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10g单尼龙丝、128Hz分级音叉、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有症状组116例,无症状组64例。所有对象用上述检查方法进行感觉功能评价,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作为标准,比较3种简易方法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糖尿病患者中,各种检查方法都出现了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尤其是VPT在无症状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47.7%);3种简易方法都与NCV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且与NCV阳性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感觉功能评价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损害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92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腓总神经MCV和胫神经MCV进行检查。分析有症状DPN组和无DPN组之间MCV的差异。结果:92例糖尿病患者中,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DPN患者64(69.56%)例,有临床周围神经表现的45(48.91%)例。两组患者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P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MCV、SCV,腓总神经MCV及胫神经MCV与无DN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各组患者中SCV异常率均高于MCV,下肢MCV异常率高于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测定下肢MCV可作为诊断DN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34例确诊的糖尿病者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其中140例还作了周围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测定。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诊断并发神经病变者123例(52.6%),加上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升为158例(67.5%),发病率增加了14.9%。本组病例显示:并发神经病变与否和糖尿病发病年龄无关,但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者并发神经病变比5年以下者为多。作者还提出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症状组更显著。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4种方法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定量感觉检查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299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TCSS、128 Hz分度音叉、10 g尼龙丝检查.以综合指标作为诊断DPN的"金标准",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假阴性、假阳性、Youden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TCSS、128 Hz分度音叉、10 g尼龙丝检查诊断DPN的敏感性分别是0.786、0.799、0.742和0.579,特异性分别是0.829、0.757、0.764和0.779.(2)腓浅神经SCV与TCSS诊断DPN的ROC曲线下面积近似,10 g尼龙丝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小于其他3种检查(P<0.01).结论 TCSS和128 Hz分度音叉均可用于DPN的筛查,但TCSS的诊断性能似乎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无临床神经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组75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记录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同时记录皮肤交感反应(SSR)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组中SCV异常率为38.7%~52%,MCV异常率为19%~25%;糖尿病组SCV平均数38.13m/s,MCV平均数45.36m/s;糖尿痛组的SSR潜伏期延长,分别与时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SCV、MCV、SSR)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无临床神经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组75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记录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同时记录皮肤交感反应(SSR)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中SCV异常率为38.7%~52%,MCV异常率为19%~25%;糖尿病组SCV平均数38.13m/s,MCV平均数45.36m/s;糖尿病组的SSR潜伏期延长,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SCV、MCV、SSR)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具有典型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NCV检查,并对2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症状组65例(48.87%),无症状组68例(51.13%),NCV总异常率69.17%,其中症状组异常率81.54%,无症状组异常率57.35%。症状组女性比例更高、病程更长(P<0.01),尿微量白蛋白(UmALB)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性别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2.485,95%CI:1.143~5.406)。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早期发现DPN的有效手段。女性可能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体诱发电位(SEP)、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DM)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表面电极刺激腕正中神经,使大鱼际肌产生明显收缩,用诱发电位仪描记出皮层、皮层下及周围神经的电位变化,检测了91例DM患者,并与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 SEP检查头顶波P1-N3异常率为46.2%,N13-P15、N13-N20异常为24.2%、18.7%,NCV异常率为52.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SEP和NCV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出年龄在14~55岁之间的106例(女68例,男38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在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在治疗期间均按饮食疗要求,固定每日总热量摄入,并固定运动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指标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受试人群实验前后相比较,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其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疏血通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晶晶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7-18,4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故仍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残疾。而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文将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麻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麻汤口服,连续服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麻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空腹服用,每次240 U,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NO、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5.00%(χ~2=4.904,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及感觉功能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AOC、GSH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能减轻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DPN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3例。两组均参照《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硫辛酸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两组温度觉采用Tip Thcrm温度浅感觉仪法测定,触觉采用尼龙丝(Semmes-weinstein)单丝法测定;腱反射检测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检测两组血清Hcy和Cys-C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的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SNCV和MNCV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cy和Cys-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DPN阴虚血瘀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会芳 《中医学报》2016,(8):1102-1105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DPN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和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O、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优势侧肢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s ICAM-1、ET-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及正中神经、腓浅神经MNCV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3.124、3.463、3.412、2.632,P=0.002、0.001、0.001、0.010)。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96,P=0.030)。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加快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舒敏 《医学综述》2011,17(20):3126-312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明确其发病机制对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常结合神经传导速度、定量感觉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治疗应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防治,如体育锻炼、改善胰岛素抵抗训练、应用药物等,治疗方案通常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已有五十余年,迄今仍遭质疑。中医、西医究竟该怎样结合?文中提出必须立足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我院血管外科52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辨证分型,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同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正确习惯,避免其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血管外科2010—2011年糖尿病足湿热毒盛型患者52例,根据辨证施护给予相应的皮肤、饮食、疼痛、用药心理护理,血糖、感染控制方法及健康教育。结果:52例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按Wagner分级法)I级患者9例溃疡面全部治愈;11级患者27例溃疡面治愈15例,创口收敛12例;III级患者12例创口收敛10例,好转2例;IV级患者4例好转2例,截肢2例。总有效率96.2%。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渍疡愈合、降低截肢率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另加益气活血通络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