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的临床资料,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随访3~24(15.5 ±8.5)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3%.植骨融合率:本组1年融合率为91.3%,2年融合率为95.7%.近期并发症:神经缺失症状加重1例,脑脊液漏1例;远期并发症:神经缺失症遗留1例,B-twin位置位移下沉1例.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结合了椎间盘镜微创技术和开放椎间cage融合技术,但术后存在各种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是顺利开展该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郭慧玲 《现代医院》2011,11(6):85-8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翻身、坐起及站立训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并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及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术后B-twin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亦未见间隙变窄及融合器内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平均住院10 d,均痊愈出院,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39例患者,行后路椎问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果 本组3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4年,平均2.5年.植骨融合率为94.9%;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为89.7%.结论 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9例,患者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给予脱水剂及激素治疗3 d。术后卧床休息24 h,第2天带腰围下床活动,并拔出引流条,1周后自由活动,2周拆除切口缝线。结果本组随访324个月,优良率95.2%,并发症发生率2.6%。误诊1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患者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①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比小切口开窗组/后路椎间盘镜组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②后路椎间盘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小切口开窗组明显增加(p<0.05);③小切口开窗组/后路椎间盘镜组出院后各时期的JOA评分均比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明显增高(p<0.05);④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及后路椎间盘镜组的手术改善率明显高于全椎板切除组及半椎板切除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小切口椎板开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07-2009-06应用腰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5例.结果 45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4.5个月,优38例(症状完全消失);良5例(症状部分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优良率达96%.结论 椎间隙植骨并后路加压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4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书生 《现代保健》2012,(19):105-106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症患者56例的临床疗效,评价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6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治疗后4周评定临床疗效,其优良率为91.1%。结论:椎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但应用的前提是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规范的手术方法,以保证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学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15.45±2.73)、(27.18±2.08)、(28.18± 1.25)、(28.54±1.21)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与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时间1~ 10年,平均7.9年,术后随访优8例,良2例,可1例.无复发及医源性腰椎不稳.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且能与传统切开手术达到相同的减压目的,故其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使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植骨块均融合,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尚难统一,腰椎的退变及术后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自体骨粒和骨栓融合固定治疗,甲组行椎间融合术治疗,两组均加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治疗后椎间隙高度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JOA评分与乙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椎间骨融合率为98.75%,与乙组85.00%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椎间隙高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69例患者应用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方式治疗,治疗有效人数62例,总有效率为89.8%.结论:经皮椎间盘内及椎间孔内臭氧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反应,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微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获得随访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按Nakai 分级,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4级;经后路椎间盘镜(MEDRx)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68例患者获得随访,疗效分级为优190例(71%)、良57例(21.3%)、中16例(5.6%)、差5例(1.8%),优良率为92.3%.主要并发症为1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硬脊膜破裂、2例椎间隙感染.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腰椎间融合器经后路椎间盘镜下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探讨。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1年7月之间的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髓核摘除术后,并将腰椎间融合器置入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随访2—3年,只有1例融合器出现轻微下沉,椎间隙变窄;出现椎间隙轻度变窄的有2例。随访期间没有发现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病症复发及神经根受压等症状。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没有改变微创、镜下原则,对骨组织与软组织具有较小的损伤,没有改变椎体稳定性,但因病例不多、术后随访时间不长,需要对长期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与CT判定单一节段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且资料完整19例,腰椎间盘突出且不稳12例,峡部裂性滑脱5例,退行性滑脱2例,全部为骨粒加椎间融合器,L3,43例,L4,59例,L5S17例。结果随访12~19个月。X线示椎间融合率89%与CT示椎间融合率7%。结论 CT更能准确评价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状况,拆除内固定物前行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胡广健 《现代医院》2005,5(2):18-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130例、15 4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别选择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及椎间盘镜 (MED)髓核摘除等术式治疗。结果 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椎间盘炎 ;硬膜撕裂 8例 ,神经根挫伤 1例 ,马尾神经损伤 1例 ,经半年治疗肢体及二便功能恢复良好。经随访 116例 ,优良率 95 6 %。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前诊断明确 ,选择恰当术式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术中在"C"臂机或术前摄侧位X线片定位,确认椎间盘突出间隙,于棘突正中线病变旁侧0.5~1 cm作一1.5 cm长的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及内镜,再次确认病变椎板间隙,咬除部分椎板、黄韧带,显露硬脊膜、神经根及突出椎间盘,行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切除增生内聚小关节、肥厚钙化的黄韧带,彻底解除硬脊膜、神经根的受压.结果 共治疗167例,均随访3个月~1年,按Nakai标准疗效评定,优15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4例改行常规手术治疗.结论 本术式相对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黏连少,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最适用于单纯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