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副鼻窦16层螺旋CT扫描的技术优势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多层螺旋扫描机,对68例临床诊断鼻窦炎的病人行轴位螺旋扫描,准直0.75mm,床速5mm/cycle,重建薄层高分辨率图像系列,层厚1mm,间隔0.5mm,卷积核H70h very sharp。将图像系列载入3D卡,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行标准轴位、冠状位、矢状位2次图像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多方位观察鼻腔和鼻窦的细微结构,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果多平面2次重建图像具有高清晰各向同性,能清楚显示鼻腔、副鼻窦的细微结构(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基本CT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的多平面二次图像重建技术为副鼻窦检查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眶内壁纸样板变异中的价值。方法35例眶内壁纸样板变异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处理,评价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结果35例纸样板变异表现为弧形或裂隙状内移;横轴位和冠状位在显示变异位置和凹陷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矢状位(P〈0.05);对凹陷范围评估,横轴、冠状和矢状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横轴位最准确;容积再现显示9例纸样板边缘位置的凹陷变异。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有重要价值,横轴位和冠状位图像对眶内壁纸样板变异的显示效果良好,容积再现对评价边缘位置的变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6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螺旋CT高分辨率横轴位扫描,层厚1.0mm,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密集重建。重建后数据进行多方位成像和听骨链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本组53例中65耳CT显示异常,其中双侧12例24耳,单侧41耳。慢性中耳炎46耳,胆脂瘤12耳,肉芽肿7耳。本组病例横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和MP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VE能立体显示听骨链空间形态和结构。结论横轴位HRCT及MPR可以显示中耳炎全部信息。CTVE能直接显示听骨链立体影像,但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CT仿真内镜对慢性中耳炎仅可以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肺部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398例患者行胸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采用MPR技术将横断面图像重组,分别获得矢状和冠状位的MPR图像。三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在横断和矢冠状重组图像上确定病变部位,两位或两位以上均诊断为同一位置者确定为病变部位,纳入统计分析。所有资料用χ^2检验。结果:398例中,矢冠状重组图像组无定位诊断错误,横断图像组有22例定位诊断错误。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图像定位准确性较高,对少数横断图像难以定位的病变可加作MPR重组图像。  相似文献   

5.
鼻窦双螺旋CT轴位扫描、冠状面多平面重建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双螺旋CT轴位扫描后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寻找合适的扫描及重建参数。方法20例鼻窦病变行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对CT薄层图像进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并对图像资料进行技术评估以及影像分析。结果重建层厚分别为1.0mm/1.25mm、2.0mm、3.0mm,重建间距分别0.6mm/0.7mm、1.6mm、2.7mm,重建卷积核为h70s、h80s、h90s,重组为冠状MPR图像。20例中,15例参数合适图像质量清晰,5例参数不合适图像质量模糊。结论用2mm×1.0mm采集层厚鼻窦CT轴位扫描后,用重建层厚为1.0mm、卷积核为h80s时,能得到较优质的MPR图像,再将轴位与冠状面MPR图像相结合对确定鼻窦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位重建图像与轴位薄层CT图像在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判定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68例病理证实的直径不超过3 cm的SPN,常规轴位薄层CT(1.25 mm准直层厚,FOV 20 cm)扫描SPN与16层螺旋CT(10mm准直,重建间隔1.25 mm,FOV 36 cm,螺距1.75:1.骨算法重建)全肺扫描,全肺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冠状位MPR(2.5 mm层厚)重建对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分析3名观察者轴位薄层CT与冠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在结节良恶性判定置信度水平的效能,并记录每个病例的疾病诊断.两组图像的诊断准确卒与McNemer检验的比较.结果:对于病变良恶性的判定方面,两组图像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冠状住MPR和轴位薄层CT图像各自平均Az=0.853和0.854);病变诊断准确率方面,冠状位MPR图像(74%)与轴位薄层CT图像(71%)几乎相等(P=0.3).结论:在SPN的评价中,冠状位MPR图像诊断效能可与轴位薄层CT图像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颅脑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鼻颌面外伤患者行X射线侧位片检查同时采用P icker 2PQS螺旋CT机横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50 mA,层厚1 mm,间距1 mm。结果高分辨率CT对45例鼻骨骨折皆显示,且不同体位扫描可互相弥补,显示不同骨折类型。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应将CT检查列为鼻骨骨折必检项目,并且应该轴位和冠状位两种体位扫描相互结合,对鼻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层厚和间隔鼻窦冠状位CT扫描对正常鼻窦开口、鼻泪管和变异气房的显示能力。方法第一组用层厚5mm,间隔5mm,共114例(210侧);第二组用层厚2mm,间隔5mm,共66例(124侧);第三组用层厚2mm,间隔3mm,共76例(151侧),统计分析各组中上述项目的显示率。结果前二组窦口、鼻泪管和鼻丘气房的显示率显著低于第三组(x^2检验,P〈0.005);第一组中后筛窦开口和鼻泪管显示率显著低于第二组(x^2检验,P〈0.005)。结论扫描层厚和间隔越小,对鼻窦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越强;推荐在HRCT基础上,用2—3mm的间隔进行鼻窦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副鼻窦炎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诊断副鼻窦炎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鼻窦CT扫描过程中不论轴位或冠状位都不可避免的要经过眼球,而晶体对放射线相当敏感,受过量X线照射会导致透明度下降,甚至引发白内障[1-4]。作者对慢性50例鼻窦炎儿童患者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在保证CT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受检者的被辐射剂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怀疑副鼻窦炎性病变的儿童患者50例。其中男3l例,女19例。年龄6~14岁;使用GELight Speed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副鼻窦常规扫描,可以自动显示每次扫描的CT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90 mA,准直器宽度5 mm,单次扫…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三维图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HD)不同病变类型在64层螺旋CT(64-MD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表现及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CHD患者的64-MDCT资料,分别在轴位、冠状、矢状位及容积再现(VR)重组图像上观察病变,统计分析不同重组图像显示总体病变及房、室间隔缺损效果有无差异。结果:36例患者共有病变59处,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图像在发现病变(59处,100.0%;57处,96.6%;53处,89.8%)及室间隔缺损显示(显示效果评分:41、38及39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轴位图像显示房间隔缺损明显优于冠、矢状位图像(显示效果评分:19、13及12分)(P〈0.05)。VR图像与轴位及冠、矢状位图像显示心外大血管病变效果无差异(P〉0.05)。不同类型病变在轴位,冠、矢状位及VR图像上表现特征不尽相同,而不同重组图像有各自优势显示的病变类型。结论:64-MD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先心病各种类型病变,了解不同重建图像上病变表现特征及显示效果有利于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模型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应用iDose4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方法:应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iCT),在120 kV管电压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 mAs条件下扫描Catphan模体,采用FBP和iDose4 1-6重建横断图像,以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参照,分析扫描条件、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以及低对比度分辨力),并分析图像质量与扫描剂量的关系。结果:iDose4与FBP重建图像CT值有高度的一致性(P〉0.05);iDose4级别1-6重建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图像噪声(9.46%-43.30%);在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40%-50%时(80-100 mAs),iDose4级别6重建图像与200 mAs FBP重建图像其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电流降低至初始值50%-60%情况下(100-120 mAs),其低对比度分辨力基本维持不变。结论:iDose4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相对于FBP重建图像,利用iDose4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扫描剂量隆低至40%-50%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不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50例行全腹部MSCT动脉期追踪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速率分别为3.0ml/s(23例)及4.0ml/s(27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容积再现(V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50例肠系膜动脉均显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ml/s肠系膜细小分支、肠壁血管网及吻合支的显示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VR及3D MIP图像可显示肠系膜动脉4-级以下分支;STS-MIP图像可显示4级以上分支至肠壁血管网,并可显示腹腔干(C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及部分SAM与肠系膜下动脉(IMA)间吻合支;对于4级以下分支的显示VR及3D MIP更为直观,对于4级以上分支显示STS-MIP优于VR及3D MIP。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动脉的图像,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肠系膜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16层螺旋CT对1 00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做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输至工作站,然后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重建方法,将不全或无错位骨折定为隐匿性骨折。观察分析肋骨和肋软骨骨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病变。结果 1 000例中,170例诊断为单发或多发肋骨隐匿性骨折。肋骨骨折总数为195根。CT轴位扫描显示肋骨骨折184根,检出率为94.4%。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后显示肋骨骨折193根,检出率为99.0%。其中2根肋骨骨折CT轴位扫描显示而三维重建未能显示,11根肋骨(肋软骨)骨折三维重建显示而CT轴位扫描未显示。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肋骨隐匿骨折的准确性要优于常规CT轴位扫描,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显示人工耳蜗电极以及计数植入电极,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进行评分,探讨256层螺旋CT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影像学评估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进行颞骨HRCT检查的患儿共计15例。扫描仪采用飞利浦256层Brilliancei CT,后处理工作站为EBW,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侧进行回顾性小视野重建,FOV为9cm。采用Y—sharp(C)图像序列分别做垂直及平行于蜗轴轴位的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的MPR图像;采用Smooth(A)图像序列做VRT图像。在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MPR图像上进行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估并进行电极计数。计算两位医生对电极显示清晰度评分的一致性,将CT图像电极计数与手术记录植入的电极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位医生对于电极显示清晰度的评价没有差别,一致性良好,t值为2.092,P=0.055〉0.05。将CT图像中电极计数与术中记录的电极个数进行配对t检验,t值1.468,P=0.164〉0.05。结论:结合横断面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方法,256层螺旋CT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数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在MS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段口服自配肠道低浓度碘稀释液2000毫升进行肠道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式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二维图像。结果:34例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均顺利完成肠道准备和螺旋CT容积采集,肠道里对比剂均可清晰识别肠道,13例小肠充盈较好,21例小肠充盈稍欠佳,回肠充盈效果优于空肠。结论: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剂MSCTE是小肠疾病实用的检查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其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螺旋CT 0.5 mm层厚各向同性数据,对比0.5 mm和1.0 mm等距离横断和冠状重建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病变的效果,探讨0.5 mm重建层厚在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是否有优势.方法 对25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0.5 mm层厚螺旋CT扫描,将其各向同性数据建成0.5 mm和1.0 mm两种等间距图像,并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独立盲法评分,评分间期为两周以消除因记忆产生的误差.对比评分结果,进行Wil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结果共31侧患耳0.5 mm和1.0 mm等间距重建对照,差异有统计学(P<0.05),即0.5 mm层厚各向同性数据以0.5 mm等距离重建横断和冠状图像在显示颞骨炎症侵犯存在优势.结论 与1.0 mm层厚相比较,0.5 mm等距离重建图像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颞骨细微病变更具优势,因此,利用螺旋CT亚毫米各向同性数据薄层重建,为颞骨炎症病变提供了更佳的显示方法,有利于隐匿性细微病变的检出,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MSCT 80 kV扫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CTA评价大脑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6月间住院拟做大脑动脉检查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Ⅰ组(使用120 kV CT扫描和注射80ml碘海醇)和Ⅱ组(使用80 kV CT扫描和注射50 ml碘海醇加30 ml生理盐水)。其中I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63岁,体重40~71 kg),Ⅱ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59岁,体重38~73kg)。扫描后测量CTA图像中大脑中动脉M1段及基底动脉内的CT值、横轴位图像噪声及信噪比,并对大脑Willis环的VR三维图像进行3级评分;记录辐射剂量指标CTDI_(vol)和DLP。结果Ⅰ组大脑中动脉M1段和基底动脉的CT值为303.01和302.25和Ⅱ组大脑中动脉M1段和基底动脉的CT值为的307.19和306.38 HU,两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I组图像的噪声大于Ⅱ组,但大脑Willis环的显示Ⅱ组稍优于I组。结论 64层MSCT80 kV扫描使用50 ml碘对比剂加30 ml生理盐水的CTA成像不仅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同时可以保证大脑动脉的图像显示质量,对评价大脑动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