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PET-CT中心注射护士受照剂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ET-CT中心注射护士在工作中的受照剂量,加强防护以减少其职业照射。方法: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测量注射护士躯体年吸收剂量及手指皮肤的最大年吸收剂量。用个人剂量仪测量在注射18F-FDG过程中护士皮肤、甲状腺、肝脏?胃?双侧卵巢等重要器官和在监护室所在位置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并估算各器官年吸收剂量。结果:注射护士工作中一年所受照射的平均值约为8.04mGy,手指的最大年累计吸收剂量平均值约为170mGy(工作量为750人次)。当有1例检查者时监护室护士体表年吸收剂量约为0.11~0.42mGy,2例时约为0.30~1.18mGy。结论:注射护士一年受照剂量低于职业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超过限值的可能性很大。注射占年受照剂量的大部分,加强此期间的防护可以明显降低年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盐城市近6年4 641人次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方法应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检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结果除2008年人均年剂量(1.093 mSv/a)稍高于2003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个人剂量水平(0.977 mSv/a)外,其他年份均低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个人剂量水平;其中95%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低于国家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限值(20 mSv/a)的1/10,超过这个年剂量限值人数为零。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对集体剂量贡献最大的是放射诊断工作人员,人均个人年剂量最高的是核医学工作人员。此外,市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明显低于县(市、区)以下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结论盐城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包头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采用热释光剂量法进行监测.结果:共检测放射工作人员283人,其中91.5%的受检者年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8.5%的年受照剂量在5~15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为729.55人*mSv;年均个人剂量当量为258 mSv.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探伤>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照剂量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区县>厂矿>市级>个体.结论: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说明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1992~1999年8年间对1596人次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照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表明:集体剂量当量3367.74(man·mSv).人均年剂量当量2.11mSv·a-1,且年人均剂量当量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工业探伤工作人员的年均剂量相对较高.8年来97.43%的受测人员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仅16人年受照剂量超过15mSv.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新疆179家医院的2045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2012年新疆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6 mSv。不同工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核医学(1.85 mSv)>介入放射(1.21 mSv)>牙科放射(1.01 mSv)>放射治疗(0.92 mSv)>诊断放射(0.85 mSv)>其他放射学(0.78 mSv)。结论2012年新疆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适宜,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
1992~1999年8年间对1596人次的放射工作人负进行了外照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表明:集体剂量当量3367.74(man·mSv)。人均年剂量当量2.11mSv·a~(-1),且年人均剂量当量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工业探伤工作人员的年均剂量相对较高。8年来97.43%的受测人员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仅16人年受照剂量超过15mSv。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及放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热释光剂量法。对放射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定期回收用UD-502B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测读,对监测结果用年剂量当量(mSv/a)[注1]进行分析,分析评价不同时期、不同受照类型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水平。结果1985-2005年宁夏地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共3501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74 mSv/a,其中94.37%人次年剂量当量值低于5 mSv/a,0.54%人次年剂量当量超过限值。不同受照类型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均值:医用诊断X射线为1.19 mSv/a,核医学为2.25 mSv/a,放射治疗为1.02mSv/a,其它项目为3.49 mSv/a,介入放射医学为12.55 mSv/a。结论1985年到2005年每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基本保持平稳,各年人均年剂量当量均值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当量限值[注2]”[1]的十分之一,介入放射医学已成为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从事石油测井放射性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做好射线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中子、γ射线混合辐射场中的工作人员佩带由CR-39塑料径迹探测器和热释光LiF(Mg.Cu.P)元件组成的组合式剂量计作个人剂量监测。结果2002-2004年对253人年的个人剂量测量结果是:2002-2003年的集体剂量当量、年人均剂量当量,分别为112.44人·mSv、1.61mSv和121.72人·mSv、1.37mSv。2004年集体剂量当量为323.41人·mSv,年人均剂量当量为3.44mSv。结论95%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mSv,因而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廖艳 《华夏医学》2013,26(4):700-702
目的:了解桂林市放射工作人员接触剂量,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接触剂量测定,并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人均年接触有效剂量分别为1.073,1.342,1.212mSv/a,低于国家标准50mSv/a。以放射治疗人员的人均年接触有效剂量较高,为2.527mSv/a。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级医院、工业探伤的放射个人接触剂量监测率分别为68.5%,22.8%,12.0%,64.4%。结论:桂林市射线防护工作较完善;桂林市乡镇级医院放射监测范围需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 PET /CT 检查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3种不同静脉注射法的穿刺成功率、药物注射残留量及工作人员射线接触时间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将240例 PET /CT 检查患者分为 A 、B 、C 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留置针注射法和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进行注射,比较各组穿刺给药成功率、药物残留量、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和留置针注射法比传统直接注射法穿刺成功率高、工作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比留置针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放射性药物残留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静脉针连接注射器(留置气泡)注射法显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放射性药物残留,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射线接触时间,该方法在核素注射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下肢血管成像(CTA)检查中,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因下肢血管疾病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进行下肢CTA的患者共90例,按照管电压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100 kV组、80 kV组,每组30例,其余扫描条件及比较剂注射方案完全一致.对三组患者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图像质量评分,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120 kV组、100 kV组和8 kV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8.2±0.9)mGy、(6.7±1.0)mGy和(5.9±1.1)mGy,有效剂量(ED)分别为(5.2±0.7)mSv、(3.9±0.8)mSv和(3.5±0.7)mSv,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120 kV组相比,100 kV组患者的ED下降25.0%,80 kV组与100 kV比较,ED下降10.3%.120 kV组图像评分1~4分的分别为0例、0例、9例、21例,100 kV组分别为0例、0例、11例、19例,80 kV组分别为0例、2例、15例、13例.120 kV组与100 kV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kV低管电压联合ATCM技术能在保证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正侧位定位像扫描技术在降低胸部CT平扫的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在我院4周内行两次64层螺旋CT胸部检查的患者72例,第一次定位扫描只扫正位定位像,然后进行定位、扫描;第二次采用正侧位定位像进行扫描,两次扫描均打开CARE Dose 4D,并且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比较两次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模式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由正位定位像扫描的(4.82±1.03) mSv和(2.31±0.48) mSv下降到正侧位定位像的(4.12±1.20)mSv和(1.96±0.54) mSv;平均下降0.70 mSv (14.52%)及0.35 mSv (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CT扫描中正侧位定位像扫描技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results of five years of radiation monitoring of 590 radiation workers in Jamaica and an additional 88 in Barbados and The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show that the annual dose absorbed by Caribbean radiation workers is, with a single exception, well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limits of 20 mSv per year. There were few cases of relatively high exposures. The dose equivalent of the radiation workers by category agrees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workers in nuclear medicine receive the highest doses and dental radiologists the lowest. The collective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has been calculated for each of the monitored populations and certain trends identified.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fatal cancers from the occupational doses reported was very low. Consistent monitoring will identify aberrant conditions quickly and help maintain that recor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医院73例放射作业人员进行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与22例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工作岗位及工龄对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接触医用射线组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42.47%)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正相关(P<0.05,r=0.28)。血常规异常率(20.55%)与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岗位的年有效吸收剂量均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其中年有效吸收剂量最高的介入放射组与最低的诊断放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常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与工龄正相关,与年有效吸收剂量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分析。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5.1,心率〈65次/min)行前门控扫描,根据患者的自动毫安量选择管电流及管电压。同时比较回归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5.7,心率〈72次/min)的剂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射线剂量平均为(2.75±0.95)mSv,所获图像质量完全达到临床诊断需要,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2±2.9)mSv。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线剂量减少了85.2%。结论: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横断面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relies on the use of ionising radiation but risks to operator and patient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exposure are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radiation dose received by personnel performing fluoroscopic endoscopic procedures, mainly ERCP. Methods: Consecutive procedures over a two month period were included. The use of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o measure radiation exposure to the abdomen, thyroid gland, and hands of the operator permitted an estimation of the annual whole body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66 procedures (61 ERCP) were performed and the estimated annual whole body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received by consultant operators ranged between 3.35 and 5.87 mSv. These values are similar to those received by patients undergoing barium studies and equate to an estimated additional lifetime fatal cancer risk between 1 in 7000 and 1 in 3500. While within legal safety limits for radiation exposure to personnel, these doses are higher than values deemed acceptabl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personnel as well as patients may be exposed to significant values of radiation during ERCP. The study emphasises the need to carefully assess the indication for, and to use measures that minimise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any fluoroscopic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5种方法。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 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49.7±23.4)s、(88.9±21.3)s、(89.5±40.6)s、(106.0±43.5)s和(87.7±27.6)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19.5±14.9)mSv、(30.0±10.2)mSv、(34.2±17.6)mSv、(38.1±19.9)mSv和(33.1±13.1)mSv。肝穿刺组患者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消融治疗组。有效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合并症的危险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监测回旋加速器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水平,评价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性。方法:根据污染因子分析,用专用的辐射剂量监测仪器对回旋加速器开机状态下,机房外围环境进行γ、中子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在开机状态下回旋加速器机房门外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27~53) ×10-8Gy/h,中子辐射剂量为(0.009~0.019)uSv/h。结论:回旋加速器在开机状态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工作人员受到的年辐射剂量也远小于国家规定的个人年辐射剂量限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对不同体重指数患者肺部小结节筛查的应用价值,优选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对67例常规MSCT扫描发现肺内小结节患者根据体重指数行10mAs或15mAs、20mAs、30mAs或40mAs低剂量MSCT扫描,分为A、B、C三组记录并计算出其辐射剂量。优选出最佳剂量扫描参数。所获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低剂量MSCT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的差异性,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9例低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0.93mSv,常规扫描为4.77mSv;42例中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1.13mSv,常规扫描为5.10mSv;16例高体重指数患者的低剂量MSCT有效剂量均值为1.51mSv,常规扫描为5.76mSv。三组患者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有效剂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52.346,t=6.237,t=21.892,P〈0.05),B组低剂量MSCT与A组、C组之间的有效剂量无统计学差异(F1.991,t=1.865,P〉0.05),A组低剂量MSCT与C组之间的有效剂量有统计学差异(t=5.873,P〈0.05)。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依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应用于高危肺部小结节人群的筛查,更加符合辐射防护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