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用ELISA法检测了92例肝细胞癌(HCC)及53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HCC组血清HBV—M及抗—HCV阳性率为87.O%和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和3.8%(P均<0.05)。HCC组抗—HCV阳性病人中84.6%HBV—M阳性。提示:HBV是本地区引起HCC的主要病因,而HCV也可能是HCC的致病因素之一,但HCV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调HBV而起致癌作用。且不同地区HCV毒株致癌效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证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大连地区36例肝硬化病人和27例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BV标志物的检出率。在肝硬化病人中,抗—HCV检出率为36.1%,HBV标志物为75.0%(P<0.05)。肝细胞癌病人的抗—HCV检出率为40.8%,HBV标志物为63.0%(P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两种病毒重叠感染对肝病恶性化的影响。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ELISA法检测了5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率分别为75.0%,38.5%。二者重叠感染率为28.8%。并选择54名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作对照,检出率为44.0%,22.2%,5.5%。本实验结果提示,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抗-HCVNS3单克隆抗体和地高辛标记的HCV全基因组cDNA探针,对19例伴单一HCV感染的肝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进行了HCAg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5%(17/19)和57.9%(11/19)。HCAg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呈局灶或弥漫型分布,癌旁组织表达较癌巢显著,核型分布在癌旁组织中常见;HCV RNA仅见于癌或癌旁肝细胞的胞浆中,呈散在及局灶分布,弥漫型分布少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HCV感染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观点。HCAg在癌旁肝细胞和癌细胞核中的存在提示其可能对肝细胞核产生基因调节作用,这是否是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7.
8.
肝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6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16蛋白和HCV抗原的表达。结果:P16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在HCC癌组织(58.7%,27/46)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36.8%,14/38)(P〈0.05),在Edmonds  相似文献   

9.
用国产抗-HCV EIA试剂盒检测812例各型肝病和受血治疗者的抗-HCV,其中142例阳性,检出率为17.49%。对资料完整的100例HCV感染者分析发现:(1)HCV感染以表壮年为主,男多于女。(2)丙型肝炎的主要症状体征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和肝脏肿大。(3)HCV感染可表现为单纯抗-HCV阳性,轻度ALT升高和显性感染三种形式。(4)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基础疾病。(5)急性输血相关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50.43天。(6)散发性丙型肝炎可能与职业、人群中互相接触机会以及使用公共物品的频率有关。(7)肝功能中ALT异常较SB异常多见;ALT表现为反复异常。(8)在HCV感染中有72%与HBV重叠感染,2%与HAV重叠感染,同时有既往感染HBV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用EIA法对90例慢性肝病、非肝病受血者进行了抗-HCV检测,并以非受血的慢性肝炎患者70例、非肝病患者51例作对照,结果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42.2%,其中慢性肝病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56%,高于非受血者的37.1%;非肝病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25%,亦高于非受血者的5.9%。另外,受血者的抗-HCV阳性率随受血时间的延长、受血次数增多而升高。提示输血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淮南地区92例肝癌、117例肝硬化和100例肝癌切 除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CV-RNA检测,并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其中89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CV感染率29.3%,肝硬化组HCV感染率26.5%,肝组织标本组HCV感染率31.0%;各组均以HCVⅡ型为(65.2%),HCVⅢ型次之(31.5%)。结论:淮南地区肝癌的诱发与HCV感染密切相关,HCVⅡ型在本地区HCV相关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庆  刘杰  李青  李勤  王新  乔泰东  樊代明 《医学争鸣》2002,23(7):615-618
目的 研究蛋白翻译起始因子C2在肝硬化(LC),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其与HBxAg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2,HBxAg在肝硬化(n=27),HCC(n=60)中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法检测C2蛋白在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27例LC中,C2蛋白阳性率为77.8%(21/27),HBxAg阳性率为74.1%(20/27) ,60例HCC及42例癌旁组织中,C3蛋白阳性率分别占27.3%(17/60)和83.3%(35/42)。在HBxAg阳性的49例HCC中,10例C2蛋白阳性,阳性率为20.4%,在HBxAg阴性11例HCC中,7例C2蛋白阳性,阳性率63.6%,C2蛋白在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P<0.01),C3在HCC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1);C2在HBxAg阳性HCC中表达明显低于HBxAg阴性HCC(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C2蛋白表达下调及HBxAg对C2的抑制作用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与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 ~ 2012 年收治的166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已行肝切除术。男性134 例,女性32 例;年龄32 ~ 73 岁;其中无肝硬化25例;小结节肝硬化(肝硬化结节≤ 3 mm)61 例;大结节肝硬化(肝硬化结节>3 mm)80 例。比较3 组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无肝硬化、肝硬化小结节及肝硬化大结节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肝硬化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优于肝硬化小结节及大结节组患者。肝硬化小结节组和肝硬化大结节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无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优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05例肝硬化患者,67例原发性肝癌患音进行了血清抗-HCV和HCV-RNA的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HCV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ectious rate of hepatitis C viris (HCV) among chronic liver diseases, we investigated antibodies against hepatitis C virus and HCVRNA by method of ELISA, R1BA and RT-PCR in 410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e prevalence of HCV infection was found to be 4%. Whereas 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and HBV-DNA of these cases was 69% and 58%, respectively.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HCV infectious rate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HBsAg. The relative low infectious rate of HCV infection among chronic hepatic diseases indicates that HBV infectio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ausing chronic hepatitis than that of HCV. Thus, special emphasis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asures against hepatitis B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对942例病毒性肝炎进行HBV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小儿组单项HBeAg检出率及HBsAg、HBeAg、抗-HBc三项共存阳性的检出率高于两个成人组(P<0.01),各单项阳性的检出率及各阳性模式的检出率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着HBV标志物检测项目的增加可提高HBV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时的年龄及既往发病情况、感染途径、性别等因素对患者向肝硬变发展病程的影响.方法对12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分别按感染HCV时的年龄、既往有无急性肝病史、感染HCV途径、性别分组,对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感染HCV时的年龄越大,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越短(P<0.01);既往有急性肝病史的患者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较无急性肝病史患者短(P<0.01);输血感染HCV的患者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较非输血感染者短(P<0.05);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变所需时间受感染HCV时年龄、既往急性发病史、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52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其中54例合并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与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其中30例合并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RNA和HCV基因型的检测。将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B、C3组。比较CHC与CHB2组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探讨HCV感染易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CHC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24.8%,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9.2%,肝硬化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5.9%;childpugh A、B、C3型患者分别为17.4%,29.2%和42.9%。②CHB患者的Ⅱ型糖尿病发生率为9.7%,肝硬化患者占6.7%,childpugh A、B、C3型患者分别为0%,0%和6.7%。③CHC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基因1b型、年龄、高血压、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CHC患者易发生糖代谢异常,是否合并Ⅱ型糖尿病与基因1b型、肝硬化、高血压和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细胞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及其变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HCC患者及15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carrier,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同时检测5例无HBV携带者正常肝脏组织中HBV X基因。结果:22例HCC患者癌组织及15例CAC患者肝组织中HBVX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8.18%和46.67%,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BVX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HBV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及携带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发生1 762T/1 764A双突变率分别为93.33%和2/7,肝癌组织中双突变率高于携带者肝组织(P=0.004 3),未发现1 762T及1 764A单独发生突变。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检出率高,肝癌组织中发生1762T/1764A双突变的频率高,HBV X基因及1762T/1764A双突变与HCC的发生可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