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发病机制多样,因其发作突然、缠绵难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IBS-D患者因病情反复难愈,影响生活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其焦虑,抑郁的状态亦可影响内脏感受,增加肠道敏感性,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IBS-D的主要发病机制如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紊乱、肠道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均与脑肠互动紊乱相关。IBS-D患者长期精神慢性应激状态易诱发脑肠互动功能紊乱,脑肠互动是脑肠轴调控胃肠功能的主要调控方式,以脑肠轴及脑肠肽为物质基础进行脑与肠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医认为IBS-D患者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郁则情志不畅,而脑内各类神经递质的分泌及含量与情绪密切相关。痛泻要方为临床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常用基础方,具有柔肝补脾,祛湿止泻的功能,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多项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及其对脑肠互动功能及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但未将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联系起来。笔者以肝主疏泄与脑肠互动的相关性为切入点,基于脑肠互动紊乱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阐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笔者综合近5年来痛泻要方治疗IBS-D及痛泻药方与脑肠互动关系的研究文献,探讨痛泻要方通过影响脑肠轴及脑肠肽来治疗IBS-D。  相似文献   

2.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物质基础,而肠道菌群则是治疗的重要靶点。认为机体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功能,形成脑肠互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NPY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关联,探讨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方法运用右侧海马注射凝聚态AB1-40的方法制作AD大鼠模型,以健脾益智胶囊、生理盐水分组灌胃给药连续治疗4周,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比较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NPY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健脾益智胶囊可上调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NPYmRNA表达水平,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可能与NPY有关。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强调了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的研究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脑肠互动异常与脑肠肽分泌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紧张等症状,中医上多把脑肠轴紊乱与肝郁脾虚型泄泻相关联。基于该机制研究肠易激的中西医疗法的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脑肠肽的多样性与肠易激其他发病机制如肠道菌群、肠道高敏感性也存在相关性,因而基于脑肠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肝、脾脏腑功能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证实,脑-肠轴通路和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脑肠肽不仅存在于大脑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内,与胃肠功能和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联系,即脑-肠轴的存在,可以把胃肠道及肠道菌群看成一个整体,对神经系...  相似文献   

6.
"脾应长夏"是"五藏应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多偏重于探讨"脾"与"长夏"的具体对应关系,文章拟从"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来阐述"脾应长夏"的中医理论,并依据现有科学研究提出支撑该观点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即"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理论与"脑-肠轴"存在深刻的联系。文章将从"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的源流及内涵、长夏时节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特点、脑-肠轴与脾的关系,以及长夏腹泻多发的重要机制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揭示"脾主运化水液应长夏而变"的物质基础与科学内涵。认为脾主运化水液的物质基础关键是水通道蛋白,松果腺分泌的褪黑素是研究脾应长夏的中介,而脑-肠轴中的关键脑肠肽是联系二者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机能状态小鼠肠管运动、大鼠脑肠肽含量及二者相关性的影响,研讨痛泻要方对脑肠肽含量作用与脑-肠轴调控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阿托品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抑制及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观察痛泻要方对不同机能状态胃肠运动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大鼠下丘脑、血清、肠组织中多种下丘脑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的脑肠肽的含量变化及之间变化的关系,观察痛泻要方对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胃肠运动之间关系,以探讨该方对胃肠运动、脑肠肽含量的作用及其与脑-肠轴调控作用的关系。结果:痛泻要方对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均有一定抑制胃肠运动作用;对阿托品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抑制均有一定促进胃肠运动作用;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均无明显作用;痛泻要方对大鼠下丘脑、血清、胃肠组织中5-HT、SP等多种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的脑肠肽的含量具有调节作用。结论:痛泻要方对小鼠不同机能状态胃肠运动有不同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与痛泻要方作用于脑-肠轴不同层次、不同部位脑肠肽的含量有关。提示痛泻要方可通过对脑肠肽含量影响而调节胃肠运动,与脑-肠轴调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厌食是一种以饮食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消瘦的脾系疾病,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常见.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小儿厌食的关注,基于对脑-肠轴理论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小儿厌食与脑肠肽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动力不足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可以阐释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从脑-肠轴学说出发,...  相似文献   

9.
霍曼  杨志华  赵志英  崔润芝  王宁 《光明中医》2022,(19):3501-3504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摄食行为与“脑肠肽-食欲中枢”系统关系密切,认为小儿厌食症产生的病因与脑肠肽分泌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胃肠动力不足有关。随着摄食行为在分子信号通路方面取得大量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脑肠肽对食欲调节的重要性。此文基于脑-肠轴理论从整体上探讨脑肠肽分泌异常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在小儿厌食症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范明明  李元  白妍  孟祥蕾  王顺 《河南中医》2019,39(4):640-6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其中脑肠轴的异常是FD发生的本质原因,而脑肠肽作为脑肠轴的分子基础,在调节脑及胃肠功能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针刺治疗FD,可改善患者胃肠动力障碍、降低内脏敏感性、良性调节胃肠功能紊乱,还可促进胃肠动力型脑肠肽的增加,对脑肠肽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对调节FD症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痰热腑实证是急性脑中风的重要病理阶段,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作为治疗痰热腑实证最重要的法则——化痰通腑法,其治疗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所致意识障碍的机制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结合脑-肠轴研究成果,以脑-肠轴学说为核心,从脑肠互动探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痰热腑实证意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从肠治脑",运用化痰通腑法通过泻"浊",调节脑肠肽、肠道菌群,借以平衡脑肠轴的功能,从而阐明其治疗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浊邪害清"所致意识障碍的机理。同时也从脑肠肽、肠道菌群多靶点为突破口,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与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消化心身疾病是一组以脑肠互动异常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生理、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相关。该类疾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就医,加重了医疗经济负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消化心身疾病的共性病机涉及“神明之枢失衡(脑)”“胃肠腑气失调(肠)”两方面,即脑肠共病,故提出“脑肠同调”治法。笔者认为临床中用于治疗消化心身疾病的辛开苦降调枢(脑)法、温肾健脾调枢(脑)法、健脾理气(疏肝)法、通腑调神法、心胃同治法均是脑肠同调。本文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论证了上述疗法为同时作用于脑、肠,希望能为脑肠同调的提出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益智法对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关联,探讨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AD造模4周后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健脾益智混悬液、吡拉西坦混悬液灌胃4周,随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SP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跨越平台次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中药组海马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中药组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结论:健脾益智法可提升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步上调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SP表达水平,推测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可能与SP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下法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则,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基于"脑肠相通"理论,从肠道菌群、脑肠肽、脑-肠轴角度对通下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机理进行探讨,认为肠道菌群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靶点、脑肠肽为其物质基础、脑-肠轴为重要通路,可为从肠道出发论治缺血性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肠道菌群与脑肠轴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发现脑肠肽与胃肠动力,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密切。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部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也能调节脑肠肽和胃肠运动。本文拟从脑肠肽、胃肠运动等方面探讨脑-肠互动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肠道微生物作为切入点,基于脑肠轴(GBA)理论从肾-肠道微生物、肾-脑、脾胃-肠道微生物、脾胃-脑四个方面阐述先后天之本脾肾与高血压的关系。提出GBA与脾肾是不同医学体系下对高血压调控重要机制的高度概括,脾肾不足则GBA失调,从而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其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脑肠肽等相关。由此提出健运脾胃法和补肾法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治法,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94-2196
目的:研究AD大鼠大肠区、海马区脑肠肽NPYmRNA表达水平及其关联,探讨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方法:运用右侧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的方法制作AD大鼠模型,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比较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药物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NPY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AD大鼠海马区、大肠区脑肠肽NPY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脾脑相关理论的微观机制可能与NPY有关。  相似文献   

18.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石,脏腑相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肝脾相关是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回顾整理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内涵,结合现代对肝、脾藏象本质研究成果,将现代医学脑-肠互动理论引入肝脾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肝脾相关理论与脑肠轴学说的关联假说。  相似文献   

19.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20.
脑肠轴是沟通人体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桥梁,脑肠肽则是构架这一桥梁的重要作用因子。胆囊收缩素作为一种典型的脑肠肽,广泛存在于人体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血液等组织器官中,参与胃肠运动、食欲调节、激素分泌、神经保护等诸多过程,与学习、记忆、情感等高级行为密切相关,并通过脑肠轴形成上下双向调节环路,将人体中枢及胃肠系统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在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现基于脑肠轴理论总结其在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