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通量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简便经济、快速、高通量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新方法,并推向临床应用。方法 以各型HPV通用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27例患者的尖锐湿疣组织和宫颈刮片,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TDI—FP)结合,应用探针杂交延伸反应对临床样本扩增产物进行HPV分型:HPV6,11,16,18,31,33,35,58检测,并以DNA序列测定结果为参照。结果 在78例患者的尖锐湿疣组织块中HPV检出率100%,其中两型混合感染14例,占18%,三型混合感染5例,占7%,三型以上混合感染1例。49例患者的宫颈刮片HPV检出率为77%,其中两型混合感染6例,占感染者的17%,三型混合感染3例,占感染者的8%,三型以上混合感染1例。但DNA序列测定方法仅能检出单独一型感染,未检出多重混合感染,两法对单一型检出符合率100%。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通用、特异、便捷,无需标记探针,可自动化高通量用于临床的人乳头瘤病春分型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亚型,及不同基因型别与临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63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63例尖锐湿疣检出61例HPV阳性,阳性率96.83%,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6(59.2%),11(22.95%),42(8.20%),43(8.20%),52(8.20%),16(6.56%)和18(4.92%)等。43例单一型HPV感染占70.49%(43/61),混合感染1例,占22.95%(14/61);61例患者采用激光治疗,3月后观察复发情况,发现高危组复发率66.67%及混合感染组复发率71.43%明显高于低危组复发率48.78%。结论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主要以低危型HPV6,11为主,多重型别HPV的混合感染及高危型别感染是西安地区女性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196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96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标本中检出HPV总阳性率为67.86%(133/196),其中单一型别的阳性率为55.61%(109/196);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6型阳性率为28.06%(55/196),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为HPV11型,阳性率为27.04%(53/196);混合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2.25%(24/196),其中HPV6型与11型混合感染占50.00%(12/24),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此外还有5例4种型别的混合感染,占混合感染的20.83%(5/24).结论 基因扩增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某种病变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女性尖锐湿疣疣体中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收集女性生殖器肉眼可见的疣体11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DNA扩增技术检测疣体中感染HPV基因类型。结果在112例标本中,疣体感染HPV6型48.3%(54/112)、HPV11型17.2%(19/112)、HPV16型14.3%(16/112)、HPV18型11.4%(13/112)、HPV42型8.8%(10/112)。3.5%(4/112)为HPV6型和HPV11型混合感染。结论本地区女性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型为主,少数为高危型,并且出现了两种型别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与复发情况。方法选自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19例,分析其HPV感染类型,并随访12个月,记录出院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情况。选自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19例,分析其HPV感染类型,并随访12个月,记录出院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HPV亚型检测发现,感染HPV高危型40例,占33.61%,低危型72例,占60.50%,混合感染7例,占5.88%。HPV感染类型中,单一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P0.05)随访12个月,高危型总复发率(77.50%)高于低危型(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634,P0.05);高危型总复发率(77.50%)高于混合感染(5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9,P0.05);混合感染总复发率(57.14%)高于低危型(2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8,P0.05)。结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居多,且以单一感染为主,不同感染类型复发率不同,其中高危型复发率较高,应按照不同基因分型采取合理的预防复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对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皮损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型方法,对该市175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和分型。结果 175例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HPV阳性为16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5.4%。各HPV炎型检出率最高依次为HPV11、6、16型。56例患者存在多重感染,占感染总数的32.0%。结论 HPV11、6、16型感染是尖锐湿疣发病的主要基因型,且HPV感染趋于多重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91例江苏省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态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665例及镇江市2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91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感染者597例,总HPV感染率为86.40%(597/69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51.38%(355/691),以11、6和16型最为常见,分别占一型感染51.55%(183/355)、41.97%(149/355)和3.38%(12/355)。多型感染率为35.02%(242/691),以6+11型、11+18型、6+16型和11+16型为主,其分别占多型感染9.92%(24/242)、9.09%(22/242)、4.96%(12/242)和4.13%(10/242)。结论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CA组织中HPV感染,以低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感染为辅,行外阴CAHPV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外阴CA和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140例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40例女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03例,总的HPV感染率73.57%(103/140)。其中一型HPV感染68例,阳性检出率为48.57%(68/140),多型HPV感染35例,阳性检出率为25.00%(35/140)。一型HPV感染中HPV11型为34例,阳性检出率为24.29%(34/140),HPV11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6型,共有27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9.29%(27/140)。多型HPV感染中,HPV6+11型13例,占多型感染的37.14%(13/35),是多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1+18型和HPV6+11+16型各3例,各占多型感染的8.57%(3/35)。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11+18型和6+11+16型感染是女性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开展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尤其适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克隆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E7基因,为HPV感染的检测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临床尖锐湿疣标本总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6型E7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架,并插入载体PMD-18T中构建重组质粒,转化JM109中扩增,进行酶切及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成功。结论该实验为研究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创造了条件,也为下一步制备HPV6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苏州市男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尿道口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176例男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尿道口细胞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基因型别的分析.结果 176例男性受检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10例,总阳性率为62.50%(110/176).其中单一型别的HPV感染者72例,占40.91%(72/176),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6型感染者26例,阳性率为14.77%(26/176),是单一型别最主要的感染类型,其次分别为HPV11型24例、16型8例、58型3例、18型2例、56型2例,感染率分别为13.64% (24/176)、4.55%(8/176)、1.71%(3/176)、1.14% (2/176).混合型HPV感染者38例,占21.59%(38/176),其中二型混合感染者25例,占混合型感染的65.79%(25/38),三型感染者9例,占混合型感染的23.68%(9/38).结论 HP,V 6型、11型、16型、18型、58型和56型是苏州市男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尿道口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对男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男性尿道口细胞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皮损尖锐湿疣患者不同部位取材样本HPV 基因型的差异性,进一步掌握多发皮损尖锐 湿疣患者HPV感染的特点。方法 2011 年7 月~ 2019 年7 月西京医院性病门诊多发皮损尖锐湿疣患者184 例(男性88 例, 女性96 例),均采集两处不同部位样本进行HPV 基因分型检测,根据不同取材部位将患者分为四组,即肛周外阴组 42 例、口腔外阴组16 例、不同外阴组125 例和肛周口腔组1 例,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每位患者HPV 基因型的差异性。 结果 多发皮损尖锐湿疣患者不同部位样本HPV 基因型完全相同69 例(37.5%),少于基因型不同病例115 例(62.5%, 包括不全相同81 例和完全不同34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肛周外阴组和口腔外阴组差异性结果为外阴 部位HPV 基因型、高危型和低危型的数量多于肛周部位和口腔部位。不同外阴组差异性结果为外阴部位差异主要表现 为相差1 种低危型或高危型。结论 多发皮损尖锐湿疣患者皮损部位不同,其感染HPV 基因型的类型、数量及危险程 度大多不同,外阴部位HPV 基因型较肛周和口腔复杂,不同外阴之间HPV 基因型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肛管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男性复发性CA患者104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对其肛周皮损组织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情况对比不同年龄HPV-DNA亚型分布状况。结果 104例男性复发性CA者中,98例患者检出肛管HPV阳性,阳性率为94.23%(98/104);42例单一感染(42.86%,42/98),56例多重感染(57.14%,56/98),总计出现178次阳性(含多重感染);在检测的21种HPV基因分型中,以HPV6、HPV11、HPV16、HPV18型为主,分别占比20.79%(37/178)、19.10%(34/178)、12.92%(23/178)、8.43%(15/178)。低危型HPV感染占比50.56%(90/178),高危型HPV感染占比49.44%(88/178);在发生多重感染患者中,以高、低危HPV混合感染比率最高,占47.19%(84/178);在复发性CA患者中,20~30岁患者所占比率最高,达46.94%(46/98)。结论男性复发性CA患者肛管HPV感染率高,HPV6、HPV11、HPV16、HPV18是其主要基因型,且以高低危混合感染为主,20~30岁为其高发年龄段,HPV感染有低龄化趋势,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粤东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测与分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粤东地区101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组织中的HPV。结果HPV的检出率为70.3%(71/101),其中HPV6、11型的检出率为51.5%(52/101),HPV42型的检出率为3.0%(3/101),HPV43型的检出率为2.0%(2/101),其他型的检出率为13.8%(15/101)。结论粤东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HPV11型和HPV6型为主,感染高峰年龄为20~40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64例外阴CA患者病损组织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64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73.44%,其中单一型感染率为46.88%,以HPV11型、6型为主;多重感染率为26.56%,其中含高危型的感染率为21.88%。共检出14个亚型,感染率最高为HPV11(37.5%),其次为HPV6(26.56%)和HPV16(14.06%),其余各型别感染率为1.56%-9.38%,低危型感染率高于高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外阴CA患者HPV感染以单-6、11型为主,高危型感染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感染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病毒复发转归的意义。方法152例的CA患者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及S-P免疫法对初发和复发CA患者的活检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织进行检测,HPV6型E7早期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伴少许胞质着色为阳性,阳性率大于或等于15%者为阳性组织。结果152例CA患者中有91例HPV6型感染,感染率为59.9%。其中56例为初发患者,35例为复发患者;18~38岁53例,38~48岁26例,48~60岁12例;男52例,女39例。56例初发患者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患者的活检组织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阳性率为0%,HPV6型E7蛋白在初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以及复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发与复发CA组织相比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型E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例18~3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71.7%,26例38~4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9.2%,12例48~6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6.7%,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为75.0%,39例女性患者中为64.1%,阳性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HPV6型是CA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6型早期蛋白E7在HPV6型感染的CA初发和复发组织中的表达和在正常生殖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年龄、性别无关;HPV6型早期蛋白E7的含量与其病情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研究西京医院性病门诊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的感染特点,为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9月~2018年9月7 712例西京医院性病门诊尖锐湿疣患者疣体组织,利用反向分子点杂交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最后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7 712例患者中男性4 935例,女性2 777例,年龄分布多为青壮年,以20~29岁最多,其中0~9岁及50岁以上患者664例(8.61%)。7 712例患者中有50例未检测出任何HPV型别,其余7 662例患者共检测出23种型别,检出频次排名依次为HPV6,11,16,43,52,42,58,51,59和56型,单一基因型感染占58.98%(4 519/7 662),多种基因型感染占41.02%(3 143/7 662),其中二重感染最多占60.77%(1 910/3 143),最多可见同时感染14个基因型。低危型感染占60.66%(4 648/7 662),低高混合型占32.17%(2 465/7 662),高危型占7.17%(549/7 662)。结论 陕西省尖锐湿疣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及老年患者不容忽视。HPV感染特点以单一型和低危型为主,感染型别主要为HPV6,11,16,43,52,42,58,51,59和56型,亦有部分患者未检测出任何HPV型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外阴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322例外阴CA组织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22例外阴CA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279例,HPV感染率为86.65%(279/322),单一型感染率56.52%(182/322),多型感染率30.12%(97/322)。结论 HPV感染与外阴CA的发病密切相关,HPV 11和6型是单一型感染最主流的型别,而11+18、11+16、6+11和6+16型是多型感染最常见型别。基因芯片联合PCR技术适用于临床开展HPV分型诊断,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对女性外阴CA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疫苗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