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双歧杆菌单一活菌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饮用含7%DSS的饮用水10d,诱导小鼠亚急性结肠炎的模型,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空白对照组(n=6)饮用未添加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n=37)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①提前给予双歧杆菌治疗组(Pre-BIF):在小鼠暴露于DSS前10d及暴露过程中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②强的松治疗组(PRED):在小鼠暴露于DSS同时给予强的松治疗;③双歧杆菌治疗组(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④强的松+双歧杆菌联合治疗组(PRED+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强的松和双歧杆菌联合治疗;⑤生理盐水对照组(NS):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从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结肠长度、大体评分;②组织病理评分;③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NF-κB。结果 Pre-BIF治疗组和BIF治疗组的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MPO活性与NS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P0.05)。Pre-BIF治疗组、BIF治疗组和PRED+BIF治疗组的NF-κB活性评分显著低于NS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歧杆菌对小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提前应用保护效果更好。双歧杆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与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联合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无特殊处理;模型组:饮用DSS造模;阴性对照组:仅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巴柳氮(40mg/ml)灌胃;乳酸杆菌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灌胃;丁酸梭菌组:DSS造模+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合用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EMAP-Ⅱ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EMAP-Ⅱ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对EMAP-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年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作用受到关注,一种新型的黏膜保护剂瑞巴匹特被认为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物。本文观察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葡聚糖硫酸酯钠(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DSS予8周龄雄性BALB/c小鼠自由饮用7 d制成小鼠结肠炎模型。予DSS前5 d开始瑞巴匹特(45 mg/kg/d)灌肠或灌胃治疗直到造模结束,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测量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瑞巴匹特灌肠和灌胃治疗组小鼠大体和病理评分显著改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NFκB活性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瑞巴匹特可有效预防DSS诱发的小鼠结肠炎,其抑制炎症作用至少部分与清除氧自由基,从而维持局部PPARγ表达和抑制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选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美沙拉嗪组及壳聚糖组,除正常组自由饮食外,其余组连续饮用3%DSS溶液7d诱发急性结肠炎,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治疗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的体重、粪便性状和血便情况,造模结束后检测结肠组织中性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yeloperoxidase,MPO)。[结果]DSS成功诱发急性结肠炎,小鼠有明显腹泻,粘液脓血便,体重减轻等。壳聚糖能有效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MPO活性(6.108±1.893U/g:3.502±0.529U/g,P0.01);增加结肠长度,且HE染色的炎症程度和疾病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壳聚糖能有效治疗DSS诱发的急性结肠炎,主要通过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未来有望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最佳剂量,同时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两者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歧三联活菌高剂量组(0.210×108CFU/d)、双歧三联活菌中剂量组(0.105×108 CFU/d)、双歧三联活菌低剂量组(0.053×108 CFU/d)、SASP组以及双歧三联活菌中剂量 SASP组。各实验性结肠炎组大鼠采用8%乙酸灌肠造模,各治疗组给予药物干预,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0、IL-1β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NF-α、NF-κB、IL-1β表达增多、IL-10表达减少;②中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即为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最佳剂量,但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目的,其疗效与SASP相当;③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治疗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可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与SASP联用其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黏膜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DSS+Hyp低剂量组(DSS+Hyp 80 mg/kg)、DSS+Hyp高剂量组(DSS+Hyp 120 mg/kg),每组6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自由饮水7 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同时于造模前7 d开始予Hyp灌胃治疗,连续14 d。观察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erythroid 2-rdated factor-2,Nrf-2)表达水平,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Hyp+DSS诱导组的结肠炎小鼠DAI降低(P0.01)。Hyp能够明显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Hyp明显提高Nrf2的表达(P0.05)。对照组、Hyp+DSS诱导组小鼠结肠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Hyp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紧密连接蛋白连接黏附分子1(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1,JAM-1)表达与分布的影响.方法:将SPF级♀Balb/c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益生菌BB组(正常小鼠予益生菌灌胃14 d)、急性DSS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4 d+第8天起4%DSS溶液自由饮用7 d)、BD组(益生菌灌胃7 d+第8天起4%D S S溶液自由饮用7 d)、B D B组(益生菌灌胃14 d+第8天起4%D S S溶液自由饮用7 d).记录小鼠每日体质量变化.第15天处死小鼠、分离结肠,观察各组肠道损伤情况,以组织病理学积分评估结肠炎的严重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结肠组织中JAM-1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与D S S模型组相比,益生菌干预组(BD、BDB组)小鼠减轻的体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恢复(95.17%±3.34%、87.17%±1.83%vs 81.49%±2.16%,P10.01,P2=0.08),病变结肠缩短程度、肠黏膜水肿,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及肠道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且BD组小鼠的改善程度优于BDB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益生菌干预,BD、B D B组肠黏膜组织JAM-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DSS组显著增加(0.725±0.027、0.739±0.033 vs 0.454±0.073,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JAM-1染色强度明显减弱,染色细胞数减少,分布散乱、中断,益生菌处理后JAM-1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减少程度显著改善.仅给予益生菌灌胃的小鼠,体质量、结肠大体、镜下表现以及结肠组织中JAM-1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与正常小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能通过影响JAM-1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减轻小鼠急性期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良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硅胶管灌肠诱导制备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方法,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模型的稳定性,并探索造模的适宜剂量和时间.方法:选用40只SPF级♂Balb/c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TNBS组(37.5mg/kg、75mg/kg、150mg/kg、200mg/k g),每组8只,使用"灌胃针"替代"硅胶管"灌肠,并于灌肠后2d和4d分别处死4只小鼠,观察不同组别小鼠生理状态、结肠组织的损伤及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在"灌胃针"造模过程中未发生小鼠死亡现象;对照组小鼠一般情况及结肠黏膜组织无异常改变;小鼠灌肠后出现少食、少动、体质量下降、皮毛光泽度下降、腹泻、便血.不同浓度TNBS造模组随着TNBS剂量的增加,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出现充血、出血、水肿、炎症、溃疡的程度增加.HE染色可见结肠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缺失、溃疡形成的程度逐渐增加.其中TNBS37.5mg/kg、75mg/kg组于造模后2d,以上损伤现象开始缓解,未形成稳定的UC模型;150mg/kg、200mg/kg组持续时间较长,以上损伤现象4d内未见明显缓解,150mg/kg组表现为较典型的UC模型,200mg/kg为重症UC模型.结论:对制造小鼠UC模型进行相关技术改进,使灌肠更加简便,提高造模效率,显著增加了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微循环缺氧是IBD的重要特征之一,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s)在缺血缺氧损伤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HIF-2α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Mx-Cre/LoxP重组方法获得HIF-2α基因条件性敲除(HIF-2α-/-)小鼠,将C57BL/6、HIF-2α+/+和HIF-2α-/-小鼠分别随机分入DSS模型组和饮水对照组,前者予4%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制作结肠炎模型,造模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开始后第1、3、5、7 d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I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C57BL/6和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HIF-2αmRNA表达明显升高,DAI和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显著高于C57BL/6饮水对照组(第5、第7 d,P0.05)。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损伤较HIF-2α+/+DSS模型组进一步加重,DAI和炎症评分进一步升高(除第7 d炎症评分外,P均0.05),结肠黏膜TNF-αmRNA表达亦较HIF-2α+/+DSS模型组显著升高(第5、第7 d,P0.05)。结论:HIF-2α可能通过抑制TNF-α表达发挥减轻小鼠DSS结肠炎炎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有效成分靛玉红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靛玉红高、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1、2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于造模7d时处死,其余各组于第7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时处死.ELISA法检测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