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同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与银屑病皮损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除去脱落病例,完成患者中血热证197例,血燥证102例,血瘀证89例,每证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血小板指标对照。采用PASI评分法评价各组银屑病患者皮损状态及疗效情况,检测银屑病患者及健康者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T)、血小板比积(PCT)等5项指标,筛选出特异性血小板参数并与其他各参数及PASI的变化量进行整体相关性评价。结果蜈蚣败毒饮可以有效降低各证型银屑病患者皮损PASI评分(P0.05),尤以血瘀证最为显著(P0.01),与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比较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不同证型间及与健康对照者比较MPV均存在差异性(P0.05),蜈蚣败毒饮可以降低MPV的水平(P0.05),以血瘀证最为显著(P0.01);整体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MPV的变化量(△MPV)与PASI的变化量(△PAS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降低MPV的水平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而MPV可初步作为银屑病中医学临床分型的参考和依据,并可间接反映银屑病皮损严重度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附二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70例寻常型银屑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常规护理。入院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相应指标测评,以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及总体疗效情况比较。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干预后SAS分值小于50分的有23例,占65.71%,对照组小于50分的有8例,占2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评分由干预前的(64.71±5.62)分降低到干预后的(2.65±4.84)分,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分值分别是(64.91±6.15)分和(58.76±5.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ASI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1.43%,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显著改善皮损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20 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 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NB-UVB 组每周光疗3 次,共4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不予光疗.治疗前后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PASI 评分)标准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水平,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分析IFN-γ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选择与银屑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NB-UVB 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SI 评分[分别为(2.6±2.5)和(7.4±1.3)分]与治疗前各自PASI评分[分别为(12.4±4.2)和(11.6±4.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NB-UVB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 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B-UVB 组、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B-UVB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 组、对照组皮损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细胞内IFN-γ 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B-UVB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 可以调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FN-γ水平和皮损中IFN-γ mRNA的表达,改善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再评价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0例,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按照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消银颗粒口服,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际入组491例银屑病患者,治疗组血热证与血瘀证显效率分别为81.7%和88.1%,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燥证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0.4%和76.1%,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较高,但不同证型的疗效有差异,其中以血热证和血瘀证最为显著,总体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蒸汽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蒸汽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蒸汽疗法治疗。治疗4周、8周后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ASI评分为(17.34±5.39)分,对照组为(24.21±4.67)分;治疗8周后观察组PASI评分为(5.21±3.31)分,对照组为(16.13±3.4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患者占73.68%,显效患者占13.16%,好转患者占7.90%,无效患者占5.26%。对照组分别为50.00%、10.53%、5.26%和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VEGF分别为(57.24±15.06)pg/L和(45.51±13.01)pg/L,对照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VEGF分别为(74.07±14.54)pg/L和(66.29±11.12)p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中药蒸汽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较好,起效快、治疗周期较短,可以降低患者体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黄芪30 g,党参15 g,香附15 g,茯苓15 g,杜仲12 g,当归10 g,丹参15 g,大黄10 g,川续断12 g,苍术10 g,桃仁6 g,僵蚕10 g,柴胡10 g,甘草3 g,山茱萸12 g,枸杞子12 g,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休息3 d,治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临床症状、腰痛ODI评分标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23±0.57)分低于对照组(1.30±0.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疼评分低于对照组,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及直腿抬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为(9.63±2.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01±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主要有顽固腰痛、运动障碍及腰椎间盘再突出,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能缓解腰疼症状,减轻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腰椎牵引,观察组行双人定位斜扳法。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JOA评分为(18.84±6.62)分,观察组为(25.08±5.5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06±1.05)分,观察组为(2.24±1.0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31-34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8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银屑病1号,外用双黄软膏封包及中药熏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11%,对照组有效率为64.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为(4.1±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73-8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两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C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I评分为(10.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51-15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2.1±11.3)分、(51.3±15.2)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2.5±11.5)分、(33.6±12.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2±12.7)分、(52.5±11.6)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2.3±12.5)分、(41.3±13.8)分;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尤其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玉  贺春香 《现代医学》2012,40(2):204-206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为本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36例和正常人146例,采用A型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里状态和个性特征,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组总体倾向为A型行为,表现为好胜争强、遇事容易着急、紧张,多数银屑病患者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通过心理干预,银屑病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显著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银屑病患者有特殊的人格及情绪特征,对其社会心理特征的认识和加强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对其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0例符合特定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置,两组家属均在患者入院当天及患者入院治疗4w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填表调查,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得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心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因其复发率、致残率、治疗费用均较高,且病程长,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霍美青 《中外医疗》2013,(32):169+171-169,171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该院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青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身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杜娟  雷岸江 《西部医学》2014,(5):675-677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及焦虑自评量表(SDS)对5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行调查,并分析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1.85%、44.44%;术后分别为16.67%和24.07%,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焦虑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56.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存在严重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经过规范化治疗及心理护理,术后抑郁及焦虑状态有所减轻.规范化治疗及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配对照方法,选取成人已婚癫痫患者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以OLSON婚姻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压力综合调查表(PSS)对两组被试者的婚姻质量和心理应激进行研究。结果 癫痫患者组的婚姻满意度、性格相融性、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AS及SDS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激性情绪反应、躯体反应及消极应对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婚姻质量与发作类型、焦虑及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抑郁(β=-1.324)、发作类型(β=-31.771)及家庭内支持(β=5.19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癫痫患者的婚姻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和较高的应激反应水平。其婚姻质量与发作类型、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甘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96-1697,169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大肠癌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大肠癌化疗患者5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两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36天进行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减轻是否有差别。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大肠癌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明显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永红  陶冶  孙礼艾 《安徽医学》2012,33(11):1545-154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SCI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李长城  石丽楠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58-159,163
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9月住院和门诊老年GERD患者198例(GERD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修改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CR)对两组在入院初期或初诊时完成首次评分,然后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及抗抑郁等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GER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SDS和SAS-CR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计算两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GERD组患者的SDS、SAS-C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GERD组RD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SDS、SAS-CR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GERD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G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予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3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并进行不同性别、年龄和经济收入患者的SAS和SDS总分值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总分和抑郁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经济收入患者的SAS和SDS总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大,焦虑抑郁程度减轻;月收入越高的患者,其焦虑抑郁程度越轻。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于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性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土中泻木”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加味理肠饮口服,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得舒特)口服,4周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肛门直肠测压动力学指标[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力(ARP)、直肠静息压力(RRP)、直肠初始感觉及最大耐受阈值]、临床疗效及随访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P、RRP、直肠初始感觉及最大耐受阈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理肠饮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道动力、降低直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