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对哮喘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1例穴位贴敷治疗的缓解期哮喘患者,依照4 h、8 h穴位贴敷后是否诱发接触性皮炎,分为A组(4 h有接触性皮炎)24例、B组(4 h无接触性皮炎)25例、C组(8 h有接触性皮炎)22例、D组(8 h无接触性皮炎)2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改变、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成人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D组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ACT评分、AQLQ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差值、ACT评分差值、AQLQ评分差值较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时间和接触性皮炎均影响哮喘的防治效果,穴位贴敷4 h出现接触性皮炎者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穴位贴敷与常规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替利嗪糖浆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EOS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疗效和治疗后E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患者,观察其诱发的不同程度急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11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按贴敷后皮肤反应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肉眼下皮损表现、皮损病理学以及TSLP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贴敷后喘息、哮鸣音、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只有少数感到贴敷处痛痒、红斑、小丘疹或簇状小水疱,中重度组贴敷处痛痒难忍、红斑、水疱程度重于前者。病理学示轻度组表现为血管周围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中重度组表现为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明显,其周围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光镜下TSLP在轻度组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中重度组大量分布于真皮层血管周围。TSLP表达量与穴位贴敷后急性接触性皮炎炎性程度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炎症程度与临床表现及TSLP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真皮血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季节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92例哮喘患儿,根据贴敷时间分为两组,夏季组50例,冬季组42例,对其进行肺功能测定与血常规测定。结果夏季组总有效率88%,高于冬季组的78.57%(P0.05);两组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夏季组中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他血常规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各指标夏季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冬季组的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各肺功能指标对比,夏季组高于冬季组(P0.05)。结论从肺功能而言,夏季(伏天)贴敷,较冬季贴敷疗效好,从而证实了传统的中医"冬病夏治"理论是正确有效的,并揭示了中药贴敷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发作无定时,而冬季更易复发.笔者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古方基础上应用贴敷疗法研制成治疗哮喘的药膏.自2000 年-2008年对175例哮喘患者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取得了稳定的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较好,有预防复发的根治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据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每年死于哮喘急性发作者高达18万人之多,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为1.0%-5.0%,患病人数达2~3千万人,其病死率超过30/10万,位居全球第一。约1.3%的哮喘患者一年中因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住院或急诊治疗,58.0%的患者因哮喘而困,2.8%的哮喘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和休闲活动,63.0%的哮喘患者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68.0%的哮喘患者夜间睡眠不良,74.0%的哮喘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劳动,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哮喘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应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自1996年以来.我科应用本院自制“冬病夏治哮喘膏”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我们对其中120例病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丽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11):161-162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以“消敏合剂”口服,对照组服用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位96.3%。结论:“消敏合剂”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晓辉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3,(8):38-40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左、右耳重量差,耳厚度差,耳部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论: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及耳部皮损组织的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屏风散加减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我科开展中药内服及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0年7月一2011年7月我院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编号分为3组,第1组30例,单纯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第2组30例,只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第3组30例,给予口服中药汤药并穴位敷贴治疗。结果:结果显示第3组疗效明显由于前两组。结论:玉屏风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内外兼治法比单纯口服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饮食发物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观察羊肉、竹笋、黄酒、辣椒、海虾在诱发后48 h对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黄酒、青椒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耳肿胀及炎症细胞浸润数量(P<0.05),竹笋、海虾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质量差除羊肉组外,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肉、黄酒、青椒组升高外周血IFN-γ、IL-17、IL-2表达水平(P<0.05),竹笋组降低(P<0.05),海虾组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羊肉、青椒、黄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关。竹笋、海虾对小鼠ACD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口服孟鲁司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酮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大、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发现雷公藤内酯酮1、2、5mg/kg腹腔注射(ip,qd×5d)能显着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而对脾细胞IL-2分泌活性无显着影响。体外试验表明,0.02、0.10、0.50mg/L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酮能显着抑制刀豆素A(ConA)及脂多糖(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