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二组,RA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1.PA患者血清抗CCP,RF,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RA患者血清抗CCP,RF,TNF-α,CRP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上述血清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RA患者的诊断和动态观察其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C反应蛋白(抗CC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检测各组血清抗CCP、IgG、RF、C3及C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C3、C4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的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P均〈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A的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RF、抗CCP[gH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A的RF及抗CC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中,抗CCP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应用实验室5项指标(抗CCP、IgG、RF、C3和C4),对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59),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G(IgG),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和C4与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等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RF(239.21±90.52 IU/mL)与抗CCP指标水平(301.52±98.64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RF(81.36%)与抗CCP指标检测阳性率(83.05%)明显高于对照组(3.39%,1.69%),另外,观察组免疫球蛋白G水平(15.21±4.57 g/L)高于对照组,补体C3(0.73±0.22 g/L)和C4指标水平(0.19±0.07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CCP(抗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IgG(免疫球蛋白)、补体C 3、补体C 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8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抗CCP、IgG、RF、C 3及C 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C 3、C 4水平,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的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A的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F、抗CC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中,抗CCP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联合应用实验室5项指标(抗CCP、IgG、RF、C 3和C 4),对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过程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医院接收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诊断,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补体3、补体4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的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F、抗CCP指标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gG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补体3、补体4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欣  谭淳予  马玲  周爱萍  潘璐 《西部医学》2020,32(12):1759-176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免疫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血清ESR、CPR、CCP、RF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度轻于对照组,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分化簇8(CD8+)水平高于治疗前,分化簇4(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CCP抗体、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对于缓解关节的疼痛、肿胀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F(类风湿因子)和CRP(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55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开展抗CCP抗体、RF和CRP联合检测,对比两组抗CCP抗体、RF和CRP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用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内服,观察组患者则联合给予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记录关节晨僵持续时间、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用疼痛模拟视觉VAS评分评估痛感,监测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炎性因子、免疫力水平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晨僵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肿胀、疼痛关节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RF、ESR、炎性因子CRP、IL-6、IL-β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其T细胞亚群CD4+、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自拟消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其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青藤碱或甲氨喋呤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TNF-α、IL-1β、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青藤碱及甲氨喋呤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P<0.01),而对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青藤碱可通过降低RA患者中血清TNF-α、IL-1 β的含量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9年2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晨僵、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本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 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MMP-3、MMP-9、TNF-α)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 0. 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五藤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每2月后均进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关节CT检查,并记录患者关节压痛个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肿胀个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对疾病的全面评分,疾病活动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有效率为7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ES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SJC、TJC、全面评分、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另对比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0%,不良反应率为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0%,不良反应率为7.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躯体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风湿四项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途脱落3例)予以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中途脱落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乌芍蝎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评分结果、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检测结果及风湿四项因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CP)、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ASO)]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症状评分结果、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检测结果及风湿四项因子(RF、AKA、ACCP、ASO)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调节炎症因子及风湿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秦艽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大秦艽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秦艽汤口服。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等。结果:治疗后大秦艽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秦艽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治疗热毒型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热毒型脓毒症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7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进行中医证侯积分评定,同时采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分,记录体温、心率变化,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空腹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中医证侯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体温、心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相关指标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方案均是安全可行的。结论: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热毒型脓毒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更加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在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肾阴虚型卵巢早衰病人164例,分为4组,A组41例,采用常规的雌孕激素替代治疗;B组43例,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C组40例,采用雌孕激素及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D组40例,不用药。分别于治疗或观察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测定。结果A、B、C组在治疗3、6个周期后,与D组比较,FSH、L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E2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在治疗3、6个周期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D组在观察3、6个周期后FSH、LH的下降水平、E2上升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与观察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达到75%以上,明显高于D组的17.50%(P<0.01),C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最高,达82.5%。结论雌孕激素与六味地黄丸均可有效改善肾阴虚型卵巢早衰病人的性激素水平和临床不适症状,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持续牵引2周,并采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时点VAS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自我评分均持续下降,观察组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VAS自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简式疼痛问卷表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腰腿疼痛、麻木、向下肢放射和椎旁压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太极推拿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LDH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腰椎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低剂量六味地黄丸组,采用腹腔注射亚胺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进行造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全脑组织中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情况.结果:高剂量六味地黄丸可明显改善TS模型大鼠一般情况;高剂量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IDPN诱发的大鼠行为异常,尤以改善刻板行为疗效显著;各组大鼠脑组织中HVA未检测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DA的含量明显降低[(364.30±79.75) ng·g1vs(180.33±27.88) ng·g-1,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明显增高[(180.33±27.88) ng·g-1vs(300.39±67.58) ng·g-1,P<0.01];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与氟哌啶醇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无明显差异[(300.39±67.58) ng·g-1 vs(279.93±69.90) ng· g-1,P>0.05];高剂量六味地黄丸组与低剂量六味地黄丸组脑组织DA含量有差异[(300.39±67.58) ng·g-1vs(226.15±59.01) ng·g-1,P<0.05],说明药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改善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DA能系统平衡有关,且治疗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麻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麻汤口服,连续服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麻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化浊汤对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80例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浊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浊汤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并脂代谢紊乱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机体代谢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