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肾微造瘘术后二期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从88年2月至91年12月,我院应用经皮肾微造瘘后,二期采用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配合体外冲击波或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共68例,其中28例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因结石未能击碎或排出,随后进行经皮肾微造瘘后,二期行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40例有计划先行经皮肾微造瘘后,二期行经皮输尿管镜或肾镜取石术,再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68例,共行经皮输尿管镜或肾镜132次,术中无一例输血,也未发现有其他合并症如:术后出血,高热,狭窄等,三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81~84%。本文详细介绍经皮肾微造瘘术和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并对鹿角形结石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一侧肾结石及对侧输尿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肾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一侧肾结石及对侧输尿管结石36例.B 超引导下穿刺,扩张建立F22 经皮肾通道,在F20.8 肾镜下采用第3代EMS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争取Ⅰ期粉碎结石并主动吸出;输尿管镜处理对侧输尿管结石.结果 术前诊断36例均为一侧肾结石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31例Ⅰ期手术取尽结石术,5例Ⅰ期手术后行ESWL排尽结石,无1例术中转开放手术.碎石清石时间72~177 min,平均117 min.肾造瘘术后6~14 d拔出肾造瘘管,3~4周拔出双J管.术后住院7~21 d,平均10.8 d.全组病例随防2~14个月,平均7.3个月,定期影像学检查和肾功能检测无并发症.合并肾功能衰竭者术后1~2周肾功能恢复,无1例透析.结论 随着经皮肾镜、输尿管镜以及高效碎石清石系统在临床上的普遍推广,极大提高了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取石效率,Ⅰ期同时处理肾结石合并对侧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快速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4,(6):77-77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老年肾铸型结石进行治疗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00例老年肾铸型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利用开放性手术方法与经皮肾取石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中的手术时间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少;对照组中的结石一期清除率与观察组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住院时间也较少。对照组出现的并发症有肾萎缩、尿外渗及术后高热,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有肾出血与手术高热。结论对老年肾铸型结石利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能够有较好疗效,但也有一定危险因素存在,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林圩  尹心宝  梁勇 《中外医疗》2013,(30):16-17
目的探讨肥胖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间14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肥胖组在建立通道时间及二次手术几率方面高于非肥胖组,但在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肥胖会增加手术时间及二次手术几率,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肥胖患者中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5年7月~2006年8月实施PCNL300例,男220例,女,80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43.5岁,其中单纯性肾结石15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63例。结果:300例手术出现并发症18例(6%)。其中大出血6例,泌尿系感染5例,肾盂穿孔2例,腹腔积液1例,作相应处理后治愈。结论:PCNL为微创手术。但有一定并发症,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有利于此项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8例肾结石病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减少PCNL的并发症肾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术中情况,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小儿与成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结石残留情况.方法 回顾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08年9月~2013年1月34例小儿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同期873例成人相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石残留率.结果 1例小儿术后有结石残留,比例为2.9%,67例成人术后有结石残留,比例为7.69%.结论 小儿经皮肾镜术后结石率明显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术式,术后结石清除率是评估该术式疗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结石清除率相关预测模型。目前,学者对碎石难易程度的评估及结石清除率的预测方法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为选择肾盂结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盂结石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CNL组(n=59)和RLP组(n=49),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PCNL组和RLP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9%(56/59)、100.0%(49/49),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4.9%(56/59)、98.0%(48/49),2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分别为5.1%(3/59)、2.0%(1/49),2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NL组比较,RLP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PCNL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2/59)、8.5%(5/59)、6.8%(4/59),RLP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2%(4/49)、4.1%(2/49)、4.1%(2/49),2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75、1.064、1.811,P>0.05)。结论 PCNL和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且安全性较高;但RLP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化浊汤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24 h动态血压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脉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24 h平均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内皮素-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浊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疗效明显,改善患者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功能(50.0±9.5)%、Barthel评分(86.3±6.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3)%、(61.8±8.6)分;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心源性死亡率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0%、7.0%。观察组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药物组成:牡蛎15 g,丹参15 g,生地黄10 g,巴戟天10 g,山药15 g,黄芪10 g,白术6 g,龙骨6 g,刺五加6 g,淫羊藿5 g,紫河车3 g。以上药物以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 m L,1个疗程30 d,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血清Leptin水平及生活质量(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血清Leptin水平及GQOL-74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血清Lep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VAS及OD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予以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Leptin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倍他乐克对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白茯苓15 g,茯神15 g,半夏曲15 g,当归15 g,川芎9 g,远志9 g,肉桂9 g,柏子仁9 g,酸枣仁12 g,北五味子12 g,人参10 g,甘草10 g。每天1剂,常规水煮分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心力衰竭疗效积分、心率变异性和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F、E/A、6 MWT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计分系统各指标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汤联合倍他乐克对扩张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提高临床疗效,其抑制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含量可能与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各21例,C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守治疗,A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 g,桂枝9 g,生大黄(后下)15 g,甘草6 g,芒硝(冲)6 g]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B组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法治疗;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比率,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中转手术比率下降,在治疗第5天起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苡建中汤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晚期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苡建中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水平、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_3~+、CD_4~+T细胞数量以及CD_4~+/CD_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_8~+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D_3~+、CD_4~+T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而CD_8~+T细胞数量及CD_4~+/CD_8~+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85%和82.9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1.46%和60.9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为56.1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两组患者脱发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外,治疗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苡建中汤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化疗所致不良反应,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度、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真武汤口服,观察治疗结束后7d、14 d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卡氏评分变化情况、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8.33%,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能有效缓解癌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可有效缓解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和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脊柱内镜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例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和肝肾亏虚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7%,高于对照组的74.00%(χ2=5.219,P0.05);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3.46%、5.77%和3.85%,均低于对照组的44.00%、24.00%和20.00%(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量表躯体疼痛、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I量表疼痛、单项和日常活动能力3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肝肾亏虚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患者术后残余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中消萎汤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补中消萎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中消萎汤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6、NF-κB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减轻免疫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