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乙肝母婴传播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产前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着眼于宫内、产时和产后等不同阶段。对尚存疑义的宫内阻断具体用药方案、分娩方式选择和产后母乳喂养对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等,也有具体临床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周祖文 《医学文选》2001,20(5):713-715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有近 3亿 HBV携带者 ,其中我国占 45 % [1 ] 。而母婴垂直传播是 HBV的重要传播途径 ,估计约有 30 %的 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 ,亦是致人群中形成众多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阻断母婴 HBV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 [2 ] 。近年来 ,国内外对母婴 HBV垂直传播途径及其阻断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机率  一般认为 ,母婴传播的决定的因素是母亲 HBs Ag的滴度及 HB…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三亿HBV携带者,其中我国占45%.而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估计约有30%的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也是导致人群中形成众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宫内已感染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乙肝疫苗加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阻断HBV传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母亲携带HBsAg,HBeAg和/或HBV-DNA者新生婴儿的免疫阻断困难相当大.因此,预防和减少宫内感染,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曾祥娥  廖滔 《医学综述》2007,13(16):1258-126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30%~5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由母婴传播造成,年龄越小,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概率越高。因此母婴阻断是控制我国乙型肝炎流行,改善国民素质的关键。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阻断乙肝妊娠患者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3亿HBV携带者,其中我国占45%。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估计约有30%的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1],故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关键。因此,研究母婴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官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引起婴儿感染的过程.本文首先阐释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阻断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婷  黄建琼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078-1079
目的研究阻断HBsAg阳性母亲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3月~2008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经HBV血清标志物检测HBsAg阳性的孕妇328例为对象,随机分甲、乙、丙、丁4组,观察各组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率甲乙组明显低于丙、丁组(P〈0.01),而抗-HBs转阳率均明显高于丙、丁组(P〈0.01);12月龄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甲、乙组均明显低于丙、丁组(P〈0.01),抗-HBs转阳率均明显高于丙、丁组(P〈0.01)。结论孕期多次注射HBIG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及联合免疫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提高接种率,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率。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有3.5亿~4亿,占世界人口5%。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以及性接触传播,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1]。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2]。  相似文献   

10.
周均启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94-119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方法:选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分治疗1组50例,注射HBIG;治疗2组40例,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注射TLT;对照3组72例,自然观察。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分别采集孕妇治疗前后血清、初乳、新生儿及7个月龄儿血清,检查HBVDNA含量。结果:1组、2组治疗后见下面。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合泰来肽TL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能减少孕妇血清和初乳HBV-DNA含量,优以联合治疗组更明显。新生儿同时注射基因工程疫苗。7个月儿HBV感染率明显降低。通过观察提出了感染HBV孕妇分娩后婴儿能否哺乳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内、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方法 将94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4组,单纯HBVac治疗组29例,单纯HBIG治疗组19例,左旋咪唑涂布剂加两者联合应用13例,未治疗组33例,均在孕26周起开始注射,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采用ELISA法。94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治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5.26%,联合治疗组为0,未治疗组为21.21%。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0,行择期剖宫产者为10.5%,经阴道分娩者为16.9%。结论 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韩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31-633,636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拉米夫定组52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1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个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4.6%,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2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 DNA均为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9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的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且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单阳性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几率1.75%较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垂直传播几率46.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HBV DNA≥106copies/mL的产孕妇分娩后胎儿HBV DNA阳性率50.0%较HBV DNA≤105copies/mL和105copies/mL。  相似文献   

16.
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丹 《医学综述》2014,(11):2099-21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为控制HB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松滋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50例及其分娩的活产新生儿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64例)及剖宫产分娩组(86例),检测孕妇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婴儿主被动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两组婴儿出生24h之内、3个月、6个月的HBsAg及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HBV DNA≤1011copies/mL时分娩的新生儿HBV阻断失败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1011copies/mL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HBV DNA≤1011copies/mL时,分娩方式对HBV垂直传播影响不大,但HBV DNA>1011copies/mL时建议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父婴传播的免疫预防。方法选择父亲为HBV携带者而母亲无任何HBV感染标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的HBV感染标志并分析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同源性,对受染新生儿实施免疫预防方案,1年后检测HBV表面抗体并评价免疫效果。结果16例婴儿出生时在脐带血中检测出HBV感染标志。对父亲与婴儿所携HBV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在98~100%之间,并检出488、491、494、530、546、581位核苷酸变异导致112、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随访10名婴儿,9名在实施免疫预防后1年HBV表面抗体阳转,其中126位氨基酸变异株感染的2名婴儿HBV表面抗体滴度低且同时可检出表面抗原。结论存在HBV的父婴传播途径;免疫预防后受染子代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0%,感染HBV126位氨基酸变异株的子代保护性抗体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不同携带状况的产妇围产期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方法将90例乙肝产妇按HBsAg、HBeAg、HBVDNA的不同,分成A、B、C3组,分别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产后检测初乳、新生儿静脉血中的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收集接种儿童的血清标准,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并与初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C组母婴传播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C组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100%;HbsAg携带率由2.82%降至0.6%,下降约80.0%(χ2=10.75,P<0.01)。结论乙肝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携带传染性HBV标志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并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焦芳艳 《医学综述》2013,(23):4238-4240
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和遗传传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BMC是HB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HBV存在该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BV侵入PBMC后,HBV DNA通过其整合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整合到细胞的核内基因组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正常功能.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确定孕妇和婴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分析HCV基因型和定量检测孕妇血清中HCV,研究HCV的婴母传播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对610名孕妇进行了研究,孕妇HCV感染率为2.95%(18/610),对感染HCV的孕妇所生18名婴儿随访12个月,其中5名婴儿感染了HCV,HCV母婴传播率为27.8%(5/18),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