“时不可违”,有时又要“舍时从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中的时间医学思想中医系粱广和平泉县中医院申兴华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时间医学时间节律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特征,是有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为了从自然界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们也必须适应自然变化节律,并据以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1.
丛法滋教授从医50余年,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独具匠心,屡获捷效。本文整理了丛教授用周期疗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不孕症的辨证思路、处方用药。强调在用中药调理月经周期过程中把握几个关键时期辨证用药的重要性,说明了观察基础体温曲线(BBT)对指导辨证用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指出了在中医辨证与辨病治疗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排卵障碍性不孕112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观察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西医组55例采用人工周期及克罗社酚治疗;中西医组57例同时加服活血补肾汤加减。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恢复排卵,提高妊娠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收到近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月经后期患者38例,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予以治疗,治疗1~3个疗程.[结果]38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9.47%.[结论]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通过调整机体全身功能,提高机体固有调节能力,治疗月经后期疗效肯定,且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7种不同眼疾的病例,其中有些是顽固病例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采用调理脾胃法获满意效果,说明眼病虽与肝肾关系密切,但与脾亦息息相关,治疗时不能单纯从“五轮”论治,而要整体结合,尤其注意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养血和血、养精通络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30例,予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中药组(20例,予中药序贯治疗)和西药组(20例,予雌孕激素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分别观察3组行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早期性激素水平。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以及行经时间和子宫内膜厚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卵泡刺激素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均显著升高 (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养血和血、养精通络中药序贯治疗联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治法可通过穴位与经络的传导、皮肤的透入发挥其疗效,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可就近透邪,提高局部用药浓度,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巩固西医治疗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具有标本兼治,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是中医表里互通、治表及里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国医大师夏桂成诊治痛经的理念及方法,总结为六法。夏老认为,痛经的病因一般归结为气滞或者血瘀,治疗一般从止痛、通经、治心、调肝、温经、解痉六环节入手,疗效显著。其根本是从调治月经周期节律的阴阳气血活动着眼,燮理阴阳,调畅气血,改善女性机体内环境的失调来治疗痛经。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合和思想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藉中国古代文化对“合和”的认识 ,将其界定为“整体协调”,运用太极气说及阴阳五行学说阐释了“合和”的机制 ,提出自然或人身存在着合和调控机制的假说。以“合和”为主线 ,对中医学有关理论进行了探究 ,认为合和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合和失调是疾病的本质 ,追求合和是中医治疗的最高法度。根据合和理论对现代中医研究的启示 ,从理论、方法及临床等方面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与肾的虚衰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月经调节是个复杂的过程,一些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调节,影响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导师采用补肾法治疗月经后期,方用"归肾丸"加减治疗,温通肾阳,引血下行,疗效可靠,体现了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观念引导下的整体调节手段、"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等特色,优势在于平稳降压,减少危险事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联用西药,减量减毒增效;非药物疗法,有效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