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美  彭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04-6305,6308
目的 了解北京怀柔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及骨密度检测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Metriscan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894例中老年人骨密度,关系骨密度测定结果及T-Score评分(T值),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结果 (1)将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共5个年龄段,年龄段增加骨密度、T值逐渐下降,每个年龄段骨密度值、T值与前一个年龄段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骨密度测定值及T值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31%、4.76%、17.11%、33、33%、64.29%,女性为3.31%,11.97%、35.56%、61.54%、75.0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50岁后各年龄段在不同性别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度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有无骨质疏松存在,怀柔地区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女性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为严重,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许海容 《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流行现状。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Achilles Insight对女性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测定中的骨密度T值>-1为骨质正常,T值-1~-2为骨量减少,T值>-2为骨质疏松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平均骨量减少率为22.96%,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为25.63%。结论骨密度测量能较客观地反映骨量,是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40~49岁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出现骨量丢失,60~69岁年龄段的女性处于骨量快速丢失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2005例妇女骨密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长春市2005例妇女骨密度,为长春市女性骨密度正常值提供数据资料,对不同年龄妇女的骨密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骨密度峰值(BMDg/cm2),T值百分比及骨质疏松(OP)发病率。方法:采用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骨密度仪对长春市2005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量,将测量结果按10岁为1年龄段分组,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长春市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40岁开始缓慢下降,60岁开始明显下降;②50~5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4.74%,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51.25%,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74.42%,80~8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86.11%。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绝经关系密切,6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刘影  吕浩然  于涛  林伟  邬恒夫 《现代医院》2011,11(4):149-15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健康体检的2103例广州市居民的骨密度(BMD),测定部位包括腰椎L_(1~4)、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分别对年龄和性别分组。结果①广州地区男女性BMD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除男性Troch部位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外),BMD值随增龄降低,但L_(1~4)部位在70~79岁有反弹。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降低。同一年龄段相同部位男女BMD值男性大于女性。②男女性BMD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③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OP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BMD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温州市1 200例不同年龄段女性骨质状况。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骨科系统进行体检的1 20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L1、L2、L3、L4骨密度。结果≤40岁女性骨密度相对正常,≥41岁女性则出现骨密度降低,总体趋势为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腰椎骨密度逐渐降低。未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均高于绝经后女性(P0. 05),绝经≤6年与绝经7~10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绝经10年女性腰椎骨密度低于未绝经女性及绝经≤10年女性(P0. 05)。结论 1 200例女性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情况,随着女性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增加,绝经后女性骨质情况相对较差,应加强体育锻炼,促使骨密度保持平衡,从而有效减少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  相似文献   

6.
人体骨骼主要由1/3的胶原蛋白和2/3的钙盐构成。胶原蛋白不仅仅提高骨骼韧性还起到黏附钙的重要作用,也就起到了提高骨密度的效果。胶原蛋白与钙之间的关系就像混凝土与钢筋的关系,胶原蛋白是混凝土,钙是钢筋。有混凝土、有钢筋才能建成一座大厦,而这座大厦就是我们的身体。中老年人易患各类骨关节疾病.如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这些骨关节病轻者影响中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 2 0 0 2年在四川省教师医院治疗的 75例因骨关节疾病引起的颈肩痛、腰背痛及其他关节疼痛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 2 1例 ,女 5 4例。平均年龄 5 3 .1( 2 0~78)岁。疾病分类 :类风湿性关节炎 14例 ,肩周炎 6例 ,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 3 3例 ,其他骨关节病、骨转移癌等2 2例。1.2 仪器 磁重复复合场治疗机 (FCZ -P型 ) ,由成都市华丰基因外控研究所提供。1.3 方法 部位治疗 ,以病变部位为主 ,每次选用 1~ 2个部位 ,每次每个部位治疗 10~ 15min ,每天治疗 1次 ,每次治疗时间累…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掌握深圳地区中老年人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相关因素 ,以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 用LunarEXPERT -XL型双能X线骨吸收仪 ,取左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三个测量点及腰椎骨测定骨密度。结果  5 0岁组中年男性骨密度已开始下降 ,60岁后进行性下降 ;女性 40~ 49岁组轻度回升 ,5 0岁后进行性下降 ,5 0~ 5 9岁及 70~ 79岁两年龄段出现下降快速期。中老年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结论 深圳地区中老年人 5 0岁中年男性骨密度开始下降、运动少、营养失衡是重要原因。女性 5 0~ 5 9岁及 7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出现下降 ,快速期应防止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定波  涂萍  吴和平  王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66-4867,4869
目的 调查南昌地区健康成年男性骨密度,探讨吸烟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STEOCORE2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48例南昌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位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及左前臂BMD,分析不同年龄组BMD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变化.并根据吸烟指数进行分组,分析BMD与吸烟指数关系.结果 正位腰椎、股骨颈、前臂BMD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而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50岁以后降低更明显,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吸烟指数与正位腰椎BMD呈负相关(r=-0.472,P<0.01),与股骨颈、前臂BMD呈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3和-0.135,P均<0.05).结论 南昌地区男性BMD峰值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而后随年龄增加BMD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正常成人尿δ—ALA水平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δ 氨基乙酰丙酸 (δ ALA)是目前诊断职业性铅中毒的指标之一。为不断完善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准 ,了解皖南地区非铅接触者尿δ ALA的水平 ,建立该地区参考值和为修订国家标准提供依据 ,我们对该地区正常成人尿δ ALA进行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在当地居住 3年以上的非铅作业正常成人 5 12名 ,其中工人 35 1名 ,农民 16 1名 ;年龄 2 0~ 40岁 ,男性 332名 ,女性 180名。要求受检者临床检验和体检均无急慢性疾病史、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贫血。 (2 )测定方法 :将广口瓶洗净、采集受检者一次性晨尿 ,用对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江苏省镇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48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入组对象的腰椎、髋关节骨密度以及身高、体质量、激素水平,并分析骨密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受检者的骨密度平均值为(0.842±0.150)g/cm~2,骨质疏松60例(24.19%),骨量减少97例(39.11%),骨密度正常91例(36.69%)。按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质指数(BMI)分组,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产次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BMI、闭经、吸烟、运动、豆类摄入及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促黄体激素(LH)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H及闭经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运动及豆类摄入为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普遍存在骨密度降低问题,年龄增长、LH升高、BMI偏低、豆类摄入少、运动少及闭经均会增加围绝经期妇女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OL4A1基因多态性与包头地区女性骨密度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6例女性流行病学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骨扫描,应用PCR型-RFLP方法检测COL4A1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OL4A1多态性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COL4A1基因TT基因型与绝经前、后女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有显著相关性(P=0.040,P=0.048)。结论:在包头地区人群中COL4A1基因TT基因型是女性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武汉市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状况。方法:采用骨密度(BMD)测定的方法对随机抽选的500名>42岁中老年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在500名受检者中,骨量正常者222名,占受检人数的44.40%;骨量减少者188名,占受检人数的37.76%;骨质疏松者90名,占受检人数的16.00%。60~69岁女性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40~4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骨质疏松与年龄和BMI呈负相关。结论:科学检测、早期预防是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人群为老年妇女 ,其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 419例15~ 5 0岁的健康妇女进行腰椎、髋部的骨密度测定和生活因子调查 ,以探讨初潮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 :从我院及附近的机关、研究所、学校等社会团体 ,随机抽取 15~ 5 0岁的女性 419名 ,均为在北方长大的健康人 ,被调查者详细填写有关的问卷 ,记录年龄、体育锻炼、初潮年龄等其他生活因子。入选者均测量腰椎、髋部的骨密度 ,仪器为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 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初潮年龄将人群分为 <12、12~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烟台市牟平区居民骨质疏松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法在牟平区13个乡镇抽取≥37岁居民各100人,用医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试,将测量的骨密度值与相应性别和种族人群的骨密度参考值比较得T值,依据T值分布判定骨质疏松程度。结果共完成骨密度测试1 512人,获得有效骨密度T值1 396人。调查人群骨质流失率60.7%(847人),标化率(全国)55.8%;骨质疏松率12.4%(173人),标化率(全国)9.1%。骨质疏松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其中≥60岁人群骨质流失率达66.7%(506/759),骨质疏松率达16.9%(128/759),其患病形势不容乐观。结论应把一级预防作为重点,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段应前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4672例北京市中老年接受体检人员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将4672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1个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4672例中,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分别为1.86%、5.45%、17.54%、36.31%、60.00%,女性分别为3.65%、9.74%、33.92%、60.92%、71.15%.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T值差异显著(P<0.05),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北京市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女性更年期后骨密度下降显著,早期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症、多发症,它是作为一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通俗说法。据流行病学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0%有明显的骨质增生和X线改变,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达70%。目前,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济南地区中老年女性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测量值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差异。方法使用Hologic公司(美国)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共检测253例50~79岁女性的腰椎以及髋部骨密度,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组。结果济南地区中老年女性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70~79岁年龄段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骨质稀疏的检出率高于腰椎。结论济南地区中老年女性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所测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腰髋共同检测诊断能提高骨质稀疏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张健 《职业与健康》2003,19(11):84-85
目的 测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索如何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方法 测量4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男性和女性非优势手前臂中下1/3处桡骨密度,统计近6a来3234例受测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年龄增长骨形成与骨丢失平衡被打破,骨钙含量下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使骨质疏松发病率在中老年以后各年龄段中均高于男性。结论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钙含量下降引起的,与年龄及性别因素密切相关,在骨钙的摄人、吸收沉积及丢失3个环节中任何1个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出现。在防治方面,因其是多原因造成的,应以预防为主,明确原因,多方面多角度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女性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260例研究对象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3.5%(139/260),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57例、骨量减少64例及骨质疏松139例,骨质疏松组血清OC、PⅠNP、Cathe K、TR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女性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与血清OC、PⅠNP、Cathe K及TR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并且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利于积极防治早期骨质疏松,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