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8~12周龄Wister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造模成功并分别给药后,采用电镜及RT-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病理形态学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补肾活血高剂量组及西药组的异位内膜组织发生凋亡的改变最为明显,并可明显下调bcl-2 mRNA阳性的表达和提升baxmRNA阳性的表达,而中药低剂量组及模型组的改变不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能力的下降有关。补肾活血中药能促进内膜细胞发生凋亡,使异位病灶萎缩、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基因bc1-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8~12周龄Wister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造模成功并分别给药后,采用电镜及RT-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病理形态学及凋亡调控基因bc1-2、bax 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补肾活血高剂量组及西药组的异位内膜组织发生凋亡的改变最为明显,并可明显下调bc1-2 tuRNA阳性的表达和提升baxmRNA阳性的表达.而中药低剂量组及模型组的改变不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能力的下降有关.补肾活血中药能促进内膜细胞发生凋亡,使异位病灶萎缩、消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细胞Wnt通路的影响。方法:雌性8~12周龄SD大鼠,采用自体移植法手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消瘤方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假手术组为对照。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0.9%Na Cl溶液,西药组灌胃丹那唑混悬液,消瘤方高、低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55.0、27.5 g·kg-1·d-1)的消瘤方药液,连续给药4周。剖腹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及生长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药物干预后模型大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Wnt7a、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生长良好,中药高剂量与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萎缩,而各组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细胞中Wnt7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均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消瘤方可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并可抑制Wnt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3月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42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造模组33只。造模组参照《雌性大鼠肾虚血瘀模型初探》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造模组均随机选取3只大鼠验证造模成功与否,随后将30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低剂量组、补肾活血中剂量组、补肾活血高剂量组、补佳乐组5组,每组6只。对照组、模型组均灌服蒸馏水10 ml/kg;补佳乐组灌服补佳乐0.3 mg•kg-1•d-1;补肾活血低剂量组灌服补肾活血方2.16 mg/kg,10 ml/d;补肾活血中剂量组灌服补肾活血方4.32 mg/kg,10 ml/d;补肾活血高剂量组灌服补肾活血方8.64 mg/kg,10 ml/d;均为1次/d,给药3个动情周期即15 d后处死大鼠开腹取子宫,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面积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面积。结果 对照组子宫内膜结构完整,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完整,腺体和血管数量正常;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腺体稀少,毛细血管数量减少;补肾活血低、中剂量组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呈矮柱状,腺体减少,毛细血管增多,内膜稍厚;补肾活血高剂量组、补佳乐组大部分腺上皮和腔上皮细胞完整,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小于对照组(P<0.001);补肾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大于模型组(P<0.05);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间质厚度大于补肾活血低、中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少于对照组(P<0.001);补肾活血中、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多于模型组(P<0.001);补佳乐组大鼠子宫腺体数、子宫血管数多于补肾活血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面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面积小于对照组(P<0.001);补肾活血中、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面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面积大于模型组(P<0.05);补佳乐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面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面积大于补肾活血低剂量组,小于补肾活血高剂量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够增加子宫内膜各层厚度、腺体数、血管数以及上皮细胞、间质细胞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体内胚胎着床发育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自体移植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模型组、伪手术组、补肾活血方药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孕三烯酮)组模型大鼠体内卵泡发育数、活胎数的变化,对VEGF、TNF-α、PR、P、E2等与生殖相关的内分泌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药各剂量组EMS大鼠的体内卵泡发育数及活胎数均明显增加,且能降低血清中VEGF、TNF-α水平,增加在位子宫中PR的含量。结论:补肾活血方药能促进EMS模型大鼠卵泡发育,提高胚胎着床能力和活胎数,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中VEGF、TNF-α水平及提高在位子宫中PR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于敏  张宝文  陈晓云  弓瑞飞  姜松鹤 《吉林医学》2012,33(21):4483-4484
目的:研究补肾祛瘀汤(BQ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survivin蛋白的影响,探讨补肾祛瘀汤对EMS的疗效机理。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祛瘀汤组、孕三烯酮组、补肾祛瘀汤加孕三烯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和子宫内膜移植物局部TNF-α和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TNF-α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组大鼠血清中TNF-α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中西结合组大鼠血清中TNF-α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是显著上调的(P=0.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各个治疗组大鼠异位内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相比,EMS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当中survivin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有关,运用传统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细胞凋亡过程的作用。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以紫草素高、中、低剂量与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观察异位内膜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内膜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内膜Bax、Bcl-2表达,RT-PCR法检测Bax、Bcl-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高剂量紫草素处理能改善移植内膜细胞病理性状;经紫草素处理后的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较高,尤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高剂量组异位内膜组织中Bax表达较高,其m RNA及蛋白表达也较高;Bcl-2表达减少,其m RNA及蛋白表达也较低;Bax/Bcl-2比值升高。结论:紫草素对移植的子宫内膜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n=40)分为4组:青蒿素高剂量组[300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溶剂对照组.每日经灌胃给药,持续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样本的凋亡指数、Bcl-2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减少(P均<0.05),但3个治疗组的异位内膜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凋亡指数增高,Bcl-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降低(P均<0.05);除微血管密度外,青蒿素组凋亡指数较丹那唑组更高,Bcl-2表达较丹那唑组更低(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及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另取一组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米非司酮和温经汤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取子宫和异位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观察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二者在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阳性表达强烈,各治疗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二者的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在位和异位内膜VEGF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除温经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在位内膜SPARC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温经汤中、高剂量组异位内膜SPARC蛋白含量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可以降低EMs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中VEGF和SPARC表达,影响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I;抑制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血管生成表达(MVD)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mg/(kg·d)]、丹那唑组[160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AI、Bcl-2、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相比,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显著减少了异位内膜的体积,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相比,三组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三组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此外,本实验中青蒿素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与对照在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并评价中药内异方药物血清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上子宫内膜组织种植的方法建立EM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达那唑和内异方制备对照血清和药物血清。将CAM模型分别用空白血清、达那唑药物血清和内异方药物血清干预后,测量种植灶面积和阳性血管面积,计算阳性血管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种植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EM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种植灶面积与对照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异位内膜种植灶周围形成的血管面积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种植后(P〈0.05);与各自空白血清组相比,内异方血清组的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种植于CAM后形成的种植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P〈0.05),种植灶周围阳性血管面积显著减少(P〈0.01)。达那唑与内异方作用相似,但其异位内膜种植灶面积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在位、异位内膜组种植灶中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在位内膜组(P〈0.01),内异方血清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各组空白血清组(P〈0.01),达那唑血清组亦下降明显,但异位组织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异位内膜组织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内异方药物血清可显著降低EM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抑制种植灶新生血管网的形成,减少异位灶局部血供,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与达那唑作用相比,中药内异方在抑制和治疗EM上有相似的作用,但在抑制异位内膜组织VEGF的表达方面,中药内异方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TD)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SPSS程序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常规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采用阿扑吗啡(APO)腹腔注射给药建立TD大鼠模型。中药组灌胃祛风止动方、西药组灌胃氟哌啶醇,正常组、模型组均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药物干预4周后,断头处死实验大鼠,解剖脑组织并分离纹状体,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D1/D2(DRD1/DRD2)mRNA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APO后,经刻板行为验证显示模型大鼠能再现TD的特征性行为变化,且3周后模型组大鼠纹状体DRD2 mRNA明显上调、DRD1 mRNA明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经4周药物干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上调DRD1 mRNA表达,明显优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下调DRD2mRNA表达,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祛风止动方可调节纹状体的DRD1/DRD2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芪平颤方治疗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PD伴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服天芪平颤方,疗程为7个月(服药3个月-停药1个月-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Ⅳ及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价患者的异动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Ⅳ评分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AIMS总分及口面、上肢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为51.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芪平颤方对治疗PD异动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药物(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OPN、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建模成功的36例实验用大鼠随机性地均分为四组,各9例.分别给予丙氨瑞林、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三种雌激素类药物干预,另外使用酵母片进行干预,1个月后将大鼠杀死.将其在位与异位内膜取出,运用RT—PCR法对OPN与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三组雌激素药物干预组干预后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均要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前后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的OPN与MMP-9的表达要强于在位内膜;三组雌激素干预组干预后在位与异位内膜OPN表达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雌激素干预组异位内膜中MMP-9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P〈0.0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的表达较干预前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且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类药物能够降低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中OPN与MMP-9的表达能力,且对异位内膜中的OPN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的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性作用不亚于对异位内膜;雌激素类药物可能通过对局部病灶OPN及MMP-9表达能力的抑制作用进行抑制来减小细胞的侵袭及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癸源方治疗不同年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64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34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癸源方治疗,西药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按年龄分层观察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中医症候疗效、月经周期的变化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年龄〉30岁的患者中,中药组的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FSH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2.8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1)。两组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其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癸源方能显著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相关临床症候、月经周期情况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尤其对年龄〉30岁患者的疗效较激素替代疗法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PN与MMP-9在大鼠内异症模型异位内膜中表达的特点及OPN与MMP-9的相关因子。方法大鼠手术建模28d后二次手术开腹,肉眼观合并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成功后,取大鼠的在位(在位组)、异位内膜组织(异位组)和建模前在位内膜组织(对照组),通过RT-PCR、免疫组化法测定内膜中OPN与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OPN表达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间质内少量表达;MMP-9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核内无表达;异位内膜组中OPN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为53 735.4±4 896,高于在位内膜组33 733.8±5 322和对照组(37 291.2±4 588,P〈0.05),对照组和在位组的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异位组内膜中MMP-9的表达为32 645±9 967,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而在位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与MMP-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OPN与MMP-9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呈正相关,两者在细胞信息调节中可能存在级联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用自制胶块压迫于大鼠右侧L;神经根背根节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椎旁肌。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化瘀方组大鼠给予益气化瘀方煎剂灌胃,弥可保组大鼠肌肉注射弥可保。于造模10d后取右侧受压神经根,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结合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受压迫神经根caspase-3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神经根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变化。结果:腰神经根受压迫后背根节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减少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两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降低造模后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及其mRNA表达,二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神经根压迫可导致受压神经根组织caspsae-3的过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益气化瘀方可抑制神经根组织caspase-3的过表达,减轻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过程中凋亡调节蛋白Bax及转录因子E2F-1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72例)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5例)中Bax及E2F-1的表达情况。结果:Bax及E2F-1的表达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与原位内膜组比较,Bax及E2F-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x及E2F-1的持续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异位内膜的过度增殖有关,提示其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有或无EM的妇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在EM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8-RA)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研究组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表达均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VEGF在EMs患者的高表达,说明其通过促血管生成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