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健脾益胃方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0.00%;治疗组、对照组内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66.67%。结论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维酶素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另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加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模拟剂治疗,治疗组给予维酶素模拟剂加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48-50
目的:观察益胃活络经验方联合三联疗法对胃络瘀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腺体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笔者多年益胃活络经验方内服治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评价证候计分及胃黏膜腺体严重程度,监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2.2%较对照组81.1%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证候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患者病理检查后胃黏膜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益胃活络经验方联合三联疗法利于改善症状、修复胃黏膜腺体,抗炎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78%,Hp转阴率为90. 32%,对照组有效率82. 22%,Hp转阴率为70. 00%,观察组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和胃黏膜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5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28例)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28例)采用益胃健脾汤进行治疗。观察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胃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转阴率,停药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Hp转阴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192-195
目的:探讨慢萎颗粒对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氨基己糖(HS)、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化生(IM),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慢萎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摩罗丹口服,用药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黏膜病理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液HS及EGF水平变化。结果:慢萎颗粒在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较摩罗丹组明显为好;在改善胃镜下异型增生及肠化方面明显优于摩罗丹组;能明显降低萎缩性胃炎黏膜EGF水平;能明显提高萎缩性胃炎黏膜HS水平。结论:慢萎颗粒能较好的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胃黏膜病理组织异性增生及肠化生,能提高萎缩性胃炎黏膜HS水平,降低萎缩性胃炎黏膜EGF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清胃方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以临床症状、胃镜像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胃镜像及胃黏膜病理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清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西药及益胃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及叶酸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理组织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积分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益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霉素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文慧  赵洪波 《新中医》2010,(10):33-34
目的:观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气虚血瘀热郁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益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用药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中医证候评分、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分级及病理观察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评分、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分级方面较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症、萎缩、化生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胃汤能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与胃复春片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口服,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可缓解、逆转胃黏膜萎缩的程度。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组织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病理变化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逆转病理改变,防治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胃抗萎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研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1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益胃抗萎方加减,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积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感染转阴率分别为88.5%、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56.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积分分别为(0.84±0.51)分、(0.79±0.42)分、(0.81±0.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0.43)分、(1.05±0.61)分、(1.25±0.55)分(P0.05)。结论:益胃抗萎方加减具有益气健脾、养阴和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症状,杀灭幽门螺杆菌,阻断病情发展,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春雨 《陕西中医》2018,(10):1384-1386
摘要 目的:研究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胃炎宁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量、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热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量,减轻病变组织的增殖活性,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胃黏膜EGF、EG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给予养正散结汤和胃复春片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EGF、EGFR的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对照组为79.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萎缩、IM、Dys均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EGF、EGF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散结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降低胃黏膜EGF、EGFR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胃化浊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给予益胃化浊汤(生黄芪、党参、北沙参、石斛、丹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赤芍、佛手、三七、生甘草),1剂/d,水煎,早晚口服。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1. 2 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本研究的药物,忌烟酒及食用辛辣油腻之品。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 65%;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5. 86%。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血清TNF-α、IL-1β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 Hp根除率分别为治疗组72. 50%、对照组71. 79%,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益胃化浊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及胃黏膜变化的改善、Hp感染的抑杀、胃黏膜病理改变的阻断和逆转有着显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NF-α、IL-1β表达等途径而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证型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给予善胃Ⅲ号方;对照组48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12周。结果:①善胃Ⅲ号方在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77.55%,79.31%)分别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55.96%,29.17%),P<0.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病理改善,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③治疗组中,黏膜EGF、EGFR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而且治疗后EGF、EGFR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善胃Ⅲ号方对气阴两虚证型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降低EGF、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